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2021-01-08 08:06赵黎莉文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肝病毒乙肝

赵黎莉 文君

·综 述·

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赵黎莉*文君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天津 南开 3000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现为世界性流行,处于不同区域内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性,现下全球范围内曾高达20亿人感染该疾病,其中约为2.4亿人为慢性感染者,其中每年约65万人死于慢性肝炎的终末期肝病。乙肝属于一类全球高发疾病,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人们身体危害较大,乙型肝炎治疗始终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焦点。乙型肝炎治疗关键为长期抗病毒治疗,随着其发病率持续性升高,且治愈难度较大,对患者身心产生严重困扰。本文就乙型肝炎治疗情况展开研究。

乙型肝炎;治疗;病因

乙型肝炎主要因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疾病,主要以肝脏发生病变为主的传感性疾病,临床上患者多以食欲不佳、上腹部不适等为核心表现,其中部分患者存在黄疸发热、肝功能损害[1]。2019年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更新明确指出[2],该疾病治疗应持续性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不断复制,从本质层面延缓和减少患者肝功能衰竭,提高其生存质量及时间。

1 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及发病原因分析

乙肝病毒感染进入机体之后,病毒自身并未直接性促使肝细胞发生病变,仅处于肝细胞内开展生存、复制等活动,其自身复制的抗原呈现在肝细胞膜上,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进行辨识,进而完成已被感染进行攻击和清除[3]。乙肝病毒依托激发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从而间接造成肝细胞产生损伤。针对急性乙肝而言,其核心发病原因为,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处于正常工作,该系统被刺激下辨识乙肝病毒,对已经发生感染病毒肝细胞进行攻击、清除;慢性乙肝其发病原因为,机体内乙肝病毒入侵之后,免疫系统处于激活状态,但整体处于低下或耐受状态,对已经感染病毒的肝细胞进行攻击,难以从本质层面予以清除,促使肝组织慢性炎症循环发作[4]。

2 乙肝病毒的特性分析

乙肝病毒自身具备的特征,从而促使乙肝治疗难现状,应明晰其基本特性,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特性:

不可杀性。乙肝病毒一旦进入机体肝细胞内,处于细胞酶作用下,最终产生共价闭合环状基因,其作为乙肝病毒初期原有模板,其主要位于细胞核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断复制乙肝病毒,现下并未具有针对性杀灭此种模板的药物,多选用为制约模板复制药物,但若停用药物其再次被激活重新复制病毒[5]。

嗜肝性。乙肝病毒感染机体之后,同血液流动一同进入肝脏,通过肝细胞膜上乙肝病毒其与肝细胞融合,最终病毒基因入驻细胞核内开展复制,也因此治疗药物需属于小分子,方可顺利进入细胞内,以及对肝细胞并无毒性作用[6]。

泛嗜性。近年来医疗水平持续性提高,乙肝病毒可感染淋巴细胞无法到达的组织,如骨髓、小肠、胰腺等,通常人们认定因乙肝病毒引起肝硬化等实施手术治疗,更换并无乙肝感染肝即可[7]。殊不知现下肝移植手术后显示,并未采取相关预防乙肝条件下,其完成肝移植手术之后,乙肝病毒再次感染高达90%,联合选取高价免疫球蛋白、拉米呋定实施抗病毒,可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由此表明,患者机体内存在隐性的病毒,作为肝移植手术后再次感染来源[8]。

变异性。乙肝病毒作为一类易变异病毒,其为避免机体对其杀伤进一步变异,其变异具有不确定性,可处于结构不同部位发生,变异通常可自发或用药治疗后出现[9]。变异的乙肝病毒不仅促使人体致病性发生变化,而且干扰乙型肝炎精准性诊断、后续防治。

3 乙型肝炎治疗情况研究分析

3.1 治疗目标及策略

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更新于2015年明确指出,乙型肝炎治疗实际目标为,应联合选取多种药物及措施,进一步实现持续性对乙肝病毒抑制作用,缓解肝细胞炎症坏死等不良状况,延迟机体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等多个并发症,优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10]。针对部分患者可力争实施临床治愈。现下国内外针对乙型肝炎治疗中,主要建议ETV、TDF、PEG-IFN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举措[11]。ETV联合TDF长期性治疗,可保证多数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降低至检测线下,但仅可实现血清转换包含30%-50%。标准疗程PEG-IFN治疗,可保证患者停药之后持有应答患者占比为20%-30%,通过对现下抗病毒药物进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成效[12]。

3.2 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

ETV和TDF长期治疗乙型肝炎成效被普遍验证,选用ETV治疗5年的阳性慢乙肝患者其最终阴转换高达94%;初期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ETV治疗5年积累耐药率为1.2%。但处于已经发生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群体中,ETV治疗5年累计实际耐药率为51%[13]。ETV治疗5年肝脏组织相关数据限制,其中超过88%患者自身肝纤维化得以改善,约40%肝硬化发生逆转[14]。TDF临床数据显示,使用其治疗8年,乙肝阳性患者阴转化为98%,血清学转化率高达31%。TDF治疗5年组织学进一步改善乙肝患者现状,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患者群体中,通过使用该药物持续性治疗5年之后,其中71%患者Ishak评分下降至少1分。除单一性选取上述两种药物治疗之外,其他NAs联合或优化治疗中并未获取良好的成效[15]。现下乙肝治疗指南中并未优先建议使用联合治疗,结合NAs治疗过程中应答进一步精准性确定治疗方案,可进一步延长治疗成效周期,并降低耐药性发生[16]。一线药物联合治疗,面向多数乙肝患者实际价值并未凸显,结合多个临床数据限制,强效药物联合并未具有优良的成效,高病毒载量患者群体中,联合治疗获得成效受限,目前不建议推广[17]。由此表明,现下药物ETV和TDF单药长期治疗抗病毒疗效,包含血清学应答、改善组织学等难以进一步提高,即便联合使用优势并未凸显。

3.3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乙肝患者接受PEG-IFN180ug持续性治疗8周之后,其中阳性患者停药之后随访24周后血清转换率高达32%,处于48周后其转换率上升至43%;阴性患者停药后24周HBVDNA<104cps/ml为43%,停药后48周为42%[18]。多个学者积极开展对照患者治疗成效研究,比较选用上述干扰素治疗48周作为标准治疗组,将其与治疗96周成效进行对比,最终结果显示后者患者HBV DNA不超过2000IU/ml占比高于前者,后者患者群体中其中实现阴转为5.8%,前者内并未出现阴转[19]。现下关于PEG-IFN延长治疗周期,是否可有效提升治疗成效并未存在明确成果,但应强调的是,延长治疗周期会一定程度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以及增加潜在风险,从经济性层面,是否积极推广上述延长治疗周期方式,仍处于研究分析中[20]。

3.4 NAs联合PEG-IFN治疗

PEG-IFN2aIII期临床实践结果显示,阳性和阴性乙肝患者中,其中PEG-IFN2a与LAM联合并未提高停药后持久性应答,其处于阳性患者中随机对照研究最终成果也显示,二者联合使用无法提高患者停药之后持续性应答[21]。相关研究人员处于对照试验中评估TDF和PEG-IFN初期联合治疗成效,显示其治疗48周之后,停药之后24周阴转率高于二者药物单一化使用治疗组,但需注意的是,二者联合治疗阴转率提高,但实际发生率低于10%,且出现阴转患者其自身基因多为A/D型,从我国现下基本类型分布、成本等方面考量,其联合治疗不适用于我国现下乙肝治疗,核心因素为我国乙肝患者基因型多为B/C型[22]。

4 提高抗病毒疗效关键措施

乙肝治疗作为一项长期性过程,要求患者应做好持久战准备,与病毒抗争过程中,患者将面临各类问题,为进一步增强抗病毒成效,实际治疗中需注重以下几方面:

优选药物。抗病毒时机到来,决定选取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应与专科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决定最终治疗方案及措施。现下未存在一种药物可彻底治疗乙肝病毒,使用药物多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成效,选取正确的适应症,严格依照治疗方案实施下,获取应答的患者仅占据50%,所以乙肝患者需做好持续战准备[23]。

把握时机。抗病毒时机十分关键,并非是所有感染乙肝病毒均需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终生不会发展为肝炎,其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亦或部分患者体内病毒水平高,但自身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可需进行定期监测,观察乙肝病毒与肝功能是否处于异常状态[24]。

预防耐药。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促使病毒发生变异引发耐药,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优化调整治疗方案,耐药可通过预防管理实现[25]。乙肝患者需重视耐药,也无需过分担忧,可利用优化治疗减少耐药发生。

乙型肝炎作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其具备较强的感染性,其自身特性决定其治疗难现状,为进一步获取良好的治疗成效,需积极分析乙肝病毒特性以及疾病发生机制,合理化制定治疗方案,保证用药合理,且持续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时间。

1 王莹,林畅琪,李伟南,等.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真实世界效果评价[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7, 33(5): 671-676.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2):938-961.

3 TEA LUND LAURSEN, GRACE LAI-HUNG WONG, KONSTANTIN KAZANKOV, et al. Soluble CD163 and mannose receptor associat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ctivity and fibrosis and decline with treatment[J].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8,33(2):484-491.

4 梁晋川,谭正怀. 乙肝性肝纤维化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 2019, 21(1): 41-44.

5 VAN HEES STIJN, CHI HENG, HANSEN BETTINA, et al. Sustained off‐treatment viral control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oclearance rates in Caucasian patients with nucleos(t)ide analogue–induced HB HB eAg seroconversion[J].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2019,26(6):766-769.

6 邓中凤,陈萍,邹杨.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液透析患者的分子特性及转归[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0, 29(4): 328-332.

7 林世德,任艺,刘璐璐. 重症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识别与管理[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 25(31): 2747-2753.

8 罗俐梅,苏真珍,赵文玲,等.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预测价值[J]. 华西医学. 2020, 35(12): 1471-1477.

9 新研发抗HBV药物的品种、特性及临床研究[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7, 32(13): 9.

10 雷任国.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新策略与新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14): 194-196.

11 GUPTA, VIJAY, REBEKAH, GRACE, SUDHAKAR, YESUDAS,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he effect of fortification of human milk with an infant formula powder versus unfortified human milk on the growth of preterm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 neonatal medicine,2020,33(13/18):2507-2515..

12 LIU WEI, LIANG HUIQING, WANG SHAOJUAN, et al.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 of USP18 predicts treatment outcomes of interferon‐alpha i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efere[J].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2019,26(9):1050-1058.

13 张鸿飞,朱世殊. 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抗病毒治疗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10): 724-726.

14 郑丽青.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 2019, 31(6): 236-237.

15 GUVENIR, MERYEM, ARIKAN, AYSE. Hepatitis B Virus: From Diagnosis to Treatment[J]. Polish Journal of Microbiology,2020,69(4):391-399.

16 单保程. 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 36(14): 2221-2224.

17 厉群,吴赛伟.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的现状及新药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20, 32(7): 100-102.

18 曹艳平,隋洪婷,潘猛,等.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或胸腺素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年疗效随访[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 22(1): 93-96.

19 周淋淋,秦波.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疗效预测[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 20(4): 374-378.

20 SINN DONG HYUN, KIM SUNG EUN, KIM BEOM KYUNG, et al.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mong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infected patients outside current treatment criteria[J].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2019,26(12):1465-1472.

21 高晓红,成妮,曹姣姣. NAs序贯/联合Peg-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进展和挑战[J]. 肝脏. 2021, 26(4): 451-454.

22 朱伟,张小勇,张大千,等. 靶向适应性免疫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策略及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 37(5): 1016-1021.

23 CAMPENHOUT MARGO J. H., RIJCKBORST VINCENT, BROUWER WILLEM PIETER, et al. 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 monitoring during peginterferon alfa treatment for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2019,26(10):1156-1163.

24 韩超,赖苹苹,窦晓光.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治疗时机及药物选择[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 27(11): 827-830.

25 陈欣,陈立冬,李庭红. 替诺福韦酯治疗多重耐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初步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 21(5): 681-684.

作者简介:赵黎莉,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多种病因所致肝功能异常、肝硬化治疗,Email:nhrz434356735@163.com。

(2021-7-29)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肝病毒乙肝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心理护理对乙肝病患者作用研究
下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