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励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21-01-08 04:53徐酩皓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外貌语文课堂情境

徐酩皓

摘 要: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闪光点和细微变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激励,促进孩子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收获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取长补短,让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闪光点 激励 评价 课堂活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29

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察觉孩子的闪光点,观察细微变化,采用多种方法激励,促进孩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自信心的助力下,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确立自我意识。下面谈一谈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激励教学的运用。

一、情境激励,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中要防止教师只管教,不问孩子兴趣。”语文课若总是循规蹈矩,或说教严重,会使孩子产生听觉疲劳,影响听课效率,阻碍思维的发展,甚至对语文学科产生厌恶。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孩子对一门学科若能产生浓厚兴趣,多半是源于对执教这门学科教师的喜爱。因此,教师应当以孩子兴趣为着力点,依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教材进行科学安排,采用情境激励法,以鼓励的形式激发孩子探索的积极性,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孩子渴望“学”的内在需求。

1.扮演角色,身临情境

为了真切地再现教学情境,教师要摆脱一味讲解,适时抓住契机。比如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教师可提供表演舞台,让孩子扮演文中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上反复练习,逐渐深入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表达自我感受。当孩子与文中人物的位置互换时,就能身临其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形象。

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文,其中有描述雨来智斗日本侵略者的场景,我抓住双方的对白,让孩子们反复诵读,揣摩人物心理,再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扮演,教师适时点拨、范演,引导孩子们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融入神态、肢体动作,可小组间相互点评、借鉴。孩子们依据文中角色对白,模仿朗读,更能贴近自身感受,易于感知故事情境,加深体会日本侵略者的狡诈凶恶和雨来的机智勇敢。

2.运用实物,演绎情境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耳闻不如目睹。”在知识性较强的课文中涉及的事物,对孩子来说有陌生感,教师即便多费唇舌,也显空洞。课堂中,教师可呈现实物,演绎情境。实物的出示,便于帮助孩子加深理解。

如执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我们平时常见爬山虎占领满满一墙的画面,却很少有人关注它的脚。只凭文字介绍,孩子难以想象。我让孩子们找出文中重点描写爬山虎脚的相关语句,再进行实物展示,引导他们细致观察,请几个孩子上台轻轻摸一摸,谈谈感受,对照文中描述再读,加深体会。通过觉察现象,看清实物,触摸形象,孩子们在具体和真实的体验中获得更牢固的知识。

教师也可将实物演绎的机会留给孩子们,鼓励他们积极上台展示。如执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一时,要求是写景。课前,我让他们将自己参观过的名胜或风景照片带进课堂,向大家介绍。要求孩子们在介绍时要绘声绘色,抓住景点特色,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尽可能吸引听众。这样,不仅帮助孩子们打开生活记忆的闸门,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生活体验,为写好这类作文提供帮助。

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只能维持在20—30分钟。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创设多种情境,课堂设计能贴近儿童生活,懂得抓住契机,提供展示的舞台,营造童趣课堂,带领大家身临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有效得当的激励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

二、活动激励,调动积极情绪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活动正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真正基础。”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趣入手,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激发创造力。

1.竞争角逐,取长补短

竞赛,是激发个人或集体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能让孩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孩子。竞赛活动要尽可能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比如诗歌朗诵,教师要亲自范读,组织师生赛读、小组赛读、个人赛读、男女赛读等,读出诗歌鲜明有致的节奏,意蕴丰满的情感。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与肯定,带领孩子们一同徜徉于诗歌的美妙意境中,鼓励他们勇于展现自我,在赛读中收获自信,分享感受,取长补短。如此,更有助于建立师生情感,提升教学效率。

2.体验游戏,享受快乐

语文学习是一项体验活动,若教师能将游戏融入课堂,抽象枯燥的内容就会变得具体生动。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极具挑战性。多数孩子面对写作,往往心生恐惧。教师可开展“写作游戏”,寓教学目标、内容于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体验中变苦为乐,兴趣盎然。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以写人记事文章为主,执教这类文章时,教师可设置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写作游戏——“猜猜他(她)是谁”。要求每个孩子仔细观察班上某一位同学的外貌,将人物外貌特征描写在卡纸上,并标注被描写者的姓名。描写完毕后,教师收集卡纸,打乱顺序,请一个孩子随机抽取一张,大声念读,可让大家猜3次。如果第一次就被猜中,说明小作者观察细致,刻画逼真,描写传神。如果连续3次都猜不中,说明小作者的描写不成功,没有抓住人物外貌的特點,可让本人当场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点。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感悟人物外貌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特点,表达要具有指向性和准确性。

孩子们对于写外貌来让大家猜十分感兴趣。寓教于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作文游戏体验中,享受欢乐,习得写法。

三、评价激励,激活思维

评价激励是鼓舞孩子投入学习中,奋发向上、乐于进取的有效方式。参与课堂评价,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审美追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生为本,引导孩子积极评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生生互评,以评促练

孩子之间互相评价,能点燃智慧火花,触发灵感,启迪思维创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冊中冰心的《短诗三首》——《繁星》组诗情感真挚,言辞凝练。我在执教中采用评读法,在读中评,评中解,解后读。首先,教师范读,再请一位孩子来读,由大家评价他哪里读得好,哪里有欠缺。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他读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依恋,有的说读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有的说有些地方读得稍快,如果慢点轻些,更有韵味。随后,我抓住契机,让大家相互借鉴,明确诵读目标,尝试练读。

2.各抒己见,张扬个性

到中高年级,教师要懂得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敢于各抒己见,鼓励他们对问题充分思考后,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见解。

如在执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文《两小儿辩日》时,进入课堂尾声,我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多数人回答的是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或许年纪相仿,思考有局限,都是从文中两小儿观察太阳这一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孔子的回答。我顺势问:“注意,文中还有一个人物,看看他最后是怎么说的。”有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举手,他认为孔子是大教育家,被世人尊称“文圣”,可也有不懂之处,看来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要活到老学到老。回答完毕,顿时掌声雷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多开导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要言之有理,都要予以赞扬,让个性得到张扬。

评价激励,打破了教师是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传统观念,展现了孩子的个性,在评价参与中激活思维,意识自身在群体的重要性,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激励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教师潜心研究、运用。一节高效生动的语文课,伴随着孩子思维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师应遵循孩子思维发展规律,创设多元化激励法,解除乏味,活跃氛围,点亮孩子们的智慧之光,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秦积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解读》,《教育探索》2012年第5期。

[2] 韩璐《激励性评价要恰逢时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激励性策略》2017年第30期。

[3] 王合玲《巧用评价语提升语文课堂学习效果》,《中国教师》2015年第7期。

[4] 潘竟玲《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法》,《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外貌语文课堂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