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青/山西省绛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043600
鸡传染性鼻炎是鸡上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主要特征为眼部和鼻粘膜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发病率很高,可造成幼龄鸡发育障碍,青年鸡生长受阻,成年鸡蛋品质下降等,经济损失较大。
本病的病原为鸡副嗜血杆菌,主要存在于感染鸡的鼻粘膜、眼睛分泌物以及体内水肿的组织中,该菌革兰氏染色显阴性,呈多形性分布,如球状、长杆状等,大小约为0.3~0.8×1.0~3.0μm,长杆状形态的可见到两极浓染,没有鞭毛,不形成芽孢。副嗜血杆菌体外培养时要求非常严格,培养基需选择绵羊血培养基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在绵羊血培养基表面培养24h 后可形成细小、柔嫩和透明的针尖大小的菌落,无溶血作用。该菌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差,脱离机体组织后一般在24h 内都能死亡,45℃环境条件下不到10min 即可失活,病鸡渗出物中的病菌存活时间可延长,对干燥、太阳直射、紫外线等环境不良因素非常敏感,大多数消毒剂都能轻易将其杀灭,但在低压的冻干条件下能存活10 年以上。
鸡副嗜血杆菌专属性很强,一般只感染鸡,其他家禽或哺乳类动物未有感染报道,2~3 月龄的鸡最容易感染发病,性成熟后的鸡也可发生本病,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一年四季都有该病报道,但以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可能和鸡舍通风不良以及鸡群饲养密度过大有关。饲料中维生素A 缺乏时,呼吸道粘膜抵抗力弱,也容易发生本病。支原体、流感、新城疫等病原感染时,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会受到破坏,也能为副嗜血杆菌的入侵提供机会。滥用药物的鸡场,鸡整体免疫力较差,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类药、解热镇痛消炎药使用过多时,本病也容易发生。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时,本病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病原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排入环境中,以气溶胶、尘埃粒子为载体进行散播,健康鸡吸入后便可感染。此外,病原菌污染饲料、饮水时,也能经消化道传播。
实验室人工接种的病例潜伏期为24~36h,自然感染的病例潜伏期稍长,通常为2~3d,病鸡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发病严重程度视感染鸡日龄、免疫状况、鸡场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鸡自身抵抗力等有关,轻症病例仅表现鼻腔中流出稀薄的清水,全身症状几乎不存在。严重病例表现鼻腔和鼻窦的炎症,最初鼻孔中流出稀薄水样液体,之后变为浓稠的粘液,并具有难闻的臭味,这种鼻分泌物干燥后,在鼻孔周围形成了淡黄色的结痂。病鸡面部水肿,头部和颈部膨大,有时能蔓延至肉髯部位,尤其是公鸡。眼结膜肿胀发炎,单侧眼眶周围组织水肿,有些鸡甚至失明,采食量完全下降,粪便不成型。
如果发病鸡群为产蛋期的母鸡,则表现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蛋壳变薄,着色变浅,有些鸡群血斑蛋、沙壳蛋、畸形蛋等增多,鸡毛色灰暗无光泽,常卧伏在一角,鼻腔的炎症可向里蔓延至气管、肺等部位,病鸡表现呼吸困难,呼吸时有啰音。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病鸡变得消瘦,机体衰弱,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继发感染。整个病程约半个月左右,短的一周时间就停止流行,和季节关系较大,夏季病程短,冬季病程长,死亡率在10~30%之间,大部分的鸡都是因呼吸困难、机体衰竭而亡,若继发支原体、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流感病毒或新城疫病毒感染时,死亡率显著升高。有些病鸡还可发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
4.1 做好健康鸡群免疫工作疫苗免疫能促进体内抗体的生成,一旦发生野毒感染,抗体能第一时间将病原中和,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的疫苗以传染性鼻炎A 型灭活苗为主,免疫时尽量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同时注意免疫前后不要使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和其他疫苗也要尽量隔开一周以上的时间。有发病史的鸡场建议免疫两次以上,以确保抗体能维持较长时间。
4.2 加强鸡舍环境卫生治理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鸡场本病易发,尤其是疫区鸡场,冬季一定要做好防控本病的准备,每天对舍内进行消毒,消毒药可选择对杀菌力强,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新洁尔灭溶液、过硫酸氢钾溶液、稀碘溶液等,这些消毒剂可进行带鸡消毒。消毒方式以雾化为主,雾化后的液滴比表面积大,和环境中的病原接触后很快将病原体杀灭。鸡舍内不要放置和养殖生产无关的其他杂物,地面保持卫生干净,有条件的鸡场温湿度可进行微电脑控制,条件较差的管理人员需勤巡场,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加强环境尘埃粒子的监控,因这些粒子很可能成为病原的载体而扩散。
4.3 提升鸡场管理水平越是集约化养殖的鸡场,对疾病防控的要求就越高,必须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很多鸡场为了冬季保温而忽略舍内通风,建议管理人员根据舍外温度情况适当对鸡舍进行通风调节,尤其是中午气温较高时,可提高通风量,加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外排,如果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很容易刺激鼻粘膜,使得粘膜免疫力下降而易感染本菌。饲料质量要有保证,尽量采购品牌厂家的全价饲料,如果是自配料鸡场,则预混料一定确保混合均匀,玉米、豆粕等发生霉变时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解热镇痛消炎药等要科学使用,每次连续使用不应超过5d,防止引发严重的免疫力下降。
治疗本病首选对鸡副嗜血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磺胺类药物效果目前被认为是最好的,可按照0.25%饮水量集中饮用,也可以0.5%的配比量加入饲料中拌料饲喂,一般连用3~5d 即可控制病情。链霉素使用时,按照成年鸡每只200mg 的用量进行注射,轻症病鸡一般用药一次即可康复,重症病鸡需连续用药3 次,如果病鸡数量较多,注射操作不方便时,也可将链霉素大群喷雾,病鸡将药物吸入呼吸道也能起到效果。土霉素、红霉素等药效不如磺胺类药物和链霉素,建议作为二线药物备用,使用时也是以口服为主。需要提醒的是,进入产蛋期的鸡上述化学药物应禁止使用,因会发生鸡蛋药物残留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进入产蛋期的鸡可使用含有针对鸡副嗜血杆菌的噬菌体成分的添加剂进行治疗,并配合使用麻杏石甘口服液、清瘟败毒散等中药以增强疗效。需要提醒的是,治疗康复或自然康复的鸡体内仍会带菌较长时间,虽然表面上不表现症状,但仍会对环境中进行散毒,必须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