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 孙健芝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对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锻炼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思维的养成,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是应用题教学重在锻炼学生的做题速度,提高学生做题效率,却忽视了学生的做题质量。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遗留弊病,以学生反复刷题的学习方法来达到成绩的提高,这样做并不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取得长足发展。数学学科知识偏抽象性、严谨性,很多概念的专业术语对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也不重视将概念转化为一种形象生动的口语化语言进行讲解,学生对概念处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后期做题时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合理性发挥。部分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应用题后,可能还不了解应用题是什么,只知道有好几行字数格式的题目就是应用题。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分为两类:只用加、减、乘、除一步运算进行解答的是简单应用题;需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进行解答的是复合应用题。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前应该向学生讲明应用题分类内容,让学生针对应用题板块制定较为明确的学习任务,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把握正确的方向。
二是学生缺乏对应用题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能力,做题时会经常忽视题目蕴含的关键数字、信息点。小学应用题难度偏基础,稍微动点脑子思考题目,发现正确答案的时间并不会很长,但是很多学生就不愿意主动思考,看见题目就想直接把数字写出来进行数字运算,得出一个结果就算完成学习任务。我们要思考的一点是:为什么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太大兴趣。学生会这样想:应用题字数多,条件多,我不想看,问的问题我也从已知条件中找不到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情绪,这非常不利于对数学学科的持续性学习。数学试卷评分标准是按照学生的解题步骤给出相应分数,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应用题分析能力,可以拆解出一部分内容,不至于在面对题目时大脑一片空白,写不出任何解题步骤,情绪就会越来越慌乱,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三是应用题教学课时安排较少,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应用题在小学数学试卷的设置中是最后几道大题,在教材内容的分布中也处于后期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前期对学生进行数字运算规则、几何图形变换等教学,才能将数学基本原理与应用题情境进行有效融合。但在前期的基础内容教学中已经占据大量教学时间,留给应用题教学板块的课堂时间就会缩减,再加上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解更多应用题目,教师常会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单向输出教学内容,学生作为课堂主要参与者的角色尚未得到重视,也不利于形成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教学策略。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阶段,生理上会保持饱满的活力用于支撑学生完成每天的学习、听课、做作业、实践活动、考试等,其实每个学期都在不停地重复着这些内容,但要在长时间枯燥的学习氛围中找出不一样的新鲜感,就需要教师不断采取生活化、趣味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以崭新的形式展现,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冲击力,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步转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刻板印象,愿意主动探索未知的新知识,开阔自身眼界,丰富文化内涵。
一是教师要明确的一点,对任何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先追求质量,再追求速度,否则就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结果。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先认识倒数,例如3/8×8/3,5/9×9/5 等,大家能够发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了位置,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之间相乘,得出的结果是分子和分母乘积相同,两者相除所得结果为1,再组织学生互相玩数字游戏,一位学生说出一个分数,另一位学生回答出该分数的倒数。学生充分熟悉倒数的概念、特点对开展分数除法教学非常有必要。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进行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比如“小明2/3 小时走了2 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请问谁走得更快一些?”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要在单位路程、时间内算出单位速度,才能做出比较。先算小明的速度,可以画出小明行走的路线刻度图,先求1/3 小时走的千米数,用算术式表示就是:2×1/2;再求3个1/3小时走的千米数,是:2×1/2×3=3千米。以此类推,小红平均每小时走6/5×12/5=2千米,小明走得更快一些。在这里就用到了倒数概念,故而认真落实教材内容的每一步教学是非常合理的教学步骤,试想如果省略了倒数教学,那对这个题目的解题教学过程就会有些困难。应用题目的设置考核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需要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每一个教学步骤落实到位。
二是教师要重视讲解题目的过程。对小学生的应用题教学,教师要从头开始,一步一步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步骤要做到非常细化,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内容和需要解答的问题之间的联系。在看到一个题目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头读起,逐字逐句地分析每个字眼,就像在做阅读理解题目,紧扣每一句话,坚持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新的知识点。
三是在课时安排上增加应用题教学时长和内容,丰富应用题教学板块,把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重点教学。同时,在落实具体教学活动时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就题目有很多可以讨论的细节,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法宝,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来源。比如教师根据教材所学内容,从网络上挑选出一些优质应用题,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机播放,鼓励学生积极抢答,选出获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在激烈竞争的环境氛围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大脑思维,确保学生持续处于高度活跃状态,简言之就是脑子转得快。教师抓住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最佳时期,给学生讲解更多新的应用题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时,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