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涵育路径探讨

2021-01-08 16:0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生职业

■ 李 英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提升五年制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不仅是顺应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立德树人,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要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满足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对高素质人才的发展需求[1]。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中职与高职相衔接的职教办学模式,五年制高职生入学年龄较小,接受三年段的中职教育、两年段的高职教育,与高中毕业生相比,自我管理意识较弱、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作为一种职教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中职教育、普通高职教育,而是呈现自身的特点。五年制学生受教育时间长,但可塑性强,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生心理特点、行为认知的调研,抓住职业素养教育这一关键点,来促进五年制高职生成长成才。

一、五年制高职生的群体特征调研及归因分析

(一)五年制高职生群体特征表现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初中起点中职衔接高职一体化教育的职教模式,其入学学生与高考生相比存在差异,起点相对偏低,学生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综合素质整体不高。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生一群体的调研,发现其特征体现在六方面。第一,对学习缺乏目标性。很多进入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难以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为了获得一技之长,被动选择五年制高职教育,期望避开高考而获得进入大学的机会。学生对所选专业不熟悉,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目标,导致学习自觉性不强。第二,学生自控力差。进入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年龄在15—16岁,这一时期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自我意识增强,缺乏自我管束和控制力,对学校规章、班级管理、学习任务缺乏自控力。第三,组织纪律、责任意识淡薄。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生,纪律意识较弱,从众心理强,对日常考核不在意,早退、迟到、不遵守纪律成为“常规”。第四,以“大学生”身份自居,缺乏职业精神,对自我定位不准,拈轻怕重,好高骛远,不吃苦、不努力,缺乏上进心。第五,缺乏文明素养,不讲社会公德,没有责任感、主人翁精神。第六,义气行事,易冲动,缺乏情绪管理。遇到不顺心的事,冲动闹事;遇到不合脾气的人,打架斗殴,置制度于不顾。

(二)五年制高职生不良表现的归因分析

针对五年制高职生不良表现,其原因有三: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缺乏学生素养的渗透。素质教育,从关注知识的学习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很多中小学未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唯成绩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学生教育中,以知识性课程教育为主,忽视学生做人、做事的教育,在学生的品格养成中,一些学校重成绩,轻素养,将提高升学率作为考核教师、考核教学的重要指标,忽视学生诚实守信、合作互助、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品质的养成,导致进入五年制高职后,这些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缺乏社会责任感。第二,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五年制高职生调研中,很多学生任性、不听话,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些问题,与学生所处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一些家长,面对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缺乏方法和良性沟通;一些家长,认为管好孩子吃饱穿暖即可,忽视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对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对进入五年制高职教育,抱着“混文凭”“找地方管孩子”的心态,缺乏对孩子人生的科学规划,更缺乏对孩子未来的有效引导;一些家长期望过高,不能客观评价孩子,对学校教育观念持否定态度,执意溺爱孩子,不愿配合学校教育,导致家校合力不足。第三,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在五年制高职生群体调研中,一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崇尚官僚主义、拜金思想,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自我缺乏约束。一些学生奉迎“读书无用论”“学习好不如家境好”,对学习不主动,对读书感到茫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明确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

从五年制高职生群体特征的调研中发现,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升职教品牌和影响力。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素养,不同于普通高中生职业素养,有别于普通大学生职业素养,着重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操守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基本点,也是五年制高职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走向社会岗位的基本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应从良好的思想修养、政治理论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党爱国精神,拥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具备良好的品德,遵纪守法,文明懂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信友善,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是历练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五年制高职生要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从科学知识学习中,提高自我的文化修养,提升自我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三,具备高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五年制高职生要重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竞争力,胜任未来岗位需要[2]。如夯实专业知识,提高职业实践能力,具备团队协作、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等。第四,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教育是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素养涵育的重要保障,具备健康的体格、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自我人格水平,具备坚强的意志力、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经受挫折,敢于挑战困难,具备良好的心理抗挫力和自控能力。

(二)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实意义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综合品质和职业素能的直接体现,面对“就业难”问题,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更能赢得企业、社会的认同,更能增强自我的职业竞争力。加强对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其现实意义有三点:第一,职业素养培育,契合企业对综合型人才的发展需求。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仅要看其职业技能,更要看其职业素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成为企业用人标准,企业在考查毕业生的综合素能时,更加看重毕业生的“德”,如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敬业态度,对企业的忠诚度,对岗位的责任感,对职业的创新力等。只有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企业才会选择,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第二,职业素养教育,契合高校人才培育目标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育目标上,要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基本任务,在育人过程中,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毕业生具备胜任某一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技能。在岗位工作中,具备岗位工作能力是基础,更要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态度。第三,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的扩招,生源质量出现下滑。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对未来职业感到迷茫,缺乏合作、团队意识,缺失吃苦、耐劳、敬业精神。五年制高职教育,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从教育学生转向培育“职业人”,要衔接学科专业及所在行业特点,强化职业人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习惯,为走向社会、胜任岗位奠定基础。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涵育路径

提升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素质,更是立德树人育人宗旨的集中体现。总体而言,职业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涵育。

(一)培养学生职业兴趣

什么是兴趣?简言之,是对于某件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积极的情绪反应。对于每个人,其兴趣可能有所不同。但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更加乐于积极探索与实践。职业兴趣,显然与职业方向有关,对于五年制高职生而言,要首先强调学生职业兴趣的激发,增强学生对某类职业活动的持久的心理倾向。加强五年制高职生职业兴趣培育,通过参与职业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评测,探讨未来职业规划,让学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所选专业,理性对待自己的职业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如在五年制高职生入学伊始,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兴趣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引入“1+X”职业教育策略,将“1”作为职业素养的核心,将“X”作为多元化发展方向,可以由学生设定自己的不同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强项和优势。坚持“核心职业技能”培育,拓展一项或多项其他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二)强化学生职业道德

在任何职业岗位上,优秀的职业道德是胜任岗位的基本素养。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涵育,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良好品质的培养。一些学生爱享乐,一些学生有拜金倾向,一些学生不讲创新,一些学生个人主义意识过强。针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给予正确、及时、有效的引导。职业道德的培养,要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结合课堂学习、实验实训活动,让学生认识社会公德,了解职业品德,重视自我品质的提升。如引入“敬畏、感恩、诚信、责任、创新”等专题性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从感恩中体会爱与宽容,从诚信中体会责任与使命,从敬畏中展现严谨与创新[3]。面对工作,要具备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面对他人,要拥有一颗爱心,一以贯之地践行诚实守信。借助于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品格。另外,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的勤奋、敬业,更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标杆。

(三)增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

职业素养是综合职业能力的集中体现,高职教育要坚持就业导向,要重视学生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的训练,让高职生能够胜任生产、建设、服务岗位。五年制高职教育,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具体的行业岗位,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训。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要将职业技能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建议通过专门的专业实训、专业见习、顶岗实习、课外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将之融合于五年制学习计划中。建议成立专门的专业技能协会,拓展第二课堂,着力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如引入技能训练节、技能训练月活动,借助于技能展示活动,来搭建强技能、增素养的育人环境。

(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等内容。人文素养具有综合性,如人的价值观念、人的理想信念、人的行为规范、人的思维方式、人的审美情趣等。对于五年制高职生,要重视人文素养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让学生明晰人生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能够从职业体验中获得成就感。人文素养中的人文知识,涵盖于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体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建议在班级建设中融入集体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自我与团队的协作关系,构建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宿舍振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引入社团活动,开展各类文体类、公益类社团活动,通过文体表演、技能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学生展现自我、发展学生的优势特长创造条件。人文素养的积累具有渐进性、长期性,各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入工匠精神、敬业精神、人文历史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人文体验,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另外,开展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人文审美情趣。

(五)发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风向口,“全民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五年制高职院校也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经济转型的新趋向,创新创业教育要与高职院校求真务实精神相融合。现代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平台的互联网,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契机。五年制高职院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创新教育、创业能力培养引入课程,对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开展针对性创业创新教育培训活动[4]。建议各院校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实训工作室,组建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小组,引入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教材和实训场地,为学生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五年制高职院校还要积极拓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通过政策倾斜,校本课程建设,资金、技术支撑等手段,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另外,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课程、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衔接起来,设立创业风险基金、创新创业奖励基金,培植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能。

(六)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职业素养中,文明礼仪的培养,在于着重规范一个人的思想品行,增强其文明素质。中华民族尊崇礼尚往来的美德,对于五年制高职生,要从讲文明、懂礼仪教育中提升文明素养。知礼行礼、彬彬有礼,展现了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需要,开始文明礼仪课程,让学生学礼仪、行文明。如立足课堂、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演讲比赛、征文活动、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渠道,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知礼、用礼、讲礼。编写图文并茂的礼仪课程教材、读本,如《职业院校学生礼仪读本》《成长礼仪手册》《礼仪知识读本》《职教生礼仪规范》等辅助教材,促进学生礼仪的养成。

(七)重视学生健康心理教育

针对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问题,如一些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对未来丧失信心;一些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贫困,心理产生自卑情绪;一些学生青春期心理敏感,心智不成熟,渴望独立但又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诱惑,产生一些不良心理问题,要通过积极心理引导,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八)构建职业素养保障机制

提升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素养,要从顶层设计上对接国家教改政策,结合院校实际,优化人才培养方向。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措施,提升广大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思想道德、团队协作意识、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要建立政府、行业、院校多主体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职业素能测评等方面,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以教师示范为引领,以职业操守养成为目标,全面发展五年制高职生的职业素养。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有其自身特点,各院校要积极拓深职业素养培育路径,重视学生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人文素养、文明礼仪、创新创业能力、健康心理的培植,明确职业素养养成目标和规划,真正促进五年制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序达成。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生职业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