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不羽
更有部分专业明显是为了激进的社会运动而设立的。比如深度捆绑大麻合法化的大麻种植学,主攻LGBT的性别研究等
“我的穷学生在债务陷阱中爬不出来,每星期打工三十多个小时。我怎么教他们呢?”这不是来自世界某个贫困地区的悲鸣,而是一位美国大学教师 Daniel T.Kirsch的哀叹。这位任教于加州州立大学的讲师,最近出了一本名为《为助学贷款,出卖了灵魂》的新书。在书中,他介绍了在美国还有4500万人没有还清学生贷款。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美国的现实写照。助学贷款的债务总计约1.7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人信用卡欠款的一倍,是仅次于房贷的美国第二大规模贷款。据美国知名财经频道CNBC统计,70%的美国大学生毕业时会身负沉重的助学贷款,平均每人3.7万美元。
堂堂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大学生读书竟然要靠举债? 这是源于美国版高校扩招的政策。
美国大众向来不太看重学历,又有吸纳技术移民的传统,因此美国的高等教育直到1980年代都是市场化的精英教育定位——优质高价,且普及率增长缓慢。1975年美国高校注册人数达到1100万后,增长便停滞了。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美国高学历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长期徘徊在25%左右,远低于同时期的欧洲,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们对此很不满。再加上冷战对手苏联的高等教育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也刺激了他们的竞争心理——事后发现苏联的“挑战”被明显夸大了,其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比仅为18%-22%,始终低于美国。于是美国政府在学界呼吁下,开始大规模干预高等教育,希望实现规模扩大且降低教育费用的“鱼与熊掌兼得”。
1980年代联邦资助大学招生的资金规模扩大了一倍,大量联邦资金成功地刺激了高教系统的扩容,但是学费却不降反增。这是因为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本科生培育的成本激增,大学只能不断增加学费以填补缺口。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理查德·维德的研究显示,联邦每资助1美元,高校的学费就要增加0.66美元。这就出现了联邦资金越补贴、学费上涨越快的怪异现象,助学贷款成了热门生意。
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间,联邦大规模补贴高教系统,高学历人数占人口比例上升了十几点达到了37%,相应的是美国大学学费飞涨243%。2018年美国正规高校的学费为4万-8万美元,而美国中产家庭年收入却始终维持在平均78000美元左右。因此,中产的中下层负担子女大学学费的极限为75%,剩余的就要靠助学贷款了,助学贷款就这样和本科生学历一起被普及了。
更糟糕的是,“文凭通胀”势不可挡,直接导致了昂贵的高等教育“不值票价”:难以就业。
美国劳动统计局2010年的数据就显示,15%的出租车司机、25%的零售人员、17%的酒吧侍者、25%的娱乐场所停车管理员以及20%的电话销售员拥有学士学位。从事这些职业微薄的收入,大学毕业生要多少年才能还清助学贷款呢?
“文凭通胀”造成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严重滑坡。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能力需要长期积累,被迅速“催肥”的高教系统只会虚胖。质量不行,“眼球指数”来凑,奇葩专业层出不穷,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渐行渐远。
零售花卉专业,看上去挺正常,可是花店经营真的需要本科教育吗? 与之类似的还有保姆学、高尔夫球管理、保龄球管理、草坪管理学。这些充其量就是初级职业培训的课程被升格为大学专业,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高昂的学费收入了。
至于马蹄铁科学、僵尸学、天体生物学,更是赤裸裸地把兴趣小组升级为“学术”。
更有部分专业明显是为了激进的社会运动而设立的。比如深度捆绑大麻合法化的大麻种植学,实际上是缩水的有机化工专业。更不靠谱的是性别研究——性确实值得研究,这在医学领域非常成熟。但这个“性别研究”可不是含金量很高的医学学位,而是主攻LGBT业务的意识形态,就业方向是LGBTQ倡导、社会服务、咨询。
显然,指望不上这些专业对真实就业能力的帮助。正如著名作家、《美国独行》的作者马克·斯坦恩的批评,父母拿出大把血汗积蓄、年轻人背负高额债务,换来的却是毒品和滥交的大学生活以及满脑子激进“白左”思想。
助学贷款确实是美国人的噩梦,引起这场噩梦的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沉沦。
《为助学贷款,出卖了灵魂》中有一段话很值得玩味:“男女老少都说,教育是百年大计。政客说美国高等教育是我们的未来。学校特别是那些牟利的学校,巴不得每个人都上大学。贷款机构乐坏了,不断地煽风点火。老师们呢?无耻的老师们更是乐不可支。学校不断地加学费,给教职人员涨工资,创造所谓的就业机会。美国全国就是一个大合唱。教育教育教育。很多的教育根本没有任何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教育膨胀得越来越厉害。英国的情况、澳大利亚的情况、加拿大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作者系历史、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