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生高
摘 要: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和小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小学生的沟通交流要注意沟通的艺术,如何与小学生进行友好、良性的沟通,从而加强对班级的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教师要用爱与关心真诚地沟通,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在沟通时增加一些可行的案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并注意沟通的语言表达,注意沟通时的肢体语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84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困难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小学生活泼好动,心智不成熟,缺乏对自我的管理,这些都是对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考验。而在班级管理中,如何与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教育的目标,这便要求小学班主任需要加强对沟通艺术的思考。
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沟通误区
1.缺乏及时沟通。班主任对学生发生的事或遇到的情况没有进行及时沟通,缺乏沟通的时效性。当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学生就不能够及时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的改正,反而会助长学生的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2.缺乏全面的沟通。有的时候,一些班主任往往在只了解事情发生的一些片面情况就开始了对学生的沟通,这种沟通缺乏对所发生问题、事情和学生的全面了解,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沟通的效果,也容易带来班主任对学生的误解,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最终影响到班级的管理。
3.不平等的沟通。班主任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居于教师的高度与学生沟通,造成了沟通的不平等。这种沟通缺少对学生的同理心,以命令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总是要求学生不能怎么做,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等等,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定做事。
4.恐吓式的沟通。有的时候,一些班主任为了维持住自己身为班主任的威严和权势,往往对学生进行恐吓式沟通,旨在让学生感到害怕,然后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这种恐吓式的冷漠沟通,让学生对班主任感觉到恐惧,往往会让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越来越远,沟通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最终班级管理也无法长期有效地进行。
5.说教式的沟通。在班主任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中,最常见的便是说教式的沟通。一旦学生发生什么事情或者出现了什么问题,班主任常常找到学生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说教。这种沟通会造成学生也许表面上接受了班主任的教导,但却没有往心里去,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说教式的沟通会越来越不耐烦,师生之间的沟通也会受到阻碍。这种说教式的沟通简单粗暴,只是存在于班主任的单方面沟通,缺乏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6.肢体语言表达有误。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总是喜欢辅以一些抬手、双手抱胸、双手叉腰等肢体语言,这种肢体的表达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迫感,影响学生对班主任进行真实的表达,也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误解,觉得班主任轻视自己。
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重沟通艺术的价值
1.养成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之地。班主任对沟通艺术的重视,会增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与学生之间同学情谊也得到增强,稳固了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友爱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形成一个和谐友爱且优秀的班集体,是需要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认可这个班级。班主任加强了沟通艺术,是能够让学生从内心上对这个班级产生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班级重要的一分子,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会影响到班级的发展,从而以此帮助班主任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3.拉近师生距离。合理的沟通艺术能够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善于运用沟通艺术,可以小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心理状态,来进行因人而异的沟通交流,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减少班主任与學生之间的距离感,构建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
4.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学生从内心对班级认同,对班主任的领导教育认可。因此班主任沟通艺术的重视能够从内心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教育,只有学生的心理受到了触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是真正有效的,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班主任对班级的有效管理。
5.增加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优质的沟通可以帮助班主任增加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优质的沟通是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沟通与交流。这增加了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学生各项潜能奠定了基础。
三、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提升沟通艺术的途径
1.用爱与关心真诚地沟通。沟通应该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出自真心的尊重与爱护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沟通中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用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可取之处,沟通的时候要先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乐于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例如,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沟通时,不要先是一味指责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而是耐心地询问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有的时候学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没有完成作业,但因为班主任的指责,反而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变本加厉地不完成作业。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前一定要事先了解事情发生背后的原因,和学生一起分析没有完成作业的不良影响,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但可以通过限时补做等方案进行补救。这种沟通方式,在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学生会慢慢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进行改正。
2.一视同仁地与学生沟通。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例如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无论是学习成绩好还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应该公平公正对待,不因学生成绩好就简单略过,也不因学生成绩不好就先入为主觉得他就是错的。班主任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给予他们相同的对待,不让学生觉得心理不平衡,接着班主任再认真和学生分析错误的地方,让学生愿意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3.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班主任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沟通。班主任要学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在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发现学生频繁地缺课。在和学生进行沟通前应了解清楚情况,比如说该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是否都在家,是否有人监督学生的学习,线上学习的设备是否具备等。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基于学生的个人特点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避免因为片面的看法造成对学生的曲解,影响师生关系,给班级管理带来不良后果。
4.学会换位思考的沟通。班主任在对待学生时总是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却忽略了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主体。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也会不一样。所以,在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而不是从班主任视角轻易地给学生的行为下定义。
5.学会倾听的沟通。沟通不仅仅是班主任单方面的沟通,还要班主任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班主任面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班主任要用心倾听,同时关注学生在表达时流露的点滴想法和观点,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并对此进行思考分析,再给予学生合适的回答。与此同时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不要把学生的倾诉随意地传扬出去,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会影响班主任的信誉,最后造成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隔阂。
6.在沟通时增加一些可行的案例。有些时候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一味地进行说教,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真实可行的案例。通过案例的举证可以加强沟通的现实性,让学生生动地了解到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可能会引起的不好影响,促使学生真正反省自我,并自发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7.发现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沟通。班主任在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和情况时,要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干部和各任课教师及时地了解班级的动态,便于第一时间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進而开展及时有效的沟通。
8.班主任要注意沟通的语言表达。由于班主任沟通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大多数心智并不成熟。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班主任在和小学生沟通时语言要尽量简洁明了,要更生动形象一些,便于小学生对班主任表达的理解。班主任在表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反应,说话时要条理清楚,否则学生在不耐烦的情况下会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还要多表达对小学生的鼓励,小学生本来年龄、心理各方面都不成熟,容易受到打击,所以班主任在沟通时可以多鼓励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鼓励的话语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进而促进学生对班主任教育的理解,并自发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9.班主任要注意沟通时的肢体语言。沟通不仅仅是需要言语上的表达,有的时候肢体也是表达的一部分。肢体的动作也给学生不同的感受。班主任在进行沟通时要尽可能地以一个放松的、轻松的姿态,让学生也可以放松下来。但是放松的姿态不等于消极懒散、不拘礼节。班主任在沟通表达时还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得体的面部和肢体语言,能够和语言表达相互配合,提高班主任的沟通艺术。
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沟通艺术的运用对整个班级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利用良好的沟通艺术,加强与学生的真心沟通与交流,在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尊重与爱护的同时,也会产生极大的班级认同感,进而帮助班主任实现对班级的优化管理,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打造优秀的班集体,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
[2]倪红梅.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教师,2016(36).
[3]耿彦文.关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