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云其,周 静,周海明,谢鸿康, 徐 奕
(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浙江 诸暨 311800)
施丹丹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陈 登
(浙江省诸暨市五泄镇卫生院·浙江 诸暨 311800)
寿旭峰
(浙江省诸暨市江藻镇卫生院·浙江 诸暨 318000)
基底型偏头痛 (basilar artery migraine, BAM), 即发生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发病前常出现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意识改变等先兆症状,随后出现枕部博动性疼痛, 常伴恶心和呕吐, 发作时间持续数小时至1 d, 间歇期不定,属先兆性偏头痛中一种特殊类型[1]。课题组在临床中通过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小结节点的方法治疗基底型偏头痛,并与常规电针治疗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技术治疗基底型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诸暨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共收治病例152 例,均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其中男性71例,女性81例;年龄25~73岁。按患者接受治疗方法分为2 组,以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小结节点为治疗组(微针刀组),常规电针组为对照组(电针组)。微针刀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25~73岁,平均(41.77±8.69)岁;病程2~15个月。电针组72例,男30例,女42例;年龄35~73岁,平均(42.04±8.31)岁;病程2~16个月。两组患者首诊时均有先兆至少包括两项完全可逆的发作:包括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在双眼的鼻侧颞侧视野同时产生视觉症状,运动失调、意识障碍,同时有感觉异常。至少1种先兆在≥5 min逐渐发生,或者是不同的先兆症状在5 min相继发生,每一种症状持续大于等于5 min以及小于等于60 min。在先兆时和先兆后60 min之内发生头痛,性质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特点[2]。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修订版(ICHD-II)的诊断标准,符合基底型偏头痛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18~70岁;3)所有纳入病例均行头颅MR+弥散DWI+血管MRA或CT检查除外颅内器质性疾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妊娠、哺乳或在备孕期的妇女;2)药物或酒精引起的失眠;3)同时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者;4)近1周出现感染及发热者;5)精神发育迟滞者、酒精或物质滥用或依赖、自杀倾向者;6)合并有心脑血管、肺、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者;7)近1周使用过抗镇静药、以及其它任何类别的镇痛药物。
1.5 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1)入组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或符合排除标准者;2)受试者要求退出试验者;3)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分析者;4)不耐受治疗者;5)失访者。
2.1 治疗方法 微针刀组:选用乐灸牌微针刀(中德合资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LJ3525R,规格:0.35 mm×25 mm,刀口约0.4 mm)。施术部位选择患者偏头痛侧枕下肌群处,即后枕部近颅骨骨面和耳后近乳突处。操作:(1)患者取俯卧位或伏案位,单侧或双侧。(2)医者徒手在患者偏头痛侧,用左(或右)手大拇指或食指在患者枕后枕下肌群处用力触摸,深浅筋膜、筋节、浅在的肌肉附着点、皮神经卡压部位,摸到细小的一个或数个条索状结节。(3)令助手在其局部用,贝加尔碘伏消毒棉球和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4)操作者双手带上无菌乳胶手套,右手拇食两指捏持微针刀,刀刃呈纵轴方向,左手拇(或食指)触摸并用力压住条索状结节, 刀刃与条索结节平行方向逐一进行切割,进针深度不超过1 cm,提插切割,不其他添加其它任何辅助手法。(5)操作时根据条索状结节的大小分别分别提插切割1~3次,施术时并能听到“咯咯”的声音[5]。(6)若局部有出血的用无菌干棉球按压,术后再在局部以75%乙醇常规消毒。治疗隔日1次,以7 次为1 个疗程。电针组:选用佳辰牌一次性针灸针(江苏吴江市医疗仪器厂)。取穴风池(单)、百会、太阳(单)、头维(单)、率谷(单)、外关(双)、太冲(双)、合谷(双)。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伏案位,单侧或双侧,取75%乙醇常规消毒,采用0.25 mm×25 mm毫针,针刺风池时,针尖呈水平位刺入10 mm,施捻转提插手法至病人前额有麻刺感,百会、头维、率谷3 穴以平刺法使其局部有麻刺感,太阳、外关、太冲、合谷直刺进针25 mm。其中太冲穴向足心斜刺25 mm。电针刺激: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予连续波治疗,频率为4 Hz,强度以患者感觉无不适为度,第1组正极接风池,负极接太阳穴,第2、3组正极接外关,负极接合谷穴,留针30 min。治疗隔日1次,以7 次为1 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疗效评定,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
2.3 观察指标 1)头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2)头痛影响评分:采用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问卷评价头痛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程度[6],包括6个问题,分别覆盖疼痛、社会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异常及活力;分数越高说明头痛对患者生活影响程度越高。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验水准α取0.05,参数的可信区间估计采用95%可信区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t′检验(方差不齐时);计数资料用Pearson检验;等级资料用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
本研究微针刀组1例因工作原因中断治疗,1例出现恶心、多汗等晕针反应而退出;电针组中1例因出现疑似妊娠反应,中止治疗。
3.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程度(VAS)及头痛影响(HIT-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HIT-6评分比较分)
基底型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是由颅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属于原发性头痛的一种[7]。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有所差异,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青春期前男女相差不,青春期后,女性患病率增高远较男性为著,约中年达到高峰,并在50岁后下降[8]。偏头痛的治疗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对症治疗及预防性治疗。对症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抑制或减轻疼痛及伴随症状。预防性治疗用来减少头痛发作的频度及减轻头痛严重性[9]。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等范畴。虽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巅顶,阻抑清阳之气;或内伤诸疾,阻遏清阳;终致气血逆乱,阻遏络道,脑失所养,发为头痛[10]。针刺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乃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端取穴为辅,乃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本研究所选腧穴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共奏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之功。通过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皮下小结节技术能够激发经气,候气,推弩守气,使经络通、气血通调,使气至病所,进而达到温经通络、宣散、通行气血的作用。
本课题“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基底型偏头痛技术”的研究,全面地从颈椎、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解剖和椎基底动脉在颈椎及进入颅底和颅内出入特别是在寰枕段的特点去认识,依据引起基底型偏头痛患者在颅底、颈椎上段的枕下肌群不规则挛缩引起无菌性炎症及条索状结节。采用微针刀对浅筋膜链松解的特点和原理,对基底型偏头痛的治疗起到综合针刺、松解作用,能较好激发人体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显著的镇痛效应[5]。疗法特点:1)刀口只有0.4 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2)不用麻药和激素,安全无副作用。3)进针深度不超过1 cm,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要血管,为临床提供了安全保障。4)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法。5)操作快、治疗时间短、疗程短。6)疗效立竿见影。 7)刀法切割部位为深浅筋膜、筋节、浅在的肌肉附着点、皮神经卡压部位等。8)超微针刀术后仅有轻微后遗痛,无需对刀口进行保护及处理,当天可洗澡。无需用消炎药等防治感染的措施。
总之,微针刀是采用运动医学中的筋膜链理论、拉杆理论、链条理论、弓弦理论,痛苦小、安全无副作用,是患者易接受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