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刚 广饶县同和小学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目标,并明确要求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兴趣的培养以及技能的锻炼,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简单分析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核心素养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对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及其培养建议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青少年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中所指的青少年除了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意外,也包括接受特殊教育的青少年群体以及已进入社会的青少年群体,所以,本文对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内涵的分析,也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首先,对于在校学习的青少年群体而言,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与学校体育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主要包括对部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了解及运用能力,以及体育专项思维和良好体育观念等几个方面,而这些体育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学校的体育学科教学获得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升。
其次,对于已进入社会以及接受特殊教育的青少年群体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很难拥有在校青少年那样的良好体育学习环境以及指导教师,使得他们在体育专项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上有着很大的难度,所以,对于这部分青少年群体而言,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对常规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简单的了解,以及可以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并具备一定的体育活动参与欲望。
目前的青少年普遍成长于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而且,大部分家长对待青少年的态度也延续了较为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得青少年很大一部分事务都由家长一力承担,青少年的各种诉求也基本得到了满足,一方面令很多青少年养成了自我、自私以及不愿与人分享的不良习性,另一方面也导致很多青少年形成了运动观念贫弱以及运动欲望不强的问题。除此之外,大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应试成绩和应试能力更为看重,使得多数青少年在家长的督促下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文化知识学习当中,这些情况都会对青少年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目标,但大部分学校仍然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对体育学科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化、体系化,教学方式大多只是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体育运动,令学生们将体育学科视为一门游戏和玩乐的课程,而且,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得课时安排本来就少的体育课程被进一步压缩课时,大大降低了体育学科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与国际的接触愈发频繁,在推动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越来越多的外来不良思潮涌入到社会当中,并通过如今发达的网络技术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进行影响,很容易对青少年正确观念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干扰。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财富创造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情况都会制约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提升。
体育活动本身不仅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文化传播作用以及维护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的作用等。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体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想品质等几个方面,所以,无论是从社会的发展角度还是从个人的发展角度而言,体育的作用和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
体育对青少年成长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首先,青少年通过长期、正确的方式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对青少年身体免疫力的提升以及大脑的发育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坚韧等品质。再次,在体育活动中还有助于激发青少年挑战自我的欲望。最后,通过对体育运动规则的了解和执行,可以促进青少年规则遵守意识的培养,所以,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益处。
家庭是每个青少年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接触时间最久的环境,而家人则是青少年最为熟悉和信任的人,所以,家庭环境、家庭观念以及家庭习惯,都会对青少年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带来巨大影响。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有益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品质素养之一,应当受到青少年家长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为青少年营造更好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环境。
首先,家长不应督促青少年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学科的学习以及成绩的提升等方面,而是应遵循劳逸结合的方式,帮助青少年合理分配学习以及运动所占用的时间。
其次,家长应重视青少年正确体育运动观念的养成,并让青少年了解体育运动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参与兴趣和参与程度的提升;
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尽量陪同青少年一起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知识,并与青少年一同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不仅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参与主动性和参与质量,还有助于增进家长与青少年之间的感情,对青少年的青春期逆反心理也有着非常好的梳理和缓解效果。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接触和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场所,而学校加强体育知识传授以及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学校应对体育学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加强校园体育宣传活动长期化、常态化的同时,重视校园运动氛围的营建,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少年正确体育运动观念的形成,并调动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参与兴趣和参与主动性。
其次,学校还应加强体育学科课程的调整和设置,一方面应加强体育课堂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在提高青少年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学科应降低对体育成绩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体育运动观念以及运动积极性的培养和提升上,通过开展体育知识竞赛以及专项体育运动会等活动,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并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营造更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的同时,还可以促进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最后,学校还应重视并加强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发挥体育教师的示范和带领作用,从而提高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参与兴趣和参与专注度,另一方面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单纯的对青少年的动作要领进行纠正,从而慢慢培养青少年的体育运动自信心,并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的提升。
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发展都有着较强的社会性,而且,无论是在校青少年还是其他青少年群体,都是在社会大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这就需要从社会层面为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更好的环境以及条件。
首先,与体育行业有关的社会团体可以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及合作,一方面可以将更加先进、科学的体育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法提供给学校,并帮助学校将其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以及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当中,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情况和实际需要,提供一些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从而提高在校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和参与质量。
其次,对于已进入社会的青少年群体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体育相关社会团体应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体育活动,以基础知识讲解和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非在校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方面的指导和教学,并通过加强宣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非在校青少年加入到这些体育活动当中,从而促进非在校青少年群体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最后,对于接受特殊教育的青少年群体,则应采取其他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方案。其一,体育相关社会团体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丰富经验以及良好品德操守的志愿者,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特殊教育青少年进行关怀和沟通,对特殊教育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为他们讲解一些体育运动知识和相关技能。其二,体育相关社会团体以及志愿者应根据特殊教育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体育指导方案,一方面需要对特殊教育青少年的负面心理进行缓解,并帮助他们了解其自身的价值以及体育运动对他们的帮助作用,另一方面则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参与的体育运动,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体育运动指导,从而让特殊教育青少年群体能够由了解体育运动逐渐转变为热爱体育运动,促进特殊教育青少年群体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青少年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其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需要青少年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运动环境以及平台,并结合青少年实际情况和需要规划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计划,还应重视青少年自身体育运动观念以及体育运动主动性的培养和提升,从而促进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实现青少年思想品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