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余恩其,俞朱敏,钱霁翀(宁波中盛产品检测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所谓双酚A,也被称为BPA,主要用于生产防碎塑料,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矿泉水瓶、食品包装以及医疗器械等,每年,全世界生产2 700万吨含有BPA的塑料,可以说,BPA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是人们能够经常接触到的物质。但是,BPA具有毒性,其毒性大小与其含量具有直接关系,过量的BPA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内分泌失调,尤其是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威胁。除此之外,根据当前研究现状来看,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其有关[1]。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作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对其进行双酚A含量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够合理、准确控制双酚A含量。
2.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与色谱条件:准备超声波清洗机(SB25-12D型)、WPS 3000 TBSL自动进样器、高效液相色谱(Thermo Fisher Ultimate 3000型)、电子天平(AL 104型)、ISO 3100等度泵、Coulochem Ⅲ电化学检测器(含有6011串联双电极检测池)、pH计(PE-50型)、超纯水仪(Elix型)、真空泵(AP-PP25型),工作站为Chromeleon 6.8。其中,色谱条件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3.5 μm),柱温为35℃;自动进样器温度设置在4 ℃;流动相为50 mmol·L-1柠檬酸缓冲溶液-甲醇(45+55)混合液,其中,柠檬酸缓冲溶液酸碱值为6.0,进样量5 μL,流量
0.25 mL·min-1;Coulochem Ⅲ电化学检测器,ECD1和ECD2检测池电压分别为400 mV和575 mV。
试剂:准备纯度在99.8%以上的BPA标准品,选择超纯水作为试验用水,最后准备柠檬酸钠、甲醇和柠檬酸,3个试剂均为分析纯。在溶液制备方面,主要是对BPA标准品进行称取,再使用甲醇对其进行溶解、定容,均匀后配制成2.000 g·L-1标准储备溶液,对其进行妥善保存,一般情况下放置在-20℃的冰箱内即可。使用时用流动相将标准储备溶液稀释即可,按照实验需求将其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的实验溶液。
2.1.2 实验方法
研究对象主要选择饼干袋、牛奶盒、糖果包装纸、牛肉袋和可乐瓶这5种食品的包装材料,剪碎处理研究材料,称取2.000 0 g样品放置于250 mL玻璃瓶中,之后加入50 mL甲醇,以超声的方式提取1 h。最后,使用实验用水对其进行稀释,直至100 mL,开展过滤作业,使用0.22 μm滤膜即可,最后按照上述工作条件对其测定。
2.2.1 超声条件、流动相条件和检测电压的选择
由于不同超声条件会对BPA的提取率造成影响,为此,在40 kHz、温度为室温的常用超声萃取条件下,分别在超声时间10 min、20 min、40 min、60 min、90 min参数下对同一份食品包装材料进行有关BPA提取率的影响实验。从实验结果来看,40 min和60 min是BPA提取率的分界线,当超声时间在40 min以内时,BPA提取存在不完全的情况;当提取时间在60 min以上时,提取率稳定。因此,在开展该实验时,将超声时间定为60 min。
在确定流动相条件时,主要分为两方面,分别是流动相酸度和流动相比例。对于流动相酸度,由于电化学检测器不同于其他检测仪器,使用时流动相需要具有缓冲盐。通过调节流动相酸度,能够调节结构中具有酸碱基团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在本次实验中,主要使用的流动相为50 mmol·L-1柠檬酸缓冲液-甲醇(1+1)混合液,当其酸碱值在6.0以下时,通过增加算价值能够将BPS的保留时间略微缩短;当酸碱值在6.0以上或正好为6.0时,BPA的保留时间受酸碱值变化的影响不大,为此本次实验选择酸碱值为6.0的流动相。在流动相比例方面,所选择的试剂为上文确定的50 mmol·L-1柠檬酸盐缓冲液(pH6.0)和甲醇。由于甲醇会影响BPA的保存时间,当甲醇占流动相的体积分数从50%上升至55%时,BPA保存时间缩短,但杂质不会对BPA的分离造成干扰。因此,在该实验中,选择55%的甲醇,甲醇与柠檬酸盐缓冲液之间的比例为55∶45,即流动相的选择为甲醇-50 mmol·L-1柠檬酸盐缓冲液(55+45)混合液。
在选择实验电压时,为保证BPA的测定效果,基于优化流动相条件将检测池电压从0 mV升高到750 mV逐步增大,使用同一份样品并重复进样,得到峰面积的变化,掌握其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检测池电压在400 mV以下时,BPA几乎没有氧化现象;当检验池电压逐渐升高且升至550 mV时,BPA氧化完全。为此,在该实验中,将ECD1和ECD2的检测电压分别设置为400 mV和575 mV,前者主要作用于氧化样品中的部分干扰组分,对噪声进行有效降低;后者则应用于BPA的测定方面。
2.2.2 样品稳定性
由于BPA能够在直流氧化模式下测定,这意味着BPA具有较强还原性,那么在自然条件下,BPA也可能发生氧化现象[2]。因此,为判断样品稳定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用同一份样品(样品提取液加标)在进样器温度为4 ℃的条件下重复进样,发现在一天内,BPA峰面积并未发生剧烈变化,基本保持稳定,相对标准偏差在2%以下,这意味着4 ℃的进样器温度下,BPA具有良好稳定性。
2.2.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以逐级稀释的方法使用流动相对BPA标准储备溶液进行稀释,得到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 μg·L-1、1.0 μg·L-1、2.0 μg·L-1、4.0 μg·L-1、10.0 μg·L-1、20.0 μg·L-1,形成标准溶液系列。之后,对各个质量浓度水平的标准溶液平行进样3次,以测定的峰面积作为纵坐标,以BPA质量浓度作为横坐标,得到标准曲线。之后,根据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关系范围,在该实验中发现,质量浓度在0~20.0 μg·L-1范围内的BPA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在该情况下,BPA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2751x-0.0038,相关系数为0.996。最后,使用3倍信噪比计算方法对检出限求值,本次实验下检出限(3S/N)为3.3 μg·kg-1。
2.2.4 精密度和回收实验
开展BPA回收实验,3个添加水平分别为22.8 μg·kg-1、57.1 μg·kg-1、114.2 μg·kg-1,对每个添加水平开展平行测定,次数为5次,根据实验结果对回收率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进行计算。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为:加标量为22.8 μg·kg-1条件下,回收量为21.8 μg·kg-1,回收率为95.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3%;加标量为57.1 μg·kg-1条件下,回收量为55.7 μg·kg-1,回收率为9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6%;加标量为114.2 μg·kg-1条件下,回收量为112.1 μg·kg-1,回收率为9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由此可确定BPA加标回收率在95.6%~98.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1%~5.3%范围内,说明检测方法可靠、准确。
2.2.5 样品分析
按照实验方法分别对饼干袋、牛奶盒、糖果包装纸、牛肉袋和可乐瓶这五种食品的包装材料进行分析,再与检出限相比。最后发现,牛奶盒、糖果包装纸和可乐瓶的BPA含量小于检出限,饼干袋和牛肉带含有BPA,且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5.6 μg·kg-1和897.2 μg·kg-1。
2.2.6 与其他方法比较
为判断HPLC的精准可靠性,文章分别将其与在线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分散微固相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相比较。对比结果为:在线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在对尿液进行测定时,检出限为0.10 μg·L-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对血清进行测定时,检出限为0.05 μg·L-1;分散微固相萃取法在对牛奶进行检测时,其检出限为3.05 μg·L-1;在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检测时,检出限为0.30 μg·L-1;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在对罐头进行检测时,其检出限为34 μg·L-1;文章方法在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检测时,检出限为0.07 μg·L-1。由此可见,文章方法能够有效检测食品基础材料中的双酚A含量,灵敏度与串联质谱法相近,且高于荧光和紫外检测器,能够很好的满足食品接触材料中BPA的测定要求。
使用50 mL甲醇超声提取样品(2.000 0 g)1 h后,提取液用水稀释至100 mL,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进行色谱分离。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为50 mmol·L-1柠檬酸缓冲液(pH6.0)-甲醇(45+55)混合液,检测池电压为ECD1和ECD2分别为400 mV和575 mV,在该条件下,样品双酚A的质量浓度在0.2~20.0 μg·L-1之间时,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3 μg·kg-1。之后开展回收试验,即按标准加入法在3个浓度水平上进行,回收率在95.6%~98.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1%~5.3%之间。由此可见,HPLC方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双酚A含量测定不仅具有样品处理简单、回收率高以及精密度好的优势,而且整体试剂用量较少,与其他检测方法不同,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量,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含量的高效方案[3]。
综上所述,HPLC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效果十分理想。因此,为保证人们食品健康安全,应不断研究HPLC检测方法,以此为基础不断对其优化,提高其检测质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满足人们食品食用需求的同时,通过避免使用大量化学试剂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