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志波
提 要: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古籍善本3476 种,约3.6 万册,其中明清诗文集约4000多种。本文介绍了其中未曾影印出版且学界难以目验的《和中峰和尚梅花百咏》《念庵罗先生文集》《紫霞轩藏稿》等七种善本明别集,以飨相关研究者。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约3万余种,近34万册,其中善本3476种,约3.6万册,方志、明清别集、和刻本与朝鲜本的数量颇丰,引人注目②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来源及特色,可参见潘美月、沈津:《中国大陆古籍存藏概况》,台北:编译馆,2002年12月,第390—400页。。 明清诗文集有4000多种,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明别集就有《解学士文集》《于肃愍公集》《马学士文集》《类博稿》《怀麓堂诗续稿》《篁墩程先生文粹》《未轩公文集》《震泽先生集》《南川漫游稿》《竹涧先生文集》《陆子余集》《念庵罗先生文集》等十余种③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编:《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珍本图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9月,第146—171页。,多为清末盛宣怀旧藏,钤“愚斋图书馆藏”图记。 今借明别集版本普查之机,选取未曾影印出版、学界难以目验的善本明别集七种,依次作版本志著录,以飨读者。
《和中峰和尚梅花百咏》一卷,明王达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双黑鱼尾,版心镌“梅花百咏”。 卷端不题撰人姓氏。 卷首有王达自序《和中峰和尚梅花百咏并序》,卷末有王达后序、乾隆乙亥(二十年,1755)诸洛跋、吴心荣识、王颖锐识。
王达自序云:“中峰禅师独以扁舟孤笠往来湖海间,友白鸥而乐云水,人皆慕之。 翰林冯海粟渡江,以《梅花百咏》示师,师谈笑间不逾日而尽答,又可见师之才艺足以亲于人矣。然既有其诗,余未之见也。 洪武戊辰四月望日,余与曾公恕、俞公海宿于东林之精舍,主僧实公出示所谓《百咏》者。 披览之余,余甚乐焉,于是濡毫陈纸,和而成集,然不觉漏已报尽,月堕于水声林影之外矣。”王达后序又曰:“余和中峰《梅花百咏》诗,诸大佬各有跋语于其上。 实公将镂于板,复征为后序。”吴心荣《识》载:“秉诚王君为耐轩先生十三世孙,好读书,能文章,刻意表扬先业,每以遗书散失为恨。 前岁既得《笔畴》全集附梓,兹复访得《梅花百咏》,恳为书以镂板。 见先辈名集多有后生写仿者,但恐挥汗把笔,未足以塞王君之意耳。”王颖锐《识》:“先学士耐轩公著述甚多,其载于邑乘者有《诗书心法》《易经选注》《桂林机要》《尚论编》《笔畴》《纪行集》《梅花百咏》,其重见于焦弱侯《经籍志》者有《天游集》十卷,奈历世久远,家刻□亡。 前岁得《笔畴》善本,业已校梓。 今又得《梅花百咏》及前后两序,因复镂板行之。 海内邺架之藏有储耐轩公著述者,许以复本付钞,不啻百朋之锡矣。”
按:是书最后三跋均为乾隆二十年(1755)所作,《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等均定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未知何据。 王达(1343—1407),字达善,号耐轩居士、天游道者,无锡人。 另有《翰林学士耐轩王先生天游杂稿》十卷、《天游文集》五卷传世。 王颖锐,字秉诚,号瓶城,王达十三世孙,乾隆间国子生,著有《听雨楼诗文稿》《西庄遗稿》等。乾隆刻本《和中峰和尚梅花百咏》仅见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有藏①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仅著录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中国古籍总目》仅著录南京图书馆藏本。参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第553、2413页;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古籍总目·集部》,北京:中华书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7月,第554页。。 王颖锐编《梁溪王氏杂著》,亦收此书,今存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可作参校。
《念庵罗先生文集》四卷,明罗洪先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安如磐刻本。 半叶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上黑鱼尾,版心镌“念庵文集”及卷数。 卷端题“长洲俞国振编次,锡山安如磐校刊”。 卷首有嘉靖乙卯(1555)张寰《念庵罗先生文序》、安如磐《刻念庵罗先生文集引》《念庵罗先生文集目录》。 封面钤“丙辰年查过”,张寰序钤“耕雪斋”“葛鼒”等图记。
张寰序云:“太学生安君如磐将刻先生文集,嘉惠后学,诣予川上问序。”安如磐《引》曰:“磐虽蠢陋无知,然私淑之念,实激于衷,苟志有所在,又何暇计其敏与不敏也? 乃刻先生文集于家塾,以便玩索,以广同志之传,故敬书此识岁月云。”是书卷一叙类10篇,卷二记类8篇,卷三墓志铭13 篇、传类2 篇、祭文类2 篇,卷四书类19 篇、杂著类4 篇、诗42首。
按:《念庵罗先生文集》是罗洪先最早刊刻的别集,仅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孤本①按,《明别集版本志》将馆藏地误作“上海师大”。参见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7月,第643页。,弥足珍贵。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 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坊赞善。 罗氏别集另有嘉靖四十二年(1563)刘玠刻《念庵罗先生文集》十三卷、隆庆元年(1567)苏士润刊《念庵罗先生文集》八卷《外集》十五卷《别集》四卷、万历四十四年(1616)陈于廷刊《石莲洞罗先生文集》二十五卷、雍正间罗复晋刻《念庵罗先生文集》二十四卷等多种,今有徐儒宗编校《罗洪先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出版)、《念庵罗先生文集》(《儒藏精华编》第260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及朱湘钰点校《罗洪先集补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2009年出版)等整理本可供参考,《罗洪先集补编》后附录各版本篇目对照表,尤为实用。
《紫霞轩藏稿》四卷,明周思兼撰,明隆庆五年(1571)周氏紫霞轩刻崇祯元年(1628)重修本。 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上黑鱼尾,版心上镌“论”(是书文体),卷首序版心下题“长洲柯尚宾刻”“尚”“宾”“柯仁义”“长洲吴曜书吴邦刻”等刻工姓名。 卷端题“华亭周思兼叔夜著”。 卷首有隆庆辛未(1571)袁福征《紫霞轩藏稿叙》、徐益孙《刻周先生引论》《紫霞轩藏稿目录》,卷末有“隆庆辛未菊月周氏紫霞轩雕”牌记、隆庆辛未朱大章《紫霞轩藏稿后叙》。
袁福征《紫霞轩藏稿叙》云:“《藏稿》特以论行……叔夜著‘论’,爰宗二苏,然体异而造法则侔,气雄而控弦不妄。”徐益孙《刻周先生引论》:“是以其文匠心而成,矢笔而就,莫不汪洋自恣,即应制之作,有非声律徘比所得而困束之者,亦复大类庄生。”朱大章《后序》曰:“莱峰先生之令子绍元、绍节刻先生所藏论稿成,请于执丈太冲公弁其简首,朱大章曰:先生有子矣,孺慕扬亲,世其家声者也。 哲昆以故我相望,属叙左方。”
按:是书仅收“论”体,卷一为《圣人在天子之位》《孔子欲行周公之道》《大臣以道事君》《君子贞而不谅》《君子学以致其道》《圣人可学而至》《圣人人伦之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舜尽事亲之道》《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猎较》《古指君子如何则仕》《圣人之于天道》《万世不易之常道》等14篇,卷二《圣人主静》《颜子教万世无穷》《二尽足以为天下极》《三人所见各异》《极本穷源之性》《为己为人之分》《圣人纯是德性用事》《学莫先于义利之辨》《学莫先乎立志》《圣人制治保邦》《先王良法美意》《圣人之心与天合一》等12篇,卷三《鲁仲连不肯帝秦》《窃符救赵》《子房能用高祖》《留侯善藏其用》《三代有道之长》《梁武王来朝》《司马迁良史之才》《威福人君之器》《汉将当以赵充国为最》《圣主不乘危》《有志者事竟成》《光武明章之化》《荀彧居管仲之先》《刘琨尽忠帝室》《宣公经济之学》《宰相须用读书人》等16篇,卷四《治术》《治功》《治道》《取》《守》《中兴》《任相》《风俗》《高帝》《武帝》《晁错》《藩镇》《宦官》《奇章公》《李卫公》《八司马》《段太尉》《陆敬舆》《李邺侯》《魏补阙》《嗤道学》《愤横议》《原新法》等23篇。
又,《刻周先生引论》前后两页版心分别镌“隆庆辛未冬刻”“崇祯戊辰秋补刻”,或此序为补刻。 周思兼(1519—1565),字叔夜,号莱峰,松江府青浦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平度知州,工部员外郎、郎中,湖广按察佥事。 周氏通行别集有明万历十年(1582)刻本《周叔夜先生集》十一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14册、《明别集丛刊》第三辑第9册均收录影印,便于易得,此不赘述。 另有《西斋日录》十卷、《学道纪言》五卷传世。 《国朝大家制艺》(明末陈氏石云居刻本)、《名家制义》(清钞本)等均收有《周莱峰稿》一卷,与《紫霞轩藏稿》可互为参考。
《虎林稿》文集二卷诗集一卷,明喻均撰,明万历间刻本。 半叶九行,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双边,单线鱼尾,版心镌书名卷数,下有刻工姓名陶承敩(或承)、夏良、陶惠、孙良、陶廉、陶乾、沈继鲁(或沈)、夏大宾(或夏大、大)、史洪、孙良璧、任孝、赵孝(或赵)、孙应科、王良臣、鲁仁、王朝鸣、俞兆、唐佐等。 卷端题“豫章喻均邦相甫撰,东鲁孙珫幼文甫校”。 无序跋,每卷卷前有目录。 共收文32篇,诗86首。
《兰荫稿》文集三卷诗集二卷,明喻均撰,明万历间刻本。 半叶九行,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双边,单线鱼尾,版心镌书名卷数,下有刻工姓名鲁仁(或仁)、鲁化(或化)。 卷端题“新建喻均邦相甫撰”,无序跋,每卷卷前有目录。 文集卷一收文12篇,卷二为《壬午第二问名实》《第五问法制》《武闱第二问故实》3篇应试文,卷三收尺牍38通。 诗集二卷,共收诗66首。
按,喻均(生卒年不详),字邦相,号枫谷,江西南昌府新建人。 隆庆二年(1568)进士,历任工部主事、兰溪知县,处州知府、松江知府、山东按察副使、天津兵备副使。 好为古文辞,为“琅琊四十子”之一,有《兰荫稿》《浪游稿》《括苍稿》《虎林稿》《仙都稿》《山居诗稿》《山居文稿》等传世。 现存明刻本《虎林稿》四卷、《兰荫稿》五卷、《仙都稿》三卷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其中《仙都稿》在《明别集丛刊》第三辑第78册中已影印出版,故本文不再著录。
《管涔集》六卷(阙卷六),明丁惟暄撰,明万历间刻本。 半叶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单线鱼尾,版心镌“管涔集”及卷数。 卷一卷端题“休宁丁惟暄以舒父著,德兴祝世禄无功父选”,卷二卷端题“休宁丁惟暄以舒父著,南昌刘一爌仲弢父选”,卷三卷端题“休宁丁惟暄以舒父著,京山李维桢本宁父选”,卷四卷端题“休宁丁惟暄以舒父著,应天焦竑弱侯父选”,卷五卷端题“休宁丁惟暄以舒父著,同宗丁绍轼文远父选”,卷六卷端题“休宁丁惟暄以舒父著,同盟邵一儒仲鲁父选”①按,《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为“明丁惟暄撰,明程世禄选”,当是仅据卷一所得,而未能目验后五卷。参见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古籍总目·集部》,第821页。。 各卷卷首分别是李维桢《丁以舒尺牍序》、杨起元《管涔集序》、陆西星《叙管涔集》、汪用嘉《序》、邵一儒《序》、《管涔集目录》。 前五卷共收尺牍348篇,卷六收“启”54篇。
李维桢《丁以舒尺牍序》云:“余读丁以舒《管涔集》,皆往还尺牍,或舂容大篇,或烂漫数行,言理理析,言事事核,言情情达,千里之外、千载之上若面谈。 然其含英搴藻,率自经史子集中出,而周秦两京之浑朴奥衍、六代之骈偶精丽、唐宋及近代作者之平易和畅,无不入其胜场。”杨起元《管涔集序》:“海阳丁以舒茂才以其尺牍示予,展而读之,而知其为学道之士也,不止于以文名家而已。”陆西星《叙管涔集》:“海阳丁君以舒者,盖予所善汪锡予友云。 乙未冬,余游秣陵,于祝黄门署曾一交臂……及丁酉锡予还新安就试,而余亦还芜城。至秋,锡予抵秣陵,致书于予,并以舒所著尺牍来问序。”汪用嘉《序》:“南海朱季美过以舒淡林,搜其箧获而读焉,叹赏不能已。 已,曰:‘必传也,请付剞劂。’以舒不可,季美固请,于是他友人知之,无不从臾者。 遂各捐槖,强之剞劂也。 剞劂竟,余念悉以舒者莫如余,余能无言哉!”
按: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有藏。 华东师范大学藏本有佚名朱批数则,如卷首汪用嘉序后批“以上叙文四篇,篇篇入妙”,《柬龙丘王中石先生》后跋“转折顿宕,气味飘逸,如太史公再世,三复咀味,乃能得之。 尺牍中岂易有此笔意,读之不忍释手。”《与汪锡予》后则题“真腐史传替之笔”。 丁惟暄(生卒年不详),字以舒,安徽休宁城西门人,南京国子监生。 万历二十七年(1599)参与校刻《齐云山志》。 又,《徽州刻书史料长编》载丁惟暄另有《海阳山水志》四卷①徐学林:《徽州刻书史长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第653页。,当是丁惟曜(字贞白)之作,误属丁惟暄名下。
《蔡山人诗集》五卷,明蔡维宁撰,清康熙间刻本。 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黑口,左右双边,上黑鱼尾,版心镌“蔡山人诗集”及卷数。 卷端题“震泽蔡维宁以宁著,弟维礼友松辑、起莘致一编,侄孙士瑗上珍、士玮鲁曾校”。 卷首有康熙丙申(五十五年,1716)蔡起莘序、康熙乙卯(十四年,1675)金俊明《蔡山人诗选序》、周公贽《蔡山人诗选序》、《附吴县志》、袁祈年《秋陵草原序》、天启甲子(四年,1624)柳佐《独响诗原序》、崇祯庚午(三年,1630)朱衮《遗稿原序》、□明河《蔡山人遗稿原序》、崇祯二年(1629)袁征《遗稿原序》、《蔡山人诗集目录》。
蔡起莘《蔡山人诗集序》云:“读《吴郡志》《震泽编》诸书,悉载旸坞山人蔡以宁所著有《秋陵》《独响》行世,而或不得其诗,得其诗矣,而或不得其全,未可谓非儒林一大缺事。 余兄之有是刻也,其将使《秋陵》《独响》与《林屋》《南馆》并寿天壤也矣。”金俊明《蔡山人诗选序》曰:“以宁诗旧有三种:曰《秋陵》,是其初入京时从柳司空董庆陵之役,在天寿山中作也;曰《独响》,是燕归在涂及还山后作也;其《遗稿》,则没后予刻之。 方图合辑行世,乃书肆不戒于火,毁无一存。 予贫甚,弗克重梓,中心愤郁,莫可言喻。 如是者久之。 闻西山沈君孝始,以宁友也,许为助资,辄大喜跃,遂以岁始冲寒渡湖,谒而端请。 而沈所许甚微,怅然失意……如是者又久之。 以宁之叔文若氏,夙契以宁,知予情闵焉,乃引余遍谒其族……其族皆贾人,谋于众,疑有忌讳,竟寝其说。 如是者又久之。 尝自问曰:终吾之世,遂如是而已也? 盖自庚午逮今,已四十馀年矣……值周子觐侯好义有文,几乐成人美,爰偕俞子鹿床、殳子山夫选存十之五六,庶令读者尝鼎一脔,知其味全,俾蔡子之作不终泯焉。”周公贽《蔡山人诗选序》载:“(蔡维宁)早岁遽亡,遗篇散落,同郡金孝章先生与以宁友善,收拾诠次,屡欲梓行之而未遽也。 暇日出以示余……遂受藏稿与殷子嘉生亟谋附梓。 不意嘉生卒,与无殊、山夫两先生再加选辑,梓成之。”
按,是书略有残缺,前缺蔡起莘序首页,后缺《拜新月》诗一首。 卷一为《秋陵草》,收诗54题64首;卷二为《独响稿》,收诗45题52首;卷三卷四为《遗稿》,共收123题132首。蔡维宁(生卒年不详),字以宁,苏州府吴县西洞庭人。 蔡羽六世孙。 弱冠入长安,受知工部尚书柳佐,从其董庆陵。 柳佐卒,遂还乡,以疾卒,年仅三十一岁。
《禅悦》七种七卷,明刘日杲撰,明末刻本。 半叶八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版心镌各卷书名。 卷首有郑大璟《序禅悦七种》、雪关智訚《序》、较阅友人姓氏、《刘出子慧业目录》。 郑大璟序:“吾友刘出子,独行为吾所推,跳踉不群……出袖中一卷,顾而掷我:‘子读已,则为我序。’”是书共收《后千字文》《怀西方赋》《涅盘颂》《博山八景诗》《博山十子诗》《莲笺》七种,各一卷,以下分而叙之。
《后千字文》卷端题“信州刘日杲出子撰”,卷首有郑仲夔《后千字文序》、郑大球《后千字文序》、刘日杲《后千字文自序》。 郑仲夔序曰:“梁散骑常侍周兴嗣乃有限字之文,衍至于千世,相去久远,无能翻其堂奥者。 乃今而始有刘出子之《后千字文》,不至出入周生一字,而按部以敷文,寻微以撰藻,浚发乎自然之巧,而莫得其所以赴,斯亦奇矣。”郑大球序:“余友刘出子生发未燥,辄工诗歌古文辞之属,一时名士皆心折之。 ……一日同游鹅湖,偶见《千字文》,余戏谓曰:‘君才绝世,何不改作赞叹大乘?’出子欣然命笔,五日而成。”刘日杲自序:“梁周常侍撰《千字文》,一夕而成,头须为白。 余更为之,五日始就,迟速之间,余窃愧焉。”按,是书仿《千字文》所作以宣扬佛教,聊举数言:“维心攸造,万物资生。 随基育化,寓器假形。 阴伏阳启,岳立川澄。 上乘天阙,游移泰清。”
《怀西方赋》卷端题“信州刘日杲出子撰”,无序跋,内容为对西方佛国的赞颂。
《博山和尚传》卷端题“优婆塞戒弟子智达刘日杲撰并注”,无序跋,有双行小字注。按,传主为无异禅师,又名元来法师、博山元来,俗名沙大舣,安徽舒城人。 刘日杲此传是研究博山无异的重要材料。
《博山八景诗》卷端题“信州刘日杲出子著,同郡郑大球受公阅”,卷首有刘日杲《博山八景诗自序》:“题景诗以王维《辋川咏》为最,裴迪和之,遂并有千古。 余游博山久,流玩几遍,爰效斯体。 世不乏同心,宁遽无裴迪其人乎哉?”共收《博山》《香垆峰》《栖云岭》《半砚池》《园通石》《灵源桥》《翻经台》《放生池》等8首五言绝句。
《博山十子诗》卷端题“信州刘日杲出子著,弟刘茂楠冉公阅”,卷首有刘日杲《博山十子诗序》:“十子维何? 家有五人,从兄椷、栻、樾、槻及不佞日杲也。 友有五人,郑子大球、大瑗,杨子凤翥、鹏举,徐子植之也。 曷称乎十子? 其人皆君子人,而长谢肉食者也。 曷言乎博山? 十子同事博山,故从而博山之也。 曷以诗? 则类其德业而咏歌之也。 自咏者何?以其与于十子,故起而自赞也。”共收《家仲容椷》《叔敬栻》《幼良樾》《玄则槻》《杨云凤翥》《郑受公大球》《郑引君大瑗》《徐德胤植之》《杨佽飞鹏举》《自咏》等10首五言律诗。
《莲笺》卷端题“信州刘日杲出子撰,从兄刘彬无胜阅”,卷首有刘彬《莲笺题辞》:“家弟出子,才类子长,识同灵运。 操三村之不聿,凌厉中原;窥五蕴之真空,厌薄小乘。 既阑入文家之三昧,欲横出禅林之一枝。”按,是书为佛家弟子提供骈体尺牍写作范本,故命名为“莲笺”。 从正月到十二月共12篇,举《正月》一篇为例:“律回泰蔟,云呈白鹄之祥;斗指摄提,天转苍龙之宿。 惊传玉历,阎浮之岁月维新;流瞩金绳,安养之楼台依旧。 敬想足下,瑞征优钵,德比旃檀。 僧服儒冠,昉先型于不坠;周妻何肉,笑前哲之未工。”
按,刘日杲(生卒年不详),字出子,江西广信府永丰人。 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南明隆武二年(1646)陛谒授翰林院孔目。 另有《刘出子集》,乾隆间被禁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