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瑞雪(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天津市临床药物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0)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一所高校教学、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各个高校对大型仪器的购置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大型仪器不断涌入高校,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1-2]。如何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和开放共享,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笔者在仪器平台管理岗位上多年工作经验,以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中心为例,进行大型设备平台现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大型仪器有效管理策略,为高校院级共享大型仪器平台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我校药学院实验平台是我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公共服务平台。药学院实验平台主要面向药学院,同时面向兄弟学院和学校附属医院开放。到目前为止,实验平台共拥有包括:(1)色谱仪器: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等共计18台仪器;(2)光谱仪器: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纳米粒度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旋光仪等共计10台仪器;(3)生物及其他仪器:包括蛋白纯化仪、倒置荧光显微镜、实时定量PCR仪、酶标仪等共计7台仪器。实验平台共计有35台贵重仪器,由4名实验技术人员专职管理。
部分大型仪器使用率偏低造成大型仪器使用率偏低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仪器购置缺乏前期论证和全局规划。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在仪器采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3]。有的大型仪器在购入时只是一时之需,并没有充分考虑设备投入与使用效率比,比如有些仪器仅在少数实验课中使用,一年甚至集中在一个星期反复使用,实验课结束后长期闲置。有些仪器购买时功能过于单一或者仅考虑了少部分课题组的需求,不能满足平台整体测定的要求。还有有些学科之间仪器可以通用,但是某些实验室为方便使用仪器,经常单独重复购买大型仪器又不共享,导致学院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急需的大型贵重仪器共享使用。其次,仪器维修周期长,降低了仪器使用效率。很多仪器在采购中没有预留后期配套维护维修基金,导致仪器一旦需要维修维护,费用过高,平台收取的使用费不足以支撑后期维修费用,于是设备只能待资金充裕后维修或者向设备处借钱维修,但是层层程序下来,维修周期很长。最后,有些大型仪器落后老旧,不能满足现在的测定要求,原则上仪器老旧需要及时履行报废手续,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合适的大型仪器,只能延后报废程序。
由于管理激励体制不健全,实验技术人员在学校中地位普遍较低,职称晋升等也不以服务质量为依据,缺乏对仪器设备研究督促竞争机制。另外,实验技术人员没有太多机会去参加仪器培训,或者去兄弟院校或优秀的分析测试平台去取经学习,导致眼界不够开阔,在长期的仪器管理中就会和其他优秀的实验平台差距拉大。种种因素严重挫伤了平台服务人员的积极性,造成有些实验技术人员技能提升的内生动力不足。
目前实验平台没有实现对企业和其他科研院校的对外服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的实施需要学校各个管理层有效的融入进来,包括校级管理部门、院级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如果没有管理部门牵头,这项工作很难执行下去;二是平台开放需要设置权责清晰的专业岗位管理,目前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平台管理外,还要承担本科教学和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各种工作均要兼顾,分身乏术,如果学院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专门岗位和管理制度,则无法真正做到大型仪器开放共享。
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进行认真周密的调研,撰写出高质量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进行严格的审批[4]。首先、学院购买大型仪器应该覆盖大部分课题组的需求,原则上不鼓励重复购买,并应优先购买学校没有的大型仪器;其次、采购前要对欲购大型仪器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听取有需求的课题组及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意见,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对比,用有限的购置经费买到最合适的仪器;最后、在购买仪器时,要充分考虑后期维护维修费用,可以在招标采购过程中,要求厂商延长仪器维修保养时间并提供仪器所需耗材,避免造成后期因仪器无法维护维修造成的闲置。
对仪器实施规范有效的管理,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第一,降低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仪器损坏,降低仪器空置率,提高使用效率。由于平台仪器的使用者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流动性大,且仪器使用水平参差不齐,不可避免会因为使用不当造成仪器损伤。在仪器旁边不仅要放置仪器操作规程,还可以张贴醒目的注意事项,罗列学生常见的使用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而影响正常使用。第二,升级改造功能单一的仪器,开发仪器功能,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如学院有4台单泵的液相色谱仪,可以在此基础上每个液相增加一个泵,使得这4台液相均具备梯度洗脱功能。第三、注重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降低仪器损坏频率。特别是在节假日及寒暑假前后,对仪器进行检查保养,比如红外光谱仪需要定期更换干燥剂,高效液相需进行管道清洗。第四、定期对使用平台仪器的学生进行多样化培训。形式可以是实验平台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定期培训,也可以找仪器公司来做应用培训。第五、采取与课题组学生共同管理仪器的新模式。对于某类仪器使用频率高的课题组,可以让此课题组使用此仪器较好的学生参与仪器管理,不但能有效的降低仪器使用故障,还能够在实验平台管理中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
目前我院实验平台已经做到了大型仪器的专人专管,但是针对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的进修及培训极少,而且这些人员的职称晋升难度大,打击了实验技术队伍的积极性。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激励机制,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功能,加大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将实验人员作为师资培训计划的一部分[5]。定期邀请仪器公司的人来为实验平台人员做仪器使用、维护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来加强实验平台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派实验平台人员去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或者实验平台去参观,积累仪器管理方面的经验,为实验平台的后期发展注入活力;鼓励实验平台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仪器培训会等相关的技术交流活动,开阔眼界;鼓励仪器平台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平台的仪器设备为学院科研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做好仪器的功能开发、改进及维修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仪器的潜能。建立合理的适合仪器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体系,加强工作激励[6]。
目前实验平台经过多方调研,咨询了兄弟院校的收费及管理情况,并分析比较了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相关仪器收费标准,进一步结合天津医科大学基研中心平台的收费标准,研究制定了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中心平台收费,面向天津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开放收费,收费制度实行以来所得收入全部用于仪器故障的维修及零件的更换、日常维护和定期清洁保养、大型精密仪器所需气体、其他与仪器使用及管理相关的费用(因仪器移动所需的拆装和调试费用等情形),学校设备处的专项维修基金也可以补偿大型仪器维修维护费用。但是即便如此,因为学院有部分仪器落后老旧,仅10年以上的仪器就有10台,且非新仪器收取的费用也极低,即便使用仪器收费和专项维修基金,在仪器维修上也日渐捉襟见肘。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长期有效的大型仪器开放机制,面向企业和其他科研院所开放,一方面可以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科研服务收入,补偿大型仪器维修维护费用,如果还有结余,可以考虑奖励参与服务的实验技术人员。
共享机制的开放需要多方协作才能最终实施下去。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70号文件)[7-8],天津市也在2016年3月启动实施了天津科技创新政策,促进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9]。然而此项政策的实施需要学校各个管理层有效融入进来,充分调动校级管理部门、院级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共同为共享工作出谋划策,建立完善的共享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实施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改各种实施细则,提高共享工作的科学性。
以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平台为例,笔者探讨了大型仪器管理中出现的仪器使用率偏低、缺乏激励机制和提升渠道及共享平台建设薄弱等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促进实验平台的良性运行。大型仪器共享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最大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