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1-08 19:03:26罗雷
环境与发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危废危险废物台账

罗雷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环境监察大队,江苏宿迁223800)

险废物管理工作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1]。近年对危险废物管理认识的提升,使得危废管理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危废管理相对好的企业,通常在开展建厂前已开始规划,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计建设相对要好些;而对于未提前规划,将环保管理后置问题的,经常出现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建设不规范,需重新返工问题,更有随意搭建临时建筑用于存放危险废物的,企业危废管理较差,甚至违法。

1 企业危废管理存在问题

1.1 环评手续不全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4.10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在施工前应做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等要求对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利用或处置方式、环境影响以及环境风险等进行科学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可见,对于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及提前规范可行污染防治措施是有明确要求的。但在实际的环保管理中,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重水、气,轻固废。由于前期对危险废物管理预测不足或处置不及时等原因,危废贮存场所不满足标准需求,为解决危废贮存问题,企业自行搭建临时建筑作为危废贮存场所,而临时性用房通常无法取得规划建设许可,也不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标准要求,致使无法履行环评手续。二是企业环评存在漏评[2−3],未充分预测危险废物产生情况。三是非生产性危险废物未纳入管理,如机加工产生的废润滑油,设备防腐处理产生的废油漆桶等。

1.2 危废贮存场所建设不合理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等均提出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建设要采用防渗材料,有泄露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用于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有堵截泄露裙脚,隔离间隔断。贮存易燃易爆危险废物有气体报警、火灾报警装置和导出静电的接地装置。新建项目在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一定程度规范了危废贮存设施的建设,部分投产较早企业,危废贮存设施的建设往往不规范,普遍存在无防腐防渗措施、无导流沟、应急收集池,防盗措施不完备,无废气收集设施、视屏监控等。

1.3 危废管理不规范

企业危险废物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规范行为:一是部分危废去向不明,如废油漆桶、废润滑油桶、废切削液桶、废试剂等;二是未签订危废处置协议,由于处置费用高、产生量少、利用价值低、处置单位少等原因,企业未能及时签订低产生量危废处置协议,如废催化剂、活性炭、废油漆桶等;三是转移手续不规范,转移联单保存不完整,转移申报量与实际不符;四是收集周转过程不规范,周转桶无危废标签,临时贮存场所无警示标识等;五是危险废物间未作明显分区,混存;六是场所未张贴管理制度、无贮存警示标识或标识错误,危险废物包装外表面未张贴危废标签;七是台账记录不规范,台账信息记录不全,未及时填报,出入库量不准确,未配备称重设备,未进行称重;八是危废储存量较大,未及时处置;九是超期贮存;十是未及时开展网上申报,申报类别、数量情况与实际不符;十一是存放有非危险废物;十二是未配备应急处理物资[3]。

1.4 危废实际产生情况与网上申报及环评存在差异

由于环评漏评、名录更新、企业漏报等原因,企业危险废物实际产生类别和数量与环评存在差异,如未将润滑油空桶、废活性炭、废铅酸电池、废包装桶、设备防锈处理用废油漆桶等纳入管理。

企业危险废物网上申报与实际台账不符,存在不规范计量、漏报、错报等。由于环评对于危废产生量预测不准确及管理人员对实际

产废不了解,实际产生量与环评和管理计划申报差别较大,存在漏报、错报等。

危险废物产生底数不明,没有一定的产排污系数对比参考[4],相同工艺的不同企业单位产品对应的危废产生量不一,致使企业实际危废产生量与环评差距较大,无法核实企业合理危废产生量。

1.5 空包装桶等管理不规范

在环评阶段,对于盛放润滑油、清洗剂、乙醇等原材料包装桶,一般有三种处置方式,一是循环使用,二是厂家回收,三是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同样是包装桶,不同的处置方式,管理类别却大不相同。当使用完毕作为废物处理时,是纳入危废管理,需要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置;而用于循环使用目的周转桶,是不作为危险废物管理,这就导致在现场检查中,经常出现包装桶露天乱放现象,随意摆放,甚至去向不明问题。

2 对策建议

2.1 开展自查自纠

结合《关于印发<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的通知》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梳理建立以下管理工作。一是建立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管理规章和工作流程等,张贴危险废物责任信息;二是设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和危废包装设置危险废物场所警示标识和危废标签;三是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四是如实开展申报登记,包括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五是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收集、贮存;六是建立转移联单制;七是转移的危险废物全部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八是编制应急预案,并经环保部门备案,按要求开展应急演练;九是进行危废管理业务知识培训;十是危废贮存设施管理,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开展“三同时”验收,场所设施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未混合存放,未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建立贮存台账,如实规范记录贮存情况;十一是危废利用设施管理,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开展“三同时”验收,建立危险废物利用台账,定期对利用设施排污进行环境监测;十二是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管理,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开展“三同时”验收,建立危险废物处置台账,定期对处置设施排污进行环境监测,符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相关标准要求。

2.2 强化危废环境影响评价

重视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环评阶段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计,细化工艺环节,精准分析危废废物产生环节、种类、数量,对产生的危废特征、危险特性和环境风险开展详细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风险防患措施。

2.3 开展危废全过程管理

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进行全过程管理[4],建立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对危险废物台账的管理,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全过程信息记录,严格出、入库管理,对危废进行准确计量,严格危废标签管理。提高危废规范管理的责任意识,将危废管理责任落实到人[5],确保危废管理全过程均能得到有效管控。

2.4 严格落实各项危废管理制度

全面落实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制度、危险废物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环境应急预案(含危险废物)备案制度[6]。

2.5 强化员工教育培训

危险废物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环保基础知识,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教育培训,规范危险废物处理操作流程及台账记录,提高员工的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及法律责任意识。开展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演练[7],修缮应急管控措施,提升应急人员实操技能,切实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6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优化生产工艺,开展源头控制,制定提升替代方案,降低单位产品危废产生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受于法规政策等原因,环保管理工作未能因企施策。目前,危废管理日趋规范化,企业作为污染防治责任主体,责任艰巨。在日常的环保管理工作中,发现企业危废管理存在问题不一,为帮助企业发现危废管理问题,规范危废管理,本文通过梳理企业危废自查重点,指导企业建立危废管理规范化体系,提升企业危废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危废危险废物台账
严厉打击危废环境违法行为
中华环境(2021年10期)2021-11-22 06:47:20
“非法处置危废”与“无证处置危废”如何区别?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 07:08:56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当代陕西(2017年6期)2017-11-22 03:33:22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资源再生(2017年4期)2017-06-15 20:28:30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政策引擎作用凸显 危废处理迎崛起时刻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
危险废物处置需依法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