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疫精神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维度

2021-01-08 04:48姜维佳户振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抗疫英雄防控

■姜维佳,户振亚

(1.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中央团结全体中国人民与疫情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顾全大局、雷厉风行、逆行而上、敢于胜利,共同铸成了抗疫精神。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1]。因此,高校要深刻把握抗疫精神的内涵,把抗疫精神当作生动的教材,合理、高效、创新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从而启发大学生的为民意识、造就其英雄品格、厚植其爱国情怀、孕育其科学精神,培养其国际担当。

一、生命至上:启发大学生的为民意识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生动诠释。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艰苦的抗疫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把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尊严放在第一位。疫情的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难免措手不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决定,几千万人口的武汉一夜“封城”,保证了疫情最小程度地向外蔓延,为全国人民争取了宝贵的疫情防控的时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依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用巨大的政治勇气作出了延长春节假期、企业停工停产的决定,不惜摁下经济暂停键也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在疫情发生之后,党中央要求最快速度建立火神山医院和改造方舱医院,用最快速度研发核酸检测试剂盒,用最快速度把患者收治进医院。开展全城普查检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国家承担一切治疗费用,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此外,国家还时刻关心着海外的中国公民,组织包机接留学生回国,为不能回国的留学生发放“健康包”,一人一机接抗疫烈士张静静家属回国等,这一切都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命的敬畏,对人民健康的负责。这种在疫情防控中彰显出的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关怀就凝聚成了“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的精神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都得到了悉心护佑,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表达。而高校更应该利用好“生命至上”的精神,启发大学生的为民意识,使大学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立志要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就是要达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的精神境界。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的决策大家有目共睹,“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能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显著优势;能让大学生切身认识并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能让大学生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能让大学生树立起为民意识,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

二、举国同心: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1],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众志成城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心中所具备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结,因为有着对国家的强烈认同和归属。面对疫情,党中央迅速反应,坚持统一指挥和领导,统筹调配解放军、组建各省医疗队迅速前去支援,迅速筹集医疗、生活用品支援湖北,举全国之力进行疫情防控阻击战。而所有中华儿女毫无怨言、自觉奉献、顾全大局,积极承担起抗疫责任。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挂帅逆行武汉,解放军战士除夕夜紧急集结奔赴湖北,各省医疗队千里驰援毫无怨言,相关企业人员通宵达旦、争分夺秒生产防疫物品,众多普通群众自发成为志愿者无私奉献,华人华侨抢购海外防疫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回祖国,这一幕幕感人事迹都是源自于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源自于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全国人民又听从党中央的安排,逐步复工复产,奋力弥补受疫情影响而短时落下的发展进程。全体中华儿女在艰苦的疫情防控中绘就了守望相助的美好画卷,凝聚成了举国同心的伟大抗疫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把灾难当教材,就是要把灾难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当教材,而疫情期间所涌现的感人爱国事迹就是最好的教材。所以,高校就要利用好“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去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应是个系统工程,要贯穿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3]。那么就高校来说,就要始终坚持主客体的统一,把“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相结合。作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知行合一、内外兼修,要更多地用实际行动去面向学生,以忠诚爱国者的姿态出现在大学生面前,努力成为大学生标榜的对象。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去兑现报国之行。特别是要利用好疫情防控中所涌现出的爱国主义者的“报国之行”,用实际榜样引导大学生潜移默化地辨识和接受爱国主义行为。此外,高校要利用好自身单位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组织抗疫英雄为大学生授课,用英雄的事迹把大学生带入到举国同心的画面之中,从而引导大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情感才是爱国情感,什么样的志向才是强国之志,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报国之行。

三、舍生忘死:造就大学生的英雄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4]。灾难面前遍地英雄,舍生忘死就是抗疫英雄最形象的诠释。在疫情防控中,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是英雄,恪守奉公的人民警察是英雄,神兵天降的解放军战士是英雄,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是英雄,不图利益的志愿者是英雄,居家不出的普通群众也是英雄,只要是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而战的人民都是英雄。有的英雄失去了亲人,有的英雄不幸感染,更有英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忠诚和生命诠释了舍生忘死的伟大抗疫精神。面对可怕的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用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征程中经历无数次的灾难依然沿袭至今,依然不断壮大,就是因为在灾难面前总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人民英雄!

灾难中我们国家不断涌现英雄,灾难后我们也在不断纪念英雄,更重要的是要学到英雄身上的品格,并且不断为之传承。国家之所以评选、表彰抗疫英雄,就是要大力宣传抗疫英雄的卓越功绩,就是要展示出中华儿女舍生忘死的英雄品格。英雄始终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相联,一个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更多英雄的出现[5],我们仍要充分发挥英雄精神的指引作用,大力培育英雄文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那么,英雄品格的培养就要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进行,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潜在的英雄品格。高校就要充分利用好“舍生忘死”的伟大抗疫精神,利用抗疫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例去造就大学生的英雄品格。但高校在弘扬英雄文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和挑战,如现实存在的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化等不良社会思潮会诋毁英雄形象,弱化英雄精神的影响力,阻碍大学生对英雄精神的价值认同,对弘扬英雄文化进行干扰[6]。那么高校在利用抗疫精神进行大学生英雄品格培养的时候就要更加讲求方式方法,如更多地选择大学生耳熟能详的抗疫英雄,因时代需要而塑造英雄更能使大学生获得认同感,也更能激起大学生为时代奋斗的情感。高校也可以完善英雄的宣教方式,利用抗疫英雄进行教育还是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还要灵活运用各种传统和新兴工具载体,让抗疫英雄的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之中造就大学生的英雄品格。

四、尊重科学:孕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1]。面对未知的、新型的烈性传染病,我国始终秉承尊重科学的态度,把科学性贯穿在疫情防控的决策、指挥、医治、预防、科技攻关等各个方面。在防控决策部署方面,我国迅速行动,科学地构筑起覆盖全国的联防联控系统,科学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健康码识别和密切接触者追踪;患者诊疗方面,在没有特效药能够治疗的情况下,我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先后推出八版治疗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我国科学的治疗措施也被多个国家所参考借鉴;在技术攻关方面,广大的科研人员本着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不分昼夜、夜以继日,采取多条技术路线研发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疫情预防方面,我国创造性地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的防控措施,并且利用大数据科学防范了潜在的疫情风险,提高了疫情预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随着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党中央又科学决策,统筹部署企业的有序复工复产,被按下暂停键的中国经济和人民正常生活迅速恢复正轨。这一系列的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对抗病毒、战胜疫情最强武器,尊重科学的精神是战胜疫情的强大支撑。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7],事实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力量,也证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是经得住重大考验的。那么理应利用好“尊重科学”的伟大抗疫精神,去孕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大学生相信科学。疫情防控中,大量科学技术的运用,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创新,都能引导大学生感悟到尊重科学的伟大内涵和强大力量,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战胜灾难、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8]。“尊重科学”是大学生都懂的道理,但如何孕育自身的科学精神并付诸实践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高校要让大学生在学习“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中深刻感悟到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要深刻感悟到科技创新对祖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更要使得大学生从中孕育出科学精神。高校要以此为契机,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学技术活动,在不断的科学实践中孕育崇尚科学的精神,培育创新性思维,开拓创新性视野,争做创新性人才。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最鲜明的禀赋,而科技是赢得未来的关键,高校更要引导大学生用科学精神、创新本领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奉献出自己的磅礴力量。

五、命运与共: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担当

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疫情爆发后迅速向全球蔓延,更加切实地体现了全球人民命运的紧紧联系。命运与共,表明了我国不但对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也对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疫情发生后我国迅速向全世界发出预警,向全世界主动公布病毒基因序列,为世界各国争取了宝贵的抗疫时间。疫情向全球蔓延后,部分国家防控处置不当,形势趋于失控,我国再次本着大爱无疆、天下一家、命运与共的原则紧急发起人道主义行动。在国内防控压力仍很大的情况下,依然先后向几十个国家派出医疗队,向多个国际组织和一百余个国家捐赠抗疫物资,并且毫不保留地把中国经验分享给全世界,倾尽所能帮助全世界人民。在全球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发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为全世界战胜疫情提供了指引。“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可以说中国用实际行动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负责,体现了非凡的大国气度和担当。习近平指出,“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9]。中国为全球各国提供了中国方案、分享了中国经验、付出了中国行动,充分彰显了“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和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人类是一个呼吸相通的有机整体,病毒不分民族和国界,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唯有相互帮助、共同面对才能彻底战胜疫情。那么高校也应该充分利用“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去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担当。这里的培养国际化担当不是让大学生盲目地学习外来事物,盲目地崇尚西方文化,而是要去了解世界发展大势,认清世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融入到全球进步之中,树立起“天下一家”的责任担当。此外,培养国际担当还是指要分清世界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存在的意识形态冲突,比如疫情发生后,某些国家和政客刻意借病毒攻击中国,抹黑中国抗疫成果,而中国依然不计前嫌、不拘小节地分享抗疫经验,无疑彰显了非凡的气度。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但是挑战面前,各国人民也越来越意识到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会更得人心[10]。所以,大学生也应该正确理解“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树立起人类命运与共的意识,自觉用非凡的气度和担当,积极做把握人类共同命运的行动者、不做观望者。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伟大的抗疫斗争,再次表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次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感召力,再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伟大抗疫斗争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和广泛弘扬的精神。高校要把伟大的抗疫精神当作生动的教材,合理、高效、创新地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激励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抗疫英雄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英雄犬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