安平(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工业清洗中心,天津 300459)
海洋石油平台是海洋石油集成从事石油天然气钻井、开采、处理、外输等一系列工作的主要生产场所,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构成系统复杂、设备选型复杂多样、工艺技术要求高、自动化程度高,尤其长期在环境相对恶劣的海洋环境作业,其设备安全性受到常年使用磨损、环境侵袭、介质侵袭极易发生故障。海洋石油平台各系统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一台设备出故障可能影响整个平台生产过程,因此对海洋石油平台各系统和设备的维修维护就变得格外重要和有意义。海洋石油维修企业是海洋石油众多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海洋石油平台安全运转、应急抢修、设备维护等多项职能,其安全管理难度和水平要求要远高于固定场所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探讨海洋石油维修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能够在某一系统领域深入研究。由于海洋石油涉及专业多样,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全面覆盖。而且海洋石油平台大部分设备与系统技术含量高,代表着某一领域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维修企业只有也必须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专业技术,不断适应海洋石油技术更新换代,才能充分适应并紧跟海洋石油平台的发展,做好相应专业的维修服务,长远地生存下去。因此,维修企业的存在本身就促进了海洋石油系统与设备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能够建立快速反应能力和队伍。专业化队伍的存在对于海洋石油平台而言是常备的应急队伍,海洋平台出现任何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专业化维修企业得到解决,维修企业的反应速度在另一方面展现的是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地优胜劣汰为海洋石油建立快速反应能力和队伍。
能够保障海洋平台运转可靠性。维修企业是为了保障海洋石油平台的运转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检验检测和预防型检修,大大降低平台系统与设备出现风向的可能性;通过故障维修,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平台存在问题,提高平台作业安全性;通过适应性改造,能够大大提升平台生产效率和作业安全性。
能够为海洋石油平台提供全系统、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维修企业不断向技术更迭和深化服务价值,能够逐步为海洋平台提供数据库服务、信息化服务等深化服务内容,实现数据维护与预警、检测、解决方案三位一体的专业服务。
维修作业多。每年海洋石油都要对每个平台及平台各系统进行检修保养,北方海域作业高峰时间从每年4月—11月,南方则除台风季需要做出调整外,全年都处于作业高峰期。作业量巨大,需要的维修单位队伍和人员数量巨大,分布范围广。由于每项作业本身可能体量很小,每个企业派出的施工队伍也会相应的呈现多队伍少成员的特点,给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作业类型杂。海洋石油平台系统与设备维修是不以平台方的意志为基础的,除了每年开展的固定设施检测与保养,还有很多临时增加的维修内容。因此导致了海上平台系统与设备维修涉及专业和作业类型五花八门,常年从事维修作业队伍也不能保证一直从事某一类型的维修作业。同时每项作业本身也需要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准备相应的施工设备与机具。以往的施工经验可以参考,但绝对不能照抄照搬。
风险高。海洋石油平台系统与设备所处的外部环境通常伴随风、浪、高湿度、高强度服役等因素,内部环境经常伴随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易燃易爆物质等。维修作业过程设计多种作业类型,包括动火、高处作业、带压作业、限制空间作业、有毒有害环境作业、潜水作业等,风险等级极高。
承包商使用多且队伍安全管理基础多样。海洋石油维修作业的需求导致不可能由某一家单位提供全部服务,这就导致了大量承包商单位围绕着海洋石油平台维修产业开展工作,使承包商的使用成为常态。众多承包商队伍的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常年合作、队伍稳定适应海洋石油管理要求,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但也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队伍人员变动频繁、基础管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等,将作业风险带到了维修工作中。
承包商的管理。承包商使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情况,承包商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主体在承包商企业但管理过程在甲方甚至在平台方。这就导致对承包商的管理既重要和迫切,又存在管理盲区鞭长莫及。平台管理只能管理平台区域,不能完全代替承包商队伍的所有管理过程。甲方管理只能约束作业管理过程,不能深入到每个作业环节,很大程度上承包商现场作业安全性依托承包商自身的管理力量和管理水平[1]。
安全管理队伍。海洋石油平台维修作业点多面广、分布四海,靠维修企业自身安全管理队伍实现覆盖管理难度极大,需要大量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且对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能力、素质要求极高。建立这样一只专业队伍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难度极高的挑战。
安全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和在不能实现全面覆盖的现实状态下,采用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方法,最大限度保障作业安全,是摆在维修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凸显承包商单位主体管理责任,又能够将海油安全文化渗透进每个作业环节,需要深入研究。
区块化管理模式探讨。海洋石油平台当前的管理架构是采用作业公司模式,这就将海洋石油平台划分出了不同区域,给维修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便利。由于在同一作业公司范围,相应的平台每年维修工作能以作业公司为单位形成一定的计划性,且在作业公司范围内安全管理的要求、模式基本保持一致。维修企业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将不同作业公司划分为区块,在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模式中体现区块化分工。利用人员分组、设备分批、物料分堆,实现不同区块间管理的界面划分[2]。该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多头管理的弊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利于管理责任界定和管理工作的落实,具有在海洋石油维修企业内推广的天然优势。
集约化管理模式探讨。相较于以作业公司为单位的区块化管理,集约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对象是在同一作业公司甚至同一平台内不同项目、不同单位同时开展工作情况下的管理。当前海洋石油维修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必要进行集约化管理。集约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即在同一空间或同一时间段内不同项目、不同单位工作的安全管理由上一级管理单位统筹考虑,采用管理人员整合、安全设备整合、方案整合的手段实现统一管理。该模式有利于协调交叉、相互影响制约的作业,减少内耗,统筹考虑风险和管控措施,低投入大产出,对解决管理资源短缺有明显的效果和作用。
开展高比例预防性管理模式探讨。海洋石油平台维修作业普遍在海上施工,具有周期短、内容杂、作业队伍需求多样、人员数量少等特点。对这样作业的安全管理,如果都依托于平台方或现场管理显然是不可行或者说存在高风险的。因此有必要加强预防性安全管理即在陆地出海前开展大量工作,形成完备管理证据链条,形成参与作业人员自发安全行为习惯,降低海上作业风险的模式。该模式属于被动性应对管理难题的一种做法,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安全管理需要具备的文档资料,对发生事故后责任倒追提供支持,是一种不得已又必须的管理模式。
自动化代替人工管理模式探讨。随着安全技术的不断升级更新,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现代化设备,能够解决很大部分的安全技术问题,给安全管理提供更加精确、可靠的支持。且可以实现部分工艺的本质安全,这就是自动化代替人工的出发点。该模式通过一次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技术支撑基础,源源不断地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持,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先进管理模式。其缺点在于适宜的设备或技术在匹配性方面不能完全适合,另外则需要一定安全投入,需要开展一定论证工作。
运用数字技术管理模式探讨。自动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展到数字化、智能化,海洋石油各项技术领先与同行业的体现也在于新技术的运用。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海洋石油平台维修作业基础数据库,对各类故障实现智能分析、大数据统计、风险预警、大概率提示,并实现提供危机智能解决方案、智慧化油田建设等升级措施,从根本上减少人员暴露风险,彻底降低维修作业风险性。
安全动态考核机制管理模式探讨。当前安全绩效考核多以安全事故为参照因素,导致“发生事故就是管理出了问题,没出事故就是管理的好”成为安全绩效考核的“真理”,使得很大一部分为安全管理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或队伍得不到客观评价,长此以往不利于安全习惯的养成、安全管理参与积极性的提升以及安全文化的打造。探讨动态考核机制,即综合考虑影响安全绩效的因素,如:环境、气候、相关方、工作量、工作难度、技术等级、经验、技能等多重因素建立模型。具体作业内容通过模型赋予风险值,风险值对应相应的容错等级。在不发生事故的底线之上划分不同等级,如:传递了海洋石油优秀的安全文化、完成海洋石油基本安全管理要求、满足作业基本安全保障但具有提升空间、需要持续培训提升等多个正负等级,对应开展奖优罚劣的考核。
海洋石油维修企业是海洋石油生产链条中关键一环,承载着上中下游生产设施安全高效运转的使命。安全管理又是维修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海洋石油维修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应当走在创新发展的前沿,不断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知识、先进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开创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