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读: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新视角

2021-01-08 07:09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坎南小学黄荣荣
天津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预学词句想象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街道坎南小学 黄荣荣

一、预判内容,因情选择

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依据文本的难度考虑学生是否需要预习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展猜读教学。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对匮乏,有一些文本如果学生没有触及就不能合理地解读,因此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在课前进行预学。有一些字词虽与文本的解读缺乏关联、与重难点内容不着边际,但会影响阅读的流畅性,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去破除阅读障碍。文本中有一些晦涩难懂的生字词,学生唯有突破这些字词,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

对于一些超越最近区的难点内容,仅靠教师的引导,难以获得有效解决,只有依赖学生的课前查阅与反复的思考,才能为深度的解读作铺垫。对于一些不熟悉的古诗,学生可以借助预学了解含义,从而深刻理解内容。有一些内容的解读离不开背景知识的挖掘,学生只有了解作者、了解特定的背景,才能了解作者的情感,融入文本的世界。一些作品的年代往往距今久远,如果直接让学生阅读,则他们不易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读准字音、读流利文章,作者生平、读文本背景。这样学生能于难点之处产生自己的思考,于疑点之处大胆提问,能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实现对文本解读的优化。

对于生词少的文本,学生可以借助前后信息猜测生词的含义。一些文本中有着情节暗示,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提前预学,反而会减轻文本情节对学生的震撼,影响学生对文本的体悟。当文本的难度落脚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借助猜读准确地解读文本。

二、恰当选择,献疑位置

题目是文眼,学生能透过文眼感知内容,教师可以于题目处设置猜读点,以半透明的方式让学生猜读,这样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绿》一课教学中,在这个文章题目中,学生会产生生种种质疑,诸如“绿”是一种颜色?还是一个季节?“绿”是什么的象征?小学语文的语篇排版较为简单,许多开篇之语往往是整个语篇的中心句,也为后面人物的出场、情节的推动起到铺垫作用。教师要在此设计中猜读点,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往往蕴含深意,这些词语既能联系主题内容,也能彰显人物的形象,引发矛盾冲突,教师以这些词进行猜读,能让文本的脉络得以显现。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描写船长指挥逃生工作的句子,“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段话简短有力,能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的沉着冷静、忠于责守,也为后面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埋下了伏笔。一些句子能关联文本中心,或暗含着作者的行为思路,或彰显情感发展的态势,教师可以依此设置猜读点,给学生带来思维的冲击,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文本中有留白之处,学生融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填补,教师依此设置猜读点,能让学生的想象空间变得开阔,能增进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精彩的文章常用悬疑的设计,这些悬念能推动文章发展,也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这些地方设置猜读点,让他们去解读文本。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暗含着人物命运的沉浮,教师在这些环境描写之处去设置猜读点,能为学生阅读、感受文本进行指引。如在《穷人》一课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中用了“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风暴”“又黑又冷”等词,教师在此让学生猜读,既能丰富他们对文本情节的想象,又能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三、借助悬疑,深入探究

教师要对文本的猜读加以梳理,并为学生设计疑问,为学生提供适度的阅读障碍,这样能引他们步步深入去主动揭示文本的主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猜读题目,不让学生预学文本,而是在上课伊始以简短导语开门见山,或借题导入,让学生去猜读。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教者提出问题:大家看了题目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何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是如何借的?这样能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文本,让他们在阅读中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开篇之句往往是文本的中心,为后面的发展做铺垫。教师可以抛出这个关键句,提出主问题并引导学生去搜集信息、猜读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讲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猜读,这样能帮助他们去概括总结,加深他们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在文本中,能彰显主题思想的关键词句往往不只一处,它们能直指文本的中心,是作者情思脉络的体现,教师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猜读教学。一些能关联文本中心的句子对情节主题会有所暗示,教师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去梳理内容,并穿插一些中心句加以猜读,这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文本会有留白之处,能使情感的内涵得以延伸、使人物的形象变得更丰富,能促进学生的感知体验,在空白处猜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增进他们的认知体验。在文本出现悬疑之前,叙述会较为浅显,主题也变得模糊不清,有了悬疑他们难以准确地分析文本的走向,教师应安排学生猜读,让学生想象后面发生的故事,从而深化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解读。

四、多元引导,探疑解惑

教师要对学生的猜测进行点拨,但不能直指谜底,要让谜面不断丰富,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猜读,拉近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自主猜疑中提升解读的效果。在猜读题目时,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是陌生的,他们能获得的只是短短的几个字,教师要引导他们从题目的模糊义出发去猜读,将固有含义与想象部分结合起来,营造情境让学生去想象、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想象,但不能胡猜乱想。在分析词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猜读,让他们联系上下文信息去归纳、建构,体会文本的情感。要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句,或结合前后文本的语境,或借助标点符号进行猜读,这样学生才能猜得准确、猜出深意。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地方,也是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的地方,他们的猜想会更加灵活。教师要引导他们结合语境,在语言的间隙处猜读,或展开想象以自己的经验去猜读,或以文本之外的背景去猜读。经过仔细的推敲,学生能洞悉文本内涵。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猜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潜能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要强化引导、诱引启发,让学生掌握猜读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语言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预学词句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