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学生体质是国民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关乎国家大计、祖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20世纪后期开始,针对学生体质连年下滑的情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文件,尤其是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基于1985年—2005年我国学生体质连续下滑而制定颁布实施的(7 号文)《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2年(53 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1–2],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明确要求,对遏止学生体质下降具有实践操作意义,体现了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坚定信念。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目前,互联网技术在各行业中大力推广应用,“互联网+”元素已融入人们的政治思想、生产生活、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从支付宝、微信支付到足不出户在网在购物、网上订餐,“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鉴于此,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是业内人士需共同探讨的新课题。而大量研究证明,通过休闲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此,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同大家共同探讨。
青少年群体是我国的花朵更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而学生是青少年的主要构成群体。现今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此情况引起了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几十年来,学生在各级学校组织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其结果不容乐观;大、中、小学生各个时期的体测结果表现出一年不如一年的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中更为明显,如速度、灵敏、柔韧等方面。同时随着经济、生活、科技等快速发展,肥胖、近视、心血管、颈椎病等问题也在学生人群中呈上升态势。面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国家上级相关部门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文件,但从效果来看不显著。
(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
教育行政部门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机构或部门。自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7 号文件至今10 多年间,下发了多个关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一出学校只是按照文件要求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结果上交,而对测试前、测试中及测试后学生体质健康期间的水平变化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只要结果的局面。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健康为基础的教育,“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仅是为了相关指标的数据采集,而应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前、测试中、测试后的工作”[3]。因此,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积极推进,真正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二)学校体育重视不够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体育课是“弱势”课程,常常沦为主科课程的奴隶被占用。体育课开展不足让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的热情,进而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日渐减弱。研究认为,“体育教学在市场化转型中未能迎合学校专业设置的趋势,导致人们对其教学价值的怀疑,大学生更加不注重体育对于自身的重要性”[4]。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等同虚设,没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真正价值,以致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中处于被动参与的对象,这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家长对体育课理解不到位
当前,在唯分数、唯升学论的大环境下,学生很多业余时间乃至周末被各种培训机构围绕,从小就奔波于各个辅导班之间,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除了学习几乎就没有参加体育运动的业余时间了。在近几年的体育课、体质测试过程中,时常发生学生猝死的报道,进而引发家长与学校官司频频,在社会中形成极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学校体育课、学生体质测试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柜橱墕321Q 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家长基于事故发生在学校,就认为是学校的责任,施压于学校,学校迫于压力基于安全尽可能的缩短学生的锻炼时间[5]。在这种情况下,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形成较大压力,难以开展。
(一)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
当代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运动时间不足,导致身体体质下降,表现较为明显的是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同时伴随有视力下降、肥胖、颈椎病等。在近两年学生体质测评中视力也作为测试的内容,可见学生的健康从身体力行开始向感观方面恶化。众所周知体育具有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休闲体育是体育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指在人们相对自由的时间里,自愿选择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6]。经常参加休闲活动能让力量、速度、耐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消除疲劳、放松心情。
(二)增强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当代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学校等原因,参与体育运动较少,缺乏对体育的认识,重视文化而造成轻视体育的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体质下滑较严重,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近几年的努力下,学生的体质健康有所提高,休闲体育项目较多,活动形式丰富多彩,选择性多满足大众的需求,既可以自娱自乐又可以群体参与,适应性广阔,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其自身的优势区别于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进一步推动休闲体育的普及与开展。
(三)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信心
当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对学生而言,学习的压力莫过于最大的。繁重的学习任务、同学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困惑,同时来自学校、父母的压力都会让学生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休闲体育所具有的项目多样性和娱乐性特征,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信心、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休闲体育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选择符合自己的内容,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参与到运动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心理素养、陶冶情操。
(一)利用“互联网+”网络营销模式,把“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融入学生体质健康中并视为“商品”销售到“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中,展现其市场价值,使学生体质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网络营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换。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为加强学生体质,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既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这一口号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召开大会,进行报道本身就是网络销售的一种渠道,然而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是国民身体素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民体质健康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在当前,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正是因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借此利用“互联网+”的网络营销平台,通过各个渠道进行宣传,使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到有思想理念传播的网络传播平台。
(二)利用“互联网+”时代明星效应、蝴蝶效应的成功,复制到能在乡、镇、市、省及至全国学校引起共鸣的体育“产品”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在“互联网+”时代明星效应、蝴蝶效应都是非常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两者只是在销售渠道、传播形式上有不同之处,但都是网络营销模式成功的体现,打破了传统行业。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较差:一是体育课形式单一,学生被动选择;二是传统教学方法、途径没有能及时融入互联网发展中去,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为此,利用“互联网+”时代明星效应、蝴蝶效应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理论是可行的。比如明星效应,我们可以请国内外体育方面的明星,如篮球明星姚明、游泳明星孙杨、足球明星梅西等做体育方面的公益性节目,带动学生参与其中,培养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蝴蝶效应我们则可以效仿我国清华大学,为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出“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等体育方面要求,这些经验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照搬进行复制。
(三)利用“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开发的众多关于体育类APP 软件应用到学生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可持续发展。
伴随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营销商、运营商等开发了众多的APP 体育软件及公众号,比如微信运动、悦跑圈、体能网、羽毛球迷、咪咕善跑、QQ 运动等不下几十种软件,这些产品的开发、应用与体育锻炼运动中监控紧密结合,比如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消耗热量、肺活量等指标多功能监测,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提供了科学的锻炼方法。在此基础上,今后教育部门可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更加系统、全面、安全、可靠的适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智能移动终端,让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能接受的运动项目参与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我国青少年群体的主要人群,是我国未来的花朵,是关乎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大事,寻找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尤为重要。目前“互联网+”在与各行业相融合中大获成功,借助“互联网+”同样可以在休闲体育领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