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彦涛,齐劭乾,丁梓峻,马迎雪,王丹丹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背景点所针对的是污染程度较小的土壤区域,这些区域开展的人类活动较少,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与此同时,背景点监测区域的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及其含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土壤原本的状况,从而与严重污染后的土壤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以便进行污染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能够为土壤质量标准划分提供帮助。背景点监测数据是监测结果的重要部分,是后续土壤治理的重要数据参考。
基础点所针对的是污染场地不同类型的土壤。在这些土壤上设置监控点,以及进行持续的环境监测,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掌握污染场地的土壤污染状况,并且能够了解到土壤污染的变化情况。除此之外,基础点的环境监测数据是进行土壤污染状况分析的重要数据依据,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促进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质量提升。
监控点所针对的是污染状况严重或者污染风险较大的区域。这些区域往往存在污染问题的风险源,或者是对周边环境质量存在较大影响及潜在风险。监控点通常会设置在排污量大的工业园区,这些废水、废气中一般都含有重金属或者有机物污染物,对环境威胁较大。进行监控点的土壤环境监测,能够对污染产地的重污染范围以及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以便对污染问题进行预测[1]。
污染场地位于城市内部,周围常常会有建筑物或者公路交通,有时候甚至会与附近居民出入,这些都会影响到土壤取样、监测的质量。因此进行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时必须考虑到监测的可行性,以免导致取样、监测无法进行。
要想完成高质量的土壤监测,就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土壤污染的状况以及环境风险因素,因此进行监测布点要坚持连续性原则。
污染场地各区域的土壤类型、污染特点及程度、开发程度等都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监测点的布设时也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影响,才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以及污染状况的各方面特征[2]。
进行监测点布设不仅要考虑其对监测质量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成本问题,重视经济系因素,合理选择布设位置以及控制监测点的数量,既要防止监测点过少影响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也要防止监测点过多导致成本浪费。
随机布点法往往是在布设工作初期使用的方法,所针对的是面积大并且土壤状况类似的污染场地,这些场地的土壤不管是在特征还是使用方式上都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可以先采用随机布点法对土壤进行初步了解,再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其他布设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用随机布点法时,要先结合场地面积和目测污染程度进行网格密度的设计,之后一般会将网格形状设置成规则形状并进行划分。在进行随机取样时,应当结合面积、污染程度以及相关标准规定选择合适的布点数量。取样过程中,通常选择网格中心的土壤,当单个网格过大时,应当进一步划分网格,并混合取样,这样才能够保证样品能够反映网格内的土壤状况[3]。
当污染场地面积较大,存在功能区划分,并且土壤保持原状等情况下可以选择分区布点法。应用分区布点法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地块划分,要注意的是需要考虑到场地原本功能区的分布,不改变地块原状。进行点位布设时还要考虑到污染物的类型和途径等因素,如果地块面积过大,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划分。除此之外,进行布点时一般要从地块划分区外围四个方向对未取样土壤进行采样监测布设。
为了提升监测质量,要把握监测工作正式开始前的准备环节,从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监测方案三个方面入手,为正式监测打好基础。首先要保证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坚持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定期培训以及考核的方式,保证监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标准规定、监测方案以及专业知识。其次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保养,保证设备性能质量,对仪器设备进行及时更新,保证设备的先进性,还要保证实验室符合规定标准。最后要重视监测方案的制定,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状况和监测工作的各项要求制定全面、合理、科学的监测方案[4]。
采样环节是后续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其质量至关重要。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监测点的布设工作,根据污染场地的面积、土壤类型、功能区等状况,选择合适的布设方法,必须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以及全面性,同时要避开表层破坏严重和有通讯设备的区域。除此之外,要采取有效的样品采集质量控制措施,采取签字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标记,以便对质量问题进行责任追溯,保证样品存放器具的干燥和干净,以免污染样本,调整样、平行样采集数量,保证品行样本的数量为样本的百分之二。做好样本记录工作,保证记录单上有两人以上的签名以及内容和格式的完整性,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填写,避免涂改,做好备注。
样品从采样到分析之间存在流转环节,要想保证监测质量,不能忽视任何环节细节。在样品流转环节中,要做好样品核对,在完成采样的第一时间根据方案对样品进行严格核对和分类保存。在样品运输时,要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根据样品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器皿,如有的土样不能受到阳光直射,因此需要避光器皿,有的土样对温度要求高,需要进行低温或者保温措施,避免外界因素导致土样发生变化。样品交接也要进行严格的核对和签字,同时不要遗失交接单。此外,样品进入实验室之后,还要根据样品特性做好保管工作,尽量排除外界因素影响[5]。
实验室分析环节主要包括六方面要点。样品制备要求两名工作人员,要对样品进行标号,保证室内环境具有较好的通风状况并且背阳,同时要对制备信息进行记录。开始分析前要根据样品的污染状况和特性,结合监测方案和相关规定制定专门的分析方法。正式分析时,要保证实验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要求人员具有较好的分析操作能力,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操作,做好仪器设备的校核工作,并且对分析结果进行如实记录。分析方法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必须满足国家或行业规定。还要合理控制空白值大小,以免影响测定灵敏度,保证分析结果的检出限和精密度。最后为了控制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必须保证平行样本数量,以及平行样测定值在偏差值不超出规定范围。
进行数据审核时要对一些关键的质控数据进行重点审核,例如空白值、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与检测方法的要求是否相符;要重视标准曲线的核实计算。数据合理性分析同样十分重要,一方面要与执行标准比较。也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如果监测数据与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就需要对其原因进行探析;一方面要对历史数据比较,如果与过往检测数据存在较大变化,就需要将其作为可以数值进行分析。最后,还要将监测数据进行三级审核,合格后才能算作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我国土壤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已经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土壤监测是开展土壤治理工作的前提措施,监测布点的设置直接影响着后续土壤取样的合理性,是土壤监测的重要工作内容。有关单位必须深刻认识到土壤监测布点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布点原则,并掌握监测布点的方法,打好土壤监测工作的第一炮。为了提升土壤监测质量,有关单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保证监测人员、设备和方案都万无一失,把握样品采样、流转、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审核等环节的要点,促进土壤监测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