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儿童“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分析
——立足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 运用电子书包打造家校沟通平台

2021-01-08 12:31:55福建省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饶律涛
天津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电子书生活习惯家校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 饶律涛

一、中国小学生健康素养的现状分析

健康素养最早于1974 年提出,是对人们健康知识、观念、行为方式研究的前提下,注重人们健康技能的学习。自2011 年起我国许多城市对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进行了调研;青岛市于2016年对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调研。本次调研数据显示青岛市小学生健康素养的具备率达到76.3%,与之前的39.08%~45%有较大差距。除去使用的调查问卷的使用因素,地区间的政治、经济、卫生水平的差异也有相关性,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在其中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二、我国教育界对培养儿童“健康生活”能力的重视

“健康生活”关键内容为儿童在反省自我、锻炼身心、规划人生等的整体表现。《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到:“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其中“健康、安全地生活”居于首位,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在一、二年级阶段,利用课程的贯彻,主要目标是使儿童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积极锻炼的观念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较为直观地明白环境与人的关系,为其日后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三、低年级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情况的调查

我校作为厦门市道德与法治基地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有关小学生健康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对我校一、二年级家长及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从学生卫生、饮食、安全自护、独立自主等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数据显示,一年级的家长对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满意度较高,达到了85.48%。绝大部分的学生养成了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等习惯。问卷调查还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因为自己成为小学生很兴奋并感到骄傲,喜欢学校和教师的学生达到了98.83%,学生心态阳光、积极,对小学生活是比较适应的,说明我校长期坚持与片区所属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颇有成效。从二年级的学生问卷结果中发现,学生也存在在生活中对父母依赖程度较高的问题。例如:早上自己起床的学生仅占15.7%,定闹钟的有24.42%,59.3%的学生需要父母叫起,个别学生甚至有赖床的习惯;仅有20.6%的学生能自己整理房间,需要家人收拾整理的达到43.02%,接近半数;能独立准备自己的学习用品、校服校卡的学生仅达到64.53%。

(二)影响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缺失的原因分析

1.儿童自身原因。低年级儿童身体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而脑功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此阶段的儿童爱说爱动,注意力不持久,多变、善变,易反复,而且独立性和自觉性比较差。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非常具体的指导。儿童此时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雏形期,习惯容易形成也容易改变。

2.学校教育原因。小学阶段是儿童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关乎儿童的未来和发展。而目前的教育重心以学业及安全为主,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还不够;儿童的习惯养成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关注,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

3.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时代的发展造就了许多不同形态的家庭。有的家庭非常重视子女的习惯养成教育并且行之有道;有的家庭爱不得法,对子女娇惯、溺爱、姑息迁就,儿童的生活习惯、独立自主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4.家校沟通方面。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家校沟通的局限性比较大。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将接送孩子的任务交给长辈,较少有机会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即使抽出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亲子学堂等活动,但因参加人数较多,交流也不够充分。只有建立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提升儿童“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对策分析

(一)全面剖析新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

2016 年6 月,品德与生活(社会)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2016 年9 月开始,全国小学从一年级开始过渡性地开始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它具备了以儿童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

(二)立足课堂主阵地,充分体验,明理导行

1.立足生活,呈现真实问题。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论。脱离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脱离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呈现,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更易发现问题和感知问题。

2.体验感悟,增强内驱力。体验中营造的相应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系统中的部分因素,通过思维的有效作用,学生就会对以往的认知产生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是延伸出新的认知系统。

(三)利用电子书包搭建交流平台,共育健康生活好习惯

1.电子书包作为家校沟通平台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家校沟通局限性是造成儿童健康生活习惯缺失的成因之一。电子书包平台则解决此问题。教师的课堂结束之后可以将习惯养成的要求推送给家长,由此家长可以密切地掌握近期学校习惯养成目标及具体的要求。在收到家长的反馈之后,教师可以登录平台迅速掌握学生的情况。信息技术手段使家校沟通变得更及时、更有效。

2.有效利用电子书包,创新评价方式。有效利用电子书包这一平台,结合评价方案,借助电子书包资源推送、及时反馈、快捷统计、拍照等功能,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表现,对儿童在校内外的健康生活习惯进行评价,不断地巩固儿童的健康生活意识和行为,以促进儿童知行合一。

在儿童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我校已做了许多尝试,也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将继续积极践行新教材,研究儿童健康生活养成的更优途径。

猜你喜欢
电子书生活习惯家校
生活习惯
幼儿100(2024年11期)2024-03-27 08:32:30
家校距离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学与玩(2017年5期)2017-02-16 07:06:30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3:13:20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中国火炬(2010年4期)2010-07-25 07: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