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琪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站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面对“十四五”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推进高职院校党务思政建设走上新高度,加速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稳妥推进专升本联合培养,加快融入长三角职业教育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更好地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五育并举,推进全员育人,用高质量思政工作,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力争全面建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力争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院校。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学笃行,坚持全面学、深入学、系统学,学深悟透、学思践悟、学以致用,掌握理论体系、吃透精髓要义,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
学院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突出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关于教育论述指示精神,精心实施党委中心组学习,做到联系实际、问题导向、推动工作。规范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学重要论述、研职教改革、谋学院发展”专项活动,坚持原汁原味学,把稳思想之舵;坚持深入研讨学,筑牢信仰之基;坚持多种形式学,补足精神之钙;在常学常新、真学真信中加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理论学习、立德树人和服务社会,激励党员干部承担发展使命,潜心教学,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劲动力。深挖“党史”资源,丰富“党史”活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用好“必读书目”,感悟初心使命;用好“红色资源”,开展专题研讨;用好“正反典型”,强化引导警示;确保专题学习学深悟透、高质量推进。以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以真改实改的政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全面清零巡视整改反馈问题。周密筹划召开学院党员代表大会,审议党委、纪委工作报告,组织“两委”换届选举,有力保证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学院党委工作落地见效。
提高政治站位,全力配合省委巡视,把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巡视高职高专第十三组各项要求上,全力保障巡视工作顺利进行。在巡视中做到:强化思想认识,明确整改任务,建立了党委抓总、班子牵头、逐级分解、任务到人、压力到岗的整改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实现标本兼治。高位压茬推进,实施序时调度和对账销号制度,制定《整改任务清单》、《整改任务调度清单》、《整改任务完成清单》,实行一旬一调度、一旬一汇总、一旬一报告,做到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围绕顶层设计和发展思路进行整改、围绕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进行整改、围绕师生利益和安全稳定进行整改。
围绕学院重点工作和重大成就加强宣传报道,全年在学习强国、安徽日报、安徽教育网、中安在线、安青网、铜陵日报、铜陵电视台、铜陵发布、铜陵新闻网等省市媒体报送宣传学院发展成就、办学动态稿件150余篇,同期编印《铜职院通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各类校内刊物。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思想理念、教育内容、工作方法探索创新。印发《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内挖潜力、外引资源,组建学院专兼职思政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队伍,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积极组织学习培训,提升道德修养,增长能力素质。贯彻落实《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精心打造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开展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督查考评,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力促报网微端全媒融合。健全意识形态全责任链条,形成责任落实闭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主动权。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扛起党委主体责任,及时修订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清单,强化一岗双责落实,制定《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实施基层党建“1357”工程,遴选立项“基层党建工作标杆系部”等11个项目;选派名党员参加省级“双带头人”培训,组织40名党员干部参加“万千工程”轮训,开展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活动,做好开学迎新服务工作。依托学习强国、先锋铜陵等平台开展智慧党建工作,推进基层组织星级建设,培育基层党支部入选省级培育库。推进学院团委建设发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狠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团员团干队伍建设不放松,制定完善群团运行规章制度,加强团总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学生干部和主要社团骨干教育培训,带动共青团工作的全面展开,形成“抓骨干,带全面”的工作格局。
一是科学规范,加强干部选拔培养。落实好《学院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多举措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认真执行干部选拔制度与程序,健全干部考核、考察机制。坚持党管干部,注重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建立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人员库,重点发现培养一批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多到吃劲岗位、基层岗位经受考验、加强磨砺,确保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按照《院管干部选拔任用实施办法》、《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在全院推进重要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制度,严格干部选任规程,加快年轻干部培养步伐,拓宽教学管理干部选任渠道,规范干部选任纪实档案,推进重要岗位干部交流轮岗。持续推进纪律作风建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常态组织新任职党员干部任前谈话,引导党员干部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二是内培外引,全面提升师资素质。印发《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全年引进40名专业技术人才。出台《专业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在“送、培、赛、训、带、引”的六字方针指导下,不断加强高素质“双师”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做好认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积极开展政策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等各类培训。不断完善教师提升培训机制。成功获批一批高校学术资助培训项目,支持79名教师按要求完成专业实践锻炼。筹建电子信息专业群网络空间安全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等4个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与铜陵市烈士纪念园、铜陵市博物馆等单位签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教师研修基地协议。强化青蓝工程建设,做好专业带头人考核选育。突出质量监控,健全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机制,建强教学督导队伍。
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进“三重一大”事项监督,确保校园始终正气充盈。开展“讲重作”“讲严立”“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员干部真正以案为鉴、守住底线。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梳理形成学院职权清单,为科级干部建立廉政档案,聘任专家作为特约内审员,加强“三重一大”等廉政风险集中的事项监督。出台《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实施办法》,强化主动监督、精准监督、常态监督,确保党建责任从“中枢”传到“末梢”。
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谋划推进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以“德”树人。强化德育为先理念,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举办学院首届业余党校培训班,注重发挥德育、思政教育基地建设,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建省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铜陵市博物馆签署了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体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选树“安徽省百优团支部”“省级优秀共青团员”“市级优秀共青团员”等一批先进典型。
坚持用好庆祝建党百年这堂最生动的 “大思政课”,举办全院主题征文活动、主题演讲大赛、主题诵读大赛、主题党日活动等各类活动。召开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学院师生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强国有我”精神融入日常教学,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二)以“智”育人。探索“四课联动”的育人新模式,构建“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擦亮职业教育底色。
全面推进思政工作。获批2项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各1项)。制定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启动理论武装等“三全育人”七大体系建设。建强建优思政精品课程,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方案》,新建1个思政实践教学基地,获批4项省级质量工程思政课项目。
全面推升教育教学。稳妥衔接线上线下教学,开设1103门线上课程。稳步推进“双基”建设,首批4个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0门教学示范课按计划建设。持续推进“三教改革”,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标准242个,建成省级示范课、精品课程等67门,参与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1571名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69项,首获国际赛项等级奖项,夺得首届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全国第二名,创安徽省最好成绩。
全面加强师德建设。组织学院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培训,严格落实 《学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开展第二届“清风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编发了《高等学校违纪违法案例选编》,组织400多人次参加党纪法规知识测试。组织近百人次参加师德师风、心理健康、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主题的线上培训。
(三)以“体”健人。强化“健康第一”体育理念,推动体教融合,实行体育俱乐部模式,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训练+专项技能”体育教学模式。举办学院第二十一届田径运动会、校内阳光体育活动赛事,参加人数达1200人次左右,受影响学生达6000人次。参加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田径比赛获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排球比赛获男子乙组第二名的历史最好成绩。组织安排2021级全体学生参加心理普测工作,做到心理健康普测全覆盖。充分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引导活动,系列科普活动受益师生近5000人次。
(四)以“美”化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强化“面向人人”美育理念,不断壮大主流舆论。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发挥媒体正面引导作用,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举办学院第十届“校园主持人”大赛、“徽风皖韵进校园”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2022铜陵新年合唱音乐会”“礼乐盛世歌舞青春”2022年元旦师生迎新联欢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主办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诗文朗诵会——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九届诗文朗诵会暨第十六届“讯飞杯”安徽省大学生诗文朗诵比赛选拔赛。
(五)以“劳”强人。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注重言传身教,重视“育人”在各领域、各方位、面向一切学生的落地落实,着力构建教学、实训、实习、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格局,突出校企合作、技能培训、服务社会、文体竞赛、党团活动等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结合 “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劳育理念。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举办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表彰。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学院广大学子参与 “社区义诊”“协助疏导交通”“关爱高龄独居老人”“垃圾分类”等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落实“社区学堂”建设,分别在天井湖社区、人民幼儿园,开展了弘扬中医药学的“社区学堂”共建活动。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坚持以“节点提前、工作提速、标准提高”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大学生征兵宣传动员工作,广泛积极鼓励学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组织76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超额完成学院年度征兵任务,受到铜陵军分区和铜官区武装部高度赞扬。
校园安全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安全的发展无法持续,坚持全面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守住安全底线,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校园管理思路,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认真践行“传育立行”,持续深化文明创建,主动与铜陵市文明城市创建对标对表,结合实际学院特点,紧抓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创建评比活动,让文明建校深深印入师生脑海。全范围落实垃圾分类,邀请城管执法局专业人员,组织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讲座,建立学生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在学院创新推行“桶长”制,形成自觉呵护绿色校园的良好风气。持续推进6T示范餐厅争创活动(6T: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设立学生食堂平抑基金,改善就餐环境,3家餐厅获评市“示范店”。借助橱窗、板报、校报、公众号、微博等载体,加强安全文明校园新气象的宣传报道,推出校园“网红”打卡景点、打卡餐厅,文明道路、文明教室,既展现创建成果,更树立安全文明建校风向标。
(二)加强校园联防联控,巩固校园和谐稳定。树立总体校园安全观,高度重视校园政治安全和运行安全,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预判潜在重大风险挑战。持续完善安全工作 “一岗双责”,落实校园安全“五个二十四小时”服务管理和校园五级安全值班体系,重点加强节假日及敏感时间段的值班应急值守工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构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急处置体系,强力推进“警务站”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落实各个部门安全管理责任,全力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体系,以“四方联动”为措施,全面发挥相关部门群防群治机制优势,有力衔接校园安保、物业、公安和学院四方高效协作。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综合效应,加强领导带班、行政值班、系部值班的管理机制。深入剖析每个时间节点和某项具体事件所涉及到的不同对象、不同诉求、不同影响因素,主动回应诉求,研究处置方案、组织训练演练,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全力打造高质量平安校园。2021年,学院共举办防火、防盗、防溺水、防传销、防邪教、防诈骗、防抢劫、防交通事故、防人身伤害等各类安全教育宣传图片展18期、系列专题讲座16场,发放各类安全宣传教育资料近万份。
建立疫情防控机制和四级防控网络,保证人财物配备,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时更新完善校园防疫方案和各项防控制度,集中开展紧急排查、专项督查,进一步落实错时错峰、晨午晚检、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发热病患送诊、隔离观察等制度,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学院宿管科获“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疫情防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人获“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优化校园内部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优化机构权责界限,开展内设机构岗位职能核定,调整部门工作职能,新设发展规划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招标采购管理办公室等内设机构,行政职能更加明确、权责流程更加清晰。完善法务工作机制,外聘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为学院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和专家咨询,聘请兼职法律顾问,为师生提供日常法律援助。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新建智慧教室。持续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开展医学影像仿真实训基地、VR虚拟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建设,实现校内业务全在线办理,为师生个性化学习生活服务提供高质量保障,推进深度数据治理与教学管理改革的有机融合。
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根本目标,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把教学科研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立足于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充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院积极助推帮扶结对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以马塘星润商贸有限公司、马塘电子商务服务站和农村物流配送站为平台,全力支持以销代捐活动,全年销售菜籽油、猪肉、草莓、鸡蛋等农副产品27.77万元,创造利润4.7万余元。在助力乡村发展方面,贯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要求,支持、协助完成517户旱厕改造;投入13万元帮助马塘村新建文化广场;支援马塘实施三批农村道路项目和亮化工程,新增路灯43盏、亮化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11.14公里;助力村电网改造,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完成台区改造2个,兴建37个塘口,为其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落实职业教育要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树立“立足当地、辐射区外”的就业方针,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院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走访省内外百家院校、企业。学院紧扣新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铜陵市发展现状,定位准确、认真谋划、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联动共进的发展之路。
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与国家级铜陵经开区合办“翠湖精英班”。与铜陵两家企业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形成“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继续推进两个产业学院的建立。与深圳两家企业共建大师工作室和新材料推广中心、SMT专业实训室。学院成为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与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企合作基地入选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学院首次获批立项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培育库项目14项,为我省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提供动能。学院制定实施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组织120多家用人单位来校开展了专场招聘会和宣讲会。组织3场铜陵本地企业专场招聘会,共录用近千名学生实习,服务铜陵地方经济发展。
积极开展社会技能培训。全年共开展对外技能培训班15期,接受社会职业技能培训5500余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认证2984人次。与安徽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 《职业能力提升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铜陵力天科教培训中心签订《职业技能项目培训协议》。“铜陵市叉车培训考试基地”和“铜陵市老年养护培训基地”在学院挂牌,成立蚌埠医学院铜陵市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函授站)。成功承办“2021年铜陵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铜陵市赛区选拔赛”,安排4名教师担任铜官区、义安区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指导及裁判,并指导市代表队在“2021年安徽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二、三等奖。
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学院共参与24个X证书的试点,覆盖23个专业。积极开展老年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与铜陵老年大学签订合作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工作协议,共同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相关工作。在学院电大挂牌设立 “铜陵市社区大学”。对接安徽省社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申请开通“铜陵市全民终身学习网”子网站,供铜陵市民免费学习。
积极开展社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学院培训部成为人社部备案的“社会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组织机构”,拥有36类57项认定工种,全年评价认定人次达2027人次,通过考核取证人数达1850人。成功申报劳动关系协调员、健康管理师、园艺工、三个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项目。筹备申报“化学总控工”等十个项目评价资质。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健康管理师和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班,并同步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得到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