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杰
(山东工商学院 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深入以及国家和地方政策鼓励,很多农民工开始返回农村开展自主创业。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返乡农民工有近10%选择创业,2018年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约740万。党的十九大和2017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鼓励外出农民工等群体下乡返乡创新创业。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许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然而,与轰轰烈烈的返乡创业潮不协调的一个景象是,多地调查表明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总体上盈利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创业是一种系统行为,需要各种外在和内在要素的协同支撑,但核心要素是创业者必须具备将各种资源有机融合并转化为创业驱动力的能力[1]。有些学者对创业能力构成及其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但具有创业能力并不等于创业绩效优异。正如Bird(1995)所指出的,有必要区分出哪些能力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创业绩效,哪些能力是创业的最低标准[2]。创业胜任力是创业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具备足够水平创业胜任力的返乡农民工才具有创业成功的潜力。已有文献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的研究不多,本文将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模型,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返乡农民工创业。返乡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劳动者群体,国外学者对此研究不多。综观国内文献,学术界对返乡农民工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返乡创业”方面。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资本积累,但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创业经验不足,因此投身创业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高风险行为。返乡农民工做出创业决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工作经验、对财富的追求、创业资金和专业技能[3],从结果看,创业者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高于其他因素[4]。从个体特征看,高收入农户对创业机会的识别更有自信心[5]。风险回避型的农民工对投资收益期望不高,因此返乡创业的可能性比风险追求者更高[6]。此外,政策支持和创业动机也是影响创业决策的重要变量[7],只有政府支持力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真正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8]。二是对创业过程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往往面临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不足、创业资源缺乏、战略导向不清晰等方面的问题[9]。有的学者从网络能力的角度分析,认为网络是获取创业资源的重要渠道,社会网络是农民工获取创业资金的主要沟道,产业网络嵌入则有利于获得管理、技术和信息等创业资源[10]。但是,拥有创业资源并不能保证创业成功,创业者对资源的整合和内化是企业成长的关键。研究表明,农民工的动态能力在网络能力与创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11],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嵌入都有利于创业能力提升[12-13],进而正向影响创业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
2.创业胜任力。西方国家对创业胜任力的研究开展较早,研究也比较深入。与传统企业管理所需能力不同,创业能力是开办小型企业的能力[14],更强调机会识别与开发。因此,有些学者借鉴“胜任力”的内涵,提出“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得到创业研究领域学者们的广泛认同。最初学者们将创业胜任力视为创业成功必备的特质和能力[15],个人特质与创业胜任力越匹配,就越容易取得创业成功[16]。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发现随着产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变化,创业者应当具备不同的创业素质与能力,因此创业者的环境适应力也是创业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Man和Lau(2005)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香港IT服务业创业与批发贸易创业更需要创业者具备创新能力、战略能力和学习能力[17]。由此,社会胜任力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我国学术界对创业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而言研究深度不足,但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相关研究也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创业胜任力构成维度的探索,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创业者。学者们对创业胜任力构成有不同观点,因而出现了双维度模型、8维度模型、5维度模型等多种模型。二是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模式和途径的研究。打破学科间割裂的知识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提升创业知识水平的方向(范晓光,郑峰,2012)。同时要搭建多层次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刘卓聪,朱永跃,2012)[18-24]。
综观现有文献,对创业胜任力的研究大多从个体的视角展开,重点分析创业能力形成机理及其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对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研究较少,极少有文献研究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胜任力模型,更少有关于创业胜任力定量评价的研究。这显然与返乡创业农民工群体日益庞大的规模和对振兴农村战略的贡献不匹配。分析已有的关于创业胜任力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创业胜任力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异性,不同群体属性的创业者除了要具备共性的创业胜任力之外,还要具备与其身份属性相匹配的创业胜任力。学术界之所以对创业胜任力构成维度有不同观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对象的身份属性不同。例如,王红军、陈劲(2009)研究认为科技企业家的创业胜任力包括机会要素等8个维度,黄永春、雷砺颖(2017)发现新兴产业企业的创业胜任力包括社会胜任力、职能胜任力、认知胜任力和心理胜任力。返乡农民工这一群体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创业胜任力才能提升创业成功率,目前少有研究。如能构建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模型,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模型辨析哪些返乡农民工应更容易创业成功,并给予针对性扶持,可以提高创业支持政策的有效性和创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农民工在振兴农村过程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也需要通过有效的模型科学评判自身创业素质,做出正确的创业抉择,避免盲目跟风创业而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因此,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模型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指标的来源。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成指标有三个来源:一是收集、分析已有文献,以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为导向,紧扣“创业胜任力”这一核心概念,筛选出能够体现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征、揭示农民工创业企业成长规律的指标;二是进行专家咨询,先后咨询6位专家(3位从事创业研究的教授,3位创业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听取他们对创业胜任力的见解,并请他们对通过文献梳理获得的指标进行修改和增删;三是深度访谈7位在不同行业创业成功的返乡农民工,听取他们对指标构成和内涵的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指标,从而形成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初始模型。
2.指标筛选。分析已有文献可以发现,不少学者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发达的社会网络是创业者以低成本获取创业信息和稀缺资源的重要保障[12-13]。成功的创业者都善于构建和管理社会网络,保持网络异质性并将其转化为创业的外部动力和优势,本文将这一特质归纳为社会胜任力。创业过程充满困难和不确定性,创业者要持续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返乡农民工虽然通过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金和经验,但总体上抗风险能力并不强。是否具有承受创业风险的意愿和能力,能不能在面临创业困境时依然对创业活动充满信心,保持足够的创业激情,对于创业成功至关重要[25]。本文将这个特质归纳为创业认同。对创业机会的有效识别和利用是创业成功者与一般创业者的重要区别。对返乡创业农民工而言,一方面他们要能深入了解特定产业的运作规律,融入产业生态圈,在产业链上为创业项目准确定位;另一方面要具有突破传统农村和农业思维模式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持续提升创业能力。本文将这些素质归纳为创新胜任力。返乡农民工总体上学历不高,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单打独斗往往难以将创业项目做大做强。创业项目实施后,能否凝聚创业团队的力量、设立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构建高效运营机制,成为决定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上述素质可归纳为管理胜任力。
邀请专家小组(由创业研究教授、创业投资人、返乡创业成功者组成)对每个维度内的二级指标按照重要性进行审核和排序,删除排名最后的一个或两个指标,并保证每个维度至少有三个测量二级指标,最终形成如表1所示的创业胜任力模型。
表1 创业胜任力模型及权重
3.指标权重确定。综观已有文献,层次分析法是应用广泛的权重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操作相对简便易行。本研究也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指标的权重。邀请专家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采用1-9标度法对关联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给出分数。将所有专家的打分取均值,转换为距离最近的标度,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构建判断矩阵,以CR<0.10为准则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准则层和操作层的矩阵一致性均符合要求。计算得出的准则层、操作层权重和综合权重在表1括号中。出于篇幅考虑,本文未列出权重计算的具体过程。
从表1可以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模型中影响力最大的维度是创业认同,权重为0.3905,其次是创新胜任力(0.2761),而社会胜任力(0.1953)和管理胜任力(0.1381)权重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在当前形势下返乡农民工对创业活动的认同是影响其创业胜任力的主要因素。创业认同度高的创业者会表现出更积极的创业行为,对创业环境有更强的适应力[26]。在对返乡创业成功者的访谈中课题组也发现,敢于冲破传统农业思想束缚,从内心深处将创业作为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途径和终身事业追求,以饱满的热情走上创业之路,不因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创业,才能奠定创业成功的基础。反之,如果创业认同度不高,仅将创业作为一个暂时就业谋生的选项,即使有再多的外部政策和资源支持,也未必能取得理想的创业成果。返乡农民工大多经历过市场经济洗礼,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也有一定的资金储备,返乡创业过程必然是将自身资源条件与农村的资源禀赋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而发现和利用商机。因此,创新胜任力是也是返乡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创新胜任力不足,容易导致创业项目差异化不够,从而陷入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难以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能否建立和维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以较低成本和较高效率获得的创业信息和创业资源支持,也是影响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重视亲族、血缘关系的农村,强关系社会网络可以解决创业初期资金不足、人员雇佣困难等问题,甚至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和知识资源。创业项目无论处于种子期、初创期还是其他阶段,都需要创业者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准确的产品定位和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对返乡农民工而言,外出务工期间一般不会从事独当一面的管理工作,管理经验积累不多。在创业初始阶段的项目一般投资不多,雇佣员工较少,首要目标是保证创业项目生存,因此对企业管理能力要求相对不高,模型中管理胜任力的权重相对最小。
1.评价方法。虽然已经构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模型,但评价指标仍具有较大的模糊性,难以直接用于定量评价,可操作性不高。现实中评价者更容易根据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做出综合判断,进而通过模糊语言做出等级评价。例如,评价者很难用准确数值来测度创业者在“社会网络构建能力”指标上的表现,但能够方便地使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等级评价的方式给出语言评价信息。但是,这种模糊语言评价有明显的不足,即在语言评价信息的集结和运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丢失或扭曲,从而影响语言信息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二元语义模糊评价法运用预先定义的语言短语和实数(符号转移值)的组合来表达评价信息,既保持了评价的便利性,又可以避免信息失真,保证评价的精准度,因而广泛用于多目标决策过程中。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二元语义模糊评价方法来评价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
所谓二元语义是指用一个二元组(sk,αk)来表示评价语义信息。其中,sk是预先定义好的语言评价集S={s1,s2,…,sr}中的第k个语言短语;ak是符号转移值,且ak∈[-0.5,0.5),表示评价结果与语言评价集S中接近的语言短语(sk,0)之间的偏差。
定义1:设{(s1,α1),(s2,α2),…,(sn,αn)}是一组二元语义信息集,si∈S。β∈[1,r)是二元语义信息集经函数Δ运算得到的实数,并存在逆函数Δ-1使二元语义转换为实数β。
Δ-1(si,αi)=i+αi=β.(2)
其中,Round(.)是四舍五入取整算子,r为语言评价集S的元素个数。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用“我想要”的无限性、模糊性、包容性,说到底是“我想要”的绝对正确性,对抗全世界的“我理解”。 而他的“我想要”打破了“他们理解”。
定义2:二元语义比较:若有任意2个二元语义(sx,αx)(sy,αy),则这2个二元语义的算子如下:(1)当x
(3)
(4)
2.基于二元语义的创业胜任力评价步骤。
步骤1:构建指标的语言评价集。语言评价集是对创业胜任力指标的定性描述,共划分为5级,等级定义见表2。
步骤2:专家从已构建的语言评价集中选择合适的语义标识,给出各操作层指标的语言评价信息。
步骤3:计算各评价指标的二元语义评价。根据式(3),对专家给出的二元语义评价进行集结,得到操作层指标的算术平均二元语义评价。
表2 创业胜任力语言评价集
步骤4:计算准则层和目标层的胜任力评价值。根据式(4)和步骤3的结果,将专家给出的二元语义评价值进行集结,计算出准则层各指标的评价值和总体评价值。
3.应用实例。选择一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作为评价对象。由具备丰富创业指导经验的大学教授、创业投资人、创业成功者及政府创业主管人员组成5人的专家小组。专家通过现场参观、深度访谈、资料审核等方式了解被测评者的相关信息,然后对模型的操作层各项指标进行评价。5位专家在测评中具有相同的地位,因此权重均为0.2。专家的模糊评价结果如下。
将所有指标的专家模糊评价结果转换为二元语义评价矩阵,根据式(3)对评价结果进行集结,对照表2得出各操作层指标的二元语义属性值。
H11=(S3,0.2),H12=(S3,0),H13=(S2,0.4),H21=(S4,-0.4),H22=(S4,-0.4),H23=(S3,0),H24=(S3,0.4),H31=(S2,0.4),H32=(S2,0.2),H33=(S3,-0.2),H41=(S4,-0.2),H42=(S2,0),H43=(S2,-0.2)。
表3 专家模糊评价结果
根据式(4),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和AHP法确定的操作层指标权重,可以得到准则层四个指标的二元语义属性值。社会胜任力的属性值H1=(S3,-0.26),创业认同的属性值H2=(S3,0.35),管理胜任力的属性值H3=(s2,0.38),创新胜任力属性值H4=(S2,0.49)。
最后,根据准则层指标的二元语义属性值和权重,得出目标层即创业胜任力的二元语义属性值:H=(S3,-0.15)。
4.结果分析与改善。经过二元语义评价,该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胜任力二元语义属性值为(S3,-0.15),总体评价等级为“良好”。四个准则层指标的属性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创业认同(S3,0.35)、社会胜任力(S3,-0.26)、创新胜任力(S2,0.49)管理胜任力(S2,0.38)。
(1)虽然管理胜任力在模型中所占权重不大,但仍然会对未来的创业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四个准则层指标中,管理胜任力的等级为“一般”,说明该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企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而言,战略规划能力和文化构建能力的二元语义属性值分别是(S2,0.2)和(S2,-0.2),都处于“一般”水平;团队建设能力属性值(S3,-0.2)处于“良好”等级。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团队建设能力,但由于在外务工期间没有从事管理职位的经历,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所欠缺,特别是在战略规划和文化构建等方面的意识欠缺、能力不足。今后在创业过程中应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因战略目标不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而影响创业绩效。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开展特色专题培训、配备创业导师、建立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训体系等方式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提高管理能力。
(2)创新胜任力的二元语义属性值为(S2,0.49),评价等级为“一般”。分析二级指标可以发现,“学习成长能力”处于优秀水平,表明该创业者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快速积累创业经验。但是,“创新思维能力”“产业嵌入度”则是“一般”等级,一方面说明该返乡创业农民工视野不够广阔,缺乏创新思维,未来创业过程中在新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与产品营销等环节上容易模仿他人的商业模式,从而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格局;另一方面,由于不能高效嵌入产业网络,难以从合作企业和竞争对手那里获取足够的市场需求信息、创新灵感和创新资源。该创业者在未来应多学习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融入产业链条,以提升创新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返乡创业者与产业伙伴沟通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融入产业网络,在竞争合作中提升创新胜任力。除此之外,还要根据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新胜任力特征,特别是学习成长能力特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层次专业技术、市场分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社会胜任力评价结果为“良好”,在二级指标中“社会网络构建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都属于良好水平,但“网络异质性”的二元语义属性值为(S2,0.4),仅为“一般”。社会网络是返乡农民工获取创业资源的重要渠道,亲朋好友在资金、人力、信息、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是开展创业活动的重要动力,但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不应仅限于此。网络异质性一般,说明该创业者虽然具有较强的社会网络构建和管理能力,但受制于社会交往层次,社会网络结构单一,同质化明显。这显然不利于获得更丰富的创业资源和信息,特别是对返乡创业至关重要的融资渠道、专业技术服务以及创业政策、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政策信息。为适应创业活动的要求,该创业者应积极拓展社交网络,获取更多的创业资源。政府部门也应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供专业服务、改善创业环境等方式,提高返乡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异质性,减少创业障碍。
(4)创业认同的评价结果为“良好”,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也均在“良好”以上,风险偏好和创业意愿为“优秀”。说明该创业者敢于面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创业意志坚定。良好的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激情也为创业活动提供了足够的内在动力。创业过程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创业者要对这些风险、挑战以及自身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学会控制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在培训中也要向返乡创业者传递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知识。
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社会胜任力、创业认同、管理胜任力、创新胜任力4个准则层指标和13个操作层指标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选择二元语义模糊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使模型更具有可操作性。以一个返乡创业农民工为实例,对其创业胜任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从不同维度深入分析其创业胜任力的状况,提出了改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产业园区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精确辅导和资源支持,以提高创业成功率,保证创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胜任力理论,丰富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理论体系,为政府相关部门评估返乡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也为返乡农民工自我评估、做出创业决策提供了工具。由于创业胜任力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评价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局限,评价指标的选择可能不尽合理,评价结果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更准确地评价创业胜任力,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