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中,马永刚,刘竺云,李曙生,杨绚渊,张 斌,卞小琴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2019 年8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山丹培黎学校时,从“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重大论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2],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前进方向。随着5G时代的到来,国家大力支持医药制造企业的智能化生产与管理,跨行业的先进技术不断应用于制药行业,促进智能制药工厂及智慧工厂的形成,从而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以产业链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为主线,重点、特色、骨干建设专业为引领,有效整合专业群内各专业教学资源,根据服务产业链岗位技术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凝聚高水平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群集聚优势,与企业“双主体”培养与产业“技术、设备、需求”同步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助推产业技术高质量发展[3]。
长期以来,产教融合存在着体制机制难以突破、合作紧密程度不够、政府主导不力、行业指导缺乏、校企共享不明等诸多问题。推行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之一[4]。2016 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泰州医药高新产业园区内,逐步实现了园区、企业、学院之间“资源共用互惠、人才共推互聘、专业共建互赢、成果共享互利”,园区与校园一体,产教融合更加深入、校企合作更加紧密。
随着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制药企业必须面向药品生产从原料到仓储全流程环节,以高端智能装备为基础,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云处理等先进技术,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高度集成,让制药企业的设备、生产过程、产品、管理全方位满足各项法规的要求。2019 年11月学校申报的“智能制药产教融合集成平台”获批江苏省教育厅建设项目,本文依托该平台项目,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建设措施。
学院是一所地方多科性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机电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药学院等7 个二级学院,机电技术学院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信息技术学院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药学院设有药品生产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药物制剂技术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药物制剂技术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建有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教学工厂、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江苏省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企业信息化与通信工程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拥有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师资培训基地、ABB 机器人讲师认证基地、江苏省互联网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及医药产业产值全国第一,根据《中国制造2025 江苏行动纲要》(苏发〔2015〕16 号),江苏将重点推进“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等15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医药产业是泰州优势支柱产业,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其中生产型企业100多家,2100 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落地申报。泰州市正在按照“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定位,逐步形成生物制药、新型化学药、高端医药器械、中成药、医药研发外包的医药产业“高地”。2019 年,泰州医药产业产值超1600 亿,产销连续10 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1/3)、地市级全国第一,拥有全国药企领军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阿斯利康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大型药企,是全国最大的中成药、麻醉药和维生素药生产基地,泰州医药产业已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医药产业聚集区。
智能制药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服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专业群由药品生产技术、药物制剂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7个专业融合形成,专业群面向区域优势产业——医药产业,各专业涵盖了智能制药生产的药品生产操作、药品检验、GMP 工厂管理、自动化药品生产线及包装生产线的维护保养及维修、生产系统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管理、仓储系统管理等各个环节。
集成平台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服务智能制药产业,有共同的服务面向和职业岗位群;各专业具有共同的制药、机电、网络等技术基础,平台课程相同、方向课程相关、实践教学条件相融。
集成平台专业群的结构有利于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专业集群发展。专业群内各专业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为智能制药产业培养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对标药品生产工艺与GMP等法规要求,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药品生产智能化。智能制药生产主要包括原药准备、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包装、药品仓储、生产设备维护保养、信息系统管理等智能化岗位群。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对应原料准备、智能药品生产岗位群,药物制剂技术对应智能药品生产、智能药品包装、智能药品仓储岗位群,药品质量与安全对应智能药品检验岗位群;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对应智能制药所有岗位群的自动化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业机器人设备运维,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现智能制药所有岗位群的信息化集成与控制。
学校以培养制药领域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打破二级学院的壁垒,整合专业群内专业,优化专业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融入“1+X”证书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施“双元育人、三师团队、四段递进”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磨炼精湛技能,弘扬劳动精神,培养懂管理、精工艺、能操作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元育人”: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深化“产业学院”建设,形成校企产教命运共同体,共同制定专业群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开展学生管理、实施双向考评。
“三师团队”:包括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和岗位导师。学校专业教师是“学业导师”,负责学校基础课、专业课等的教学;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辅导员、班主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是“职业导师”,对学生职业规划、就业创业、职业发展等进行跟踪指导;企业技术能手、专家是“岗位导师”,通过师傅带徒弟进行技能经验传授。
“四段递进”:按照“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四个阶段能力递进,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培养阶段:包含综合素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实训,深化职场体验和企业文化认知,使学生明确本专业群各岗位典型任务。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将专业方向核心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案例转化为实训项目,第三学期在校内将企业案例按核心能力形成要素组成模块课程,培养不同技术方向的岗位核心专业知识,结合企业案例开发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培养专业群岗位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第四学期在校内结合学生个人兴趣自选专业拓展课程,同时到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进行企业项目实战,按照技术方向组合完成项目实战任务,锻炼专业群学生协同工作的综合职业技能。岗位能力培养阶段:第三学年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职场实践,在实际岗位上综合应用相关专业课程和前三个阶段的技能训练,完成专业群岗位能力训练,锻炼学生智能制造生产环节相关岗位适应能力。
依托智能制药新业态、药品质检、制药设备维护、生产过程信息化追溯,引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专业核心课程资源。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建设标准化实践案例和课程资源库。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园校企共同开发在线教学云平台,采取“理-虚-实”一体化的教学构架,实现“理论与实践、虚拟与实操、线上与线下”三结合。
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努力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发展空间,通过“真实产品、仿真再现、实践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产业工匠。在不同培养阶段激发学生的产品生产与创研能力,开发制作产品,收集优秀产品和作品资源,构建具有“可学、可做、可创、可研”的智能制药特色的学生实训产品资源库。
聚焦药品生产、智能制药、药品安全保证,按照专业群岗位职业素养,建立开放的、动态的课程和培训资源库。包括职业安全资源、典型药物检测资源、典型药物合成资源、传感网络组建资源、过程信息化追溯资源、PLC 应用资源、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资源、检测仪器使用资源、GMP车间资源、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资源等。
在现有的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成果上,利用超星泛雅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平台等载体,自主搭建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占据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与之相适应,以在线指导为主。通过在线作业以及技能点测试,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网络平台、微信、QQ等平台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在线学习辅导,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的转变。
按照“四有”标准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评价、团队协作、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群教师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探索“双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即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校内导师主要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听课、评课、开设公开课、参与教研教改课题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加入科研创新团队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企业导师主要培养青年教师岗位实战能力,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规范。多措并举,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推进“一师一企”制,即一个教师受聘于一个企业,成为企业员工或技术顾问,履行“一师双岗”,定期安排教师去企业到岗上班,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进入课堂,同时,教师也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深化“双岗双薪”政策,在现有的3 名省产业教授的基础上,柔性引进扬子江药业、中国医药城阿斯利康等国际大型著名企业领军人才、技术骨干、海归博士、人力资源师为客座教授或职业导师,从事实践教学、科技开发、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等,为学生讲授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知识。
依靠各类国家、省级平台,开展技术咨询、药物检验服务等。发挥GMP教学工厂、固体制剂中试车间作用,进行制药工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共建校企协同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固体制剂新型控释给药系统、干湿法包衣技术优化、制药设备智能化改造、工业云平台应用。
发挥“中国医药城人才培训基地”、泰州市中小企业培训基地、泰州市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中心和GMP教学工厂、药品分析检测中心、片剂压片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的作用,为企业进行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技术学习培训、继续教育等。在完成江苏省片剂压片工鉴定技术资源库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发建设体现岗位核心能力,反映行业特色,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的片剂压片工技能培训包,开展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依托江苏省医药技能竞赛基地,贯彻和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举办药物制剂工、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等医药技能竞赛,建设知识型、劳动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提升药品制造行业职工职业技能水平,在全省制药产业职工中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本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社会培训服务等方面对集成平台的建设做出了初步的探索。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如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因跨专业、跨领域太多,专业之间的边界非常清晰,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如何保证学生的专业性;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资源的建设质量考量标准如何建立以及资源应用的实际效果如何;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校企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在线开发课程和资源,构建底层基础、中层模块、高层方向的大平台专业群课程体系,促进我们人才培养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