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2021-01-08 04:39王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农村发展

■王韬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性肆虐、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等都加剧了我国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党中央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路径做出了及时和重大的调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新的发展格局要求坚持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切实推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一直呈现“二元”结构,城市的发展优于乡村,但这并不表示我国不重视农村。相反,我国政府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和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示出我国促进农村发展的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精准扶贫一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但随着2020年精准扶贫的成功收官,新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已经开始。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助人学科,依托自身的专业方法、服务理念和价值伦理在精准扶贫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一阶段的乡村振兴中,社会工作可以延续已有的介入经验,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助力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的建立。

二、文献回顾

目前来看,依托国内大循环背景探讨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既有研究往往将国内大循环和乡村振兴以及社会工作分开。关于国内大循环的研究,国内学者多从政治经济角度出发。佟家栋等[3]认为,国内外政治发展和经济环境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发展动力。国内大循环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建设,与此同时也需要防备西方国家形成统一的竞争联盟。张辉[4]从生产端分析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路径,认为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法。乡村振兴是推动国内大循环体系构建的重要推动力量。袁宇阳[5]从厘清国内大循环与乡村振兴二者内在关系入手,提出乡村振兴需要在观念、动力、任务、思路和目标五个实践层面进行转变,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内大循环体系的建立。

就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而言,已有很多学者展开了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该类研究主要涉及角色理论、增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赖文丽[6]从角色理论出发,分析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遇到的角色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之一,王瑞华[7]从增能理论出发,提出社会工作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从而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刘浪[8]从优势视角理论出发,通过研究“2+3+2”专业服务体系在甘肃天水凤凰山区X村的应用,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第二类是研究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史正慧等[9]从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个层面提出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8]。周爱萍等[10]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Y县W村乡村振兴实践的实地调查,提出社会工作可以从生态、教育、组织、人才四个方面介入乡村振兴。潘亚男等[11]在分析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路径。第三类是从乡村振兴领域展开研究。该类研究主要涉及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治理和精准扶贫。张明静等[12]认为,有效的社工介入能够促进农村社区建设,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王清华[13]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可以从提升居民参与意识、扶持乡村弱势群体、推动乡村社会实现有效治理、推动乡村社会实现有效整合四个方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精准扶贫一直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李迎生等[14]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出发,提出社会工作精准介入扶贫的策略,同时强调政府顶层设计的作用。袁君刚[15]认为依托专业社会工作的比较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介入路径。从已有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多从乡村振兴出发,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的相关内容。本文从国内大循环入手,分析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路径。

三、国内大循环、乡村振兴和社会工作关系分析

(一)乡村振兴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进出口大国,对外依赖度过高,国外局势稍有不定都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经济发展依靠出口;另一方面,作为人口大国,我国需要进口国外大宗商品货物如粮食、石油等。传统西方国家通过过度消耗资源,形成产业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不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目前,我国积极寻求生态文明新发展方式。在此现实背景下,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被提出,其目的在于拉动国内消费力,降低外部依赖,实现国内自循环。刘鹤副总理在我国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乡村地区消费力,从而推进国内大循环体系的建立。在本文看来,乡村振兴是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的基础,通过乡村振兴扩大农村消费力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16]。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在市场经济下,乡村地区的市场规模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发挥国内市场优势也离不开拉动乡村地区消费力,依靠消费增长健全市场规模,加快经济发展。广大乡村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通过乡村振兴,也可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降低对外依赖程度。

(二)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相契合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职业[17]。在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后,社会工作已经成长为一门学科体系完备的专业。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工作的参与,无论是在专业方法、服务理念还是伦理价值上,社会工作和乡村振兴相契合。从专业方法来看,社会工作拥有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三种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从服务理念来看,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强调服务对象自身能力。早期乡村振兴普遍采取的粗放式“输血”方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为了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现在人们倾向于采用“造血”的方法,这与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相应合。从价值伦理来看,社会工作有尊重、接纳、保密等价值伦理原则。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载体,处理好农民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专业价值伦理的指导下,社会工作可以有效地与农民发展关系,从而介入乡村振兴。

(三)社会工作发展离不开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息息相关,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政策的良性互动[18]。乡村振兴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项社会政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方法,可以在介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同样,国内大循环是更为宏观的社会政策,在对乡村振兴提出要求的同时为社会工作创设了发展的舞台。总言之,社会工作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乡村振兴是促进国内大循环构建的基础,三者关系紧密。乡村发展是国内大循环格局构建的关键,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社会工作在介入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时刻以推动农村发展为目的。

四、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路径分析

(一)推动城乡企业加强合作,深化乡村发展

深化农村发展的关键在振兴乡村产业。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乡村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我国乡镇企业多建立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队企业基础上,所以无论是在产业技术上还是招募劳动力规模上都与现代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乡村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加强城乡企业之间的合作。社会工作注重整合资源,大企业的先进生产发展经验和经济实力都是乡镇企业所不具备的。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积极促进城乡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大企业一对一帮扶小企业的方式,链接企业之间的资源,形成双向竞争力,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另外,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企业由城市向乡村转移成为一种趋势。社会工作者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导和对接企业下乡投资。深化农村发展也需调动乡村内在潜能。在乡村企业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带头人”,社会工作者可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在乡村地区进行经验推广。社工也可以从优势视角出发,依靠乡村自身特点,打造乡村产业,树立乡村品牌,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二)发掘乡土人才,培育乡贤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保障。社会工作在介入乡村振兴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当地人才,培育乡贤。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城市社区的优势条件可以吸引大批人才参与到其建设当中,农村社区因缺乏种种条件而面临严重的人才缺失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的发展,发掘当地人才和培育乡贤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工作可以运用社区工作发掘当地领导人才的方法介入其中。通过发掘领导人才既可以让社会工作者有效地开展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实现社区工作的目标,达到社区的“助人自助”。在农村,城市社区管理领导者的角色往往被“乡贤”替代。所谓乡贤,指的是对农村社区情况了解全面、在农村社区有一定的话语权和身份受到尊重的人,在新时代的乡村治理中乡贤作用的发挥越来越明显。社会工作者在介入乡村振兴中需有目的地发掘当地的人才,培育乡贤,这种发掘和培育的过程既是一种参与手段也是一种介入内容。通过这一过程社会工作能够有效介入乡村,也能收获良好的介入效果。时代发生了变化,乡贤的角色作用也有所不同,培育并发挥好乡贤的作用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点。

(三)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回应农民需求

乡村基层治理能力既是健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社会工作者待人友善、尊重人,善于运用科学、专业、协商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实现有效社会治理[19]。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基层“三治”融合,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在自治方面,社会工作者可将村民组织起来,鼓励他们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德治方面,社会工作者可结合互联网,对优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宣传,提高乡村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在法治方面,社会工作者可通过专家演讲、宣传等方式推动乡村地区的法治建设,培养乡民法治观念。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可结合乡村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模式。乡村治理的过程也是回应农民需求的过程。社会工作者注重倾听,可以对农民问题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协助农民链接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乡村保障水平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实现农村发展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要扮演好“政策影响”人的角色,对乡村社会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健全问题进行反映,以加大政府相关部门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目前,乡村常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水电等相对健全。社会工作者要将目光投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网络、物流等,协助政府部门编织好乡村基础设施这张大网。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让农民消费成为可能。除了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也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作用的发挥是激发农民消费潜能的关键。社会保障围绕的往往都是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如教育、医疗和养老。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可以发挥自身角色作用,引导政府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依托专业能力,实施配套措施。以养老为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政府越加重视养老问题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政策。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可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院等机构形成一支专业的养老志愿者服务队伍,以老人需求为中心,展开帮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联合乡村医院、老人家属成立一个养老联合体系,让其在农村养老服务中发挥出“1+1+13”的作用。

(五)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产效率

社会工作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入手介入乡村振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我国粮食进口的外部依赖,筑牢国内大循环的农业基础。我国国土面积虽大,但可供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在严守十八亿亩耕地面积红线的基础上,乡村地区需要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发展进入了现代化。在现代农业消费方面,农业数字化建设不断加强,现代生产工具逐渐取代传统生产工具,农业技术向组装集成转变。农民受限于文化知识的欠缺,在接受和应用现代科技时往往比较生疏。社会工作者可展开一系列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宣传,帮助农民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概况。社会工作者也可开设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培训班,以教授的方式帮助农民学会在农业生产中运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民以食为天”,我国要把粮食安全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六)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把乡村建设成环境宜人、生态宜居的地方是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两山思想”,构建美丽乡村。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方式慢慢成为历史,绿色可持续成为当前发展趋势。高污染型企业仍旧存在,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注重对企业环保标准和措施的审查,严防环境污染,推进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方法,引导村民把乡村社会看成是一个大家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作为“主人”,整理、珍惜和维护“家庭”卫生是理所应当。在乡村营造美化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氛围。同时,在乡村社会成立卫生志愿小队,协助乡村卫生工作者工作。对于旱厕改造、河道整治、绿化种植等大型政府乡村美化项目,依靠农民自身力量难以完成,社会工作者可发挥自身角色作用,协助政府推进项目的开展。

以乡村振兴为基础,加快国内大循环格局构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紧紧围绕社会政策。在国内大循环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社会工作发展成为可能。社会工作通过自身专业性的发挥可以有效地介入到乡村振兴中,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格局的建立。依托国内大循环战略,社会工作在介入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以推动发展为目的。通过乡村社会的发展,开发乡村消费潜力,减少对外依存,助力国内大循环。乡村发展是百年大业,推动乡村发展,筑牢我国发展根基,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需要社会工作专业参与。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