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07 09:30高雷
学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高雷

摘 要: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有着独特的意义。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在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下,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文学品格的培养。文章立足于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相关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39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个人修养提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一直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僵硬死板,学生的阅读学习浮于表面,阅读学习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不断加深对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十分重要。

一、深度分析教材文本,设置有效教学目标

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方向性指引对最终的阅读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合理有效地设置教学目标。为此,要求教师在实际阅读前,能够深入地分析教材文本,以此确保自身获得对阅读文本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做出的教学目标科学有效,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引导,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最终优化提供保障。通常教师在分析教材文本时,可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为依据,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分析文本,获得对教材更加准确的把握和感受,从而结合科学的教学目标设置,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1]。此外,教师要认识到阅读是一种主观体验,每个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不一定和创作者初衷吻合,因此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时,除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给予学生更为有效的阅读指导。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强调阅读动笔结合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能采取可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快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应与动笔结合在一起,如要引导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是不能不疑、不思、不问的,读后感的撰写就是学生阅读反思的有效窗口。培养学生撰写读后感及阅读心得体会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文章的内涵,在质疑求实的过程中,与作者进行心灵情感的交流,这就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表现。此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练笔的习惯,在读与写的思辨关系中,更好地助力学生的阅读成长。如在教材阅读文章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仿写、缩写、扩写的练笔任务,让学生在吸收与倾诉的过程中,养成读写结合,练笔凝思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大有裨益,是今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强化的策略措施。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其苦口婆心、费时费力地向学生灌输阅读知识,不如从能力的角度的入手,传授给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这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如朗读和默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两种读书方法,但这两种阅读形式的训练方法存在差异,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要将“准确率”作为训练的关键。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大声朗读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发音方面的错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教会学生划分重音音节的方式,并可以在齐读、泛读、领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训练形式下,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要领,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理解[2]。默读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发散思维,在默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默读的方法有泛读、精读、速读、浏览等,教师要教会学生结合不同的文章体裁,选择不同的默读方法,如叙事文可以泛读,议论文必须要精读。在学习默读的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聚精会神,不断提升阅读速度。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宽学生阅读容量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学习不应只限于教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遨游,不断帮助学生加大阅读量,促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这是学生阅读学习成长的保障。如可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以下阅读活动,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流动图书站”活动,要求各班组建“流动图书站”,将自己阅读过的图书带到学校中来,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阅读计划进行筛选,并将适合的图书纳入流动图书站中,各班轮流阅读图书。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令学生通过群策群力,有效地丰富了他们的阅读资源,有助于学生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其次是“阅读茶话会”活动,抽选出某一特定的时间组织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围桌而坐,分享自己最近阅读并值得推荐的图书,其他学生可以提出相关补充。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发,教师不做过多干预,学生畅所欲言地分享阅读心得,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加大阅读量,拓宽阅读面,并可在群策群力下获得更多的启示,助力学生的阅读学习成长。

五、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改善阅读教学效果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未能深入理解文章的精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种教学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仍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感受到创意和趣味,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阅读教学方法做出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可采用游戏教学法,即将游戏元素与阅读知识结合在一起,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以游戏为吸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实现低耗高效的教学效果。其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创新挑战的阅读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主体知识的构建,可为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保障。类似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如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类比阅读教学法等,在今后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引导,不断对阅读教学方法做出创新,为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保障。

六、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实施分层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以此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教师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时,应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各不相同,一味面向学生群体的“大锅饭”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体验需求,只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保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阅读学习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授课的方式,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如对于A层次的学习,即语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不断发散思维,勇于开拓创新,从而获得更为高阶的阅读学习发展。而对于B层次的学生,即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在阅读学习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应该从阅读学习的基本要求入手,如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初步清理阅读障碍,理清文本结构,为学生的文本阅读深入学习奠基。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立足学生的发展实际,可实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七、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打造全新阅读体验

当下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信息化教学工具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创新的教具教学,为学生打造全新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如电子课本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比传统的纸质课本教材更加立体直观地为学生呈现阅读内容,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一工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将学习的精力和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课堂[3]。另外,电子白板也是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力的辅助工具,电子白板具有放大、缩小、标注、回放等功能,有传统黑板不具备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并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联网系统为学生搜集补充更多与阅读内容有关的资源,这都是传统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创新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一定可以为学生打造全新的阅读感官体验,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注入巨大的动力依托。

总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落实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在教学改革的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传统“为了教而教”“为了成绩而教”的思想理念中跳出来,不断对创新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研究,从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学习,带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这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孟丽.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178.

[2]朱蔚華.基于线上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278.

[3]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6):94.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