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史前彩陶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借鉴作用

2021-01-07 03:05
西部皮革 2021年1期
关键词:彩陶先民纹饰

(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1 彩陶艺术的发展

从陶器的出现到衰落经历了近万年的历史,但陶器的出现与应用无疑扩展了原有的生活模式。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而中国彩陶是原始艺术中最璀璨的篇章,在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彩陶从兴起、衰落,经历了长达约五千年之久的历史,形成了完整而有系统的彩陶发展史[1]。”从外在意象而观,彩陶纹饰无不是顺应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其纹样充满象形意味。从具象到抽象这是原始社会哲学观的最早阐立。哲学源自希腊语“philosophia”,即热爱智慧,也是社会形态之一,是对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总结。彩陶这一原始艺术反映出最早的社会形态,展现出这一时期特有的人文思想,也是原始时期最早的哲学萌芽。最具代表性的几何纹在早期彩陶纹样中占有较大比重,这是人类最早对有形物体的认知的加深,其模仿图形的点和线逐渐符号化,变成了抽象符号,这样具有几何特征的特殊纹样就产生了[2]。

2 彩陶艺术的美学意蕴

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3]。45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国家,而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间资源竞争尤为激烈。在此背景下各氏族部落的代表性文化产生激烈碰撞。这种非物质性元素的交织组合产生不可抗拒的力量并对于彩陶的流变产生一定影响。彩陶图式中最基本的几何元素,是图式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也是史前先民就近通过观察自我,远处观察自然,提取的“原型”,经心理图式的骨式搭建、同化、顺应、映射于彩陶本身[4]。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自然事物结合先民们自身的主观映像经设计加工映射于彩陶图式本身。具象事物在图式中作为原始参照与先民们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可探析到先民们自然观的初始形态。

前期大多数呈几何形的纹样出现趋于简化的特征。在简化的过程中,用一或几种几何形对纹样进行进一步的概括和加工,以直线或弧形为主,使纹样的各部分的造型和谐而统一,并有其共同的形态,这是采用将纹样概括归纳成几何形的方法使之简化。也有采用减形的手法使纹样简化的,如只取纹样中富有特征的部分,达到更集中、更突出地刻划出物象特征的效果,并提炼成示意性的符号般的纹样[5]。这种创作方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招贴设计的排列法则也同为适用。20 世纪30 年代著名的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话“less is more”。这是世界设计史上最有名的“金句”。即使作为最基础的几何形元素,在画面中排列得当,也可呈现出简洁、恒定的韵律美。在《三点论》中也说到点、线、面,是平面空间的基本元素。点没有任何体积只有位置,点有起点,转折点、终点、聚焦点,是所有图形的基础。而线是点运动的轨迹,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线只具有位置和长度。扩大的点形成了面,密集的点和线同样也能形成面。在现代设计中也可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力求在设计过程中把形式美法则准确地与视觉元素相结合。从而追求更加整洁统一、独特鲜明的画面效果[6]。而在据今几千年前的先民就在点线面的排列法则上颇有造诣。可见先人在彩陶纹饰的绘制上的智慧体现。尤其是处在彩陶发展鼎盛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就是这种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图式结构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在马家窑文化彩陶图式中,先民们以特制的毛笔为工具,以线条为造型的基础单元,在色调上以黑色为主,这与中国画的构成形式相得益彰。这种彩陶绘画形式为此后丰富绘画表现形式奠定基础。

3 彩陶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借鉴价值

土与火的碰撞创造出与史前先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陶器。在彩陶的发展历史中,器物纹饰的演变过程反映出先民们对自身与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而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依据具体需求,对需求进行准确定位之后再建构主体对这种需求的理解,在创作中表达自身的认识与理解[7]。同样也需要设计师能够接近自然、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设计师应该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欣赏能力。植根于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彩陶以此吸取灵感,使得自己设计的作品与传统文化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古往今来,各个时期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各个流派乃至设计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二,设计师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设计师的修养决定了他们对不同事物的理解和看法,设计作品能否准确传达审美情趣和观念,这是一个先民乃至艺术家不断探索和发展的结果。从彩陶作品中深刻的感受,深刻的去体验。要做到这点需要我们去接近展馆中的实物并了解每一时期作品背景。第三,设计师应多关注周围的人物及事物,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特别是对设计的形式加以分析,材料的使用方法细致观察,发挥自己的艺术潜力,善于从实践中分析和理解,形成艺术的独特风格,不断的对自身的不足加以完善。先民们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则,点滴摸索创造出如此辉煌的原始文化。设计是平凡的,但所有元素发挥恰当都是优秀的设计。

3.1 融情观物于作品

彩陶这种独特的艺术依靠本身的原始力量,展现出先民对当时物象较为直观的精神反映。原始彩陶总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我们尝试探索这一时期先民们对物象独特的认知方式、文明构建。例如蛙纹这种在彩陶纹饰中较有代表性的纹饰。何星亮在《中国图腾文化中》说到在远古人类卵生信仰中,“卵和蛋是生命的最高表现,其他所有的表现都是从属于它”。直到现在在很多中原地区仍流传着婚俗及生子染红鸡蛋的习俗。习俗的传承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沿袭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那个文字尚未成熟与完善的时代,我们能通过陶制器物纹饰这样一种造型艺术来了解先民们的精神生活与社会风俗文化。例如装饰器物的鱼纹饰,作为特殊的符号可以很直观地传递隐藏在背后丰富的信息。[8]譬如鸟纹、水波纹、神人纹等具有代表性的花纹,无不反映着先民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审美感和文化特征,是族文化的标志性的体现。而从当代设计到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改变了固有艺术的审美形态。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大千世界的变化都会与艺术家心灵产生直接碰撞。作为设计师更应注重意境的表达,作品是应表现心灵的方式和表现情感的媒介。所以无论是彩陶艺术还是现代设计都是心灵的产物,固有物态在人们思想观念中转换为一种视觉语言表现出来。

3.2 精神性元素与实质性元素的双重把握

设计是以满足人的种种需求为目的,其所显示的特质,被称作“功能”。“形”“态”的产生确立,首先取决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以及由此展开的分析、比较。将客观的物质形态及材料与自身的某种需求和目的相对应[9]。精神性元素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具有不确定性,因人而异。但它是作品足以打动人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质性元素就是生活中固有的事物。从狭义上讲物质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等客观事物;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甚至更高级形态,如人及人组成的集团、民族、国家等等,都是物质。总之,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物质的种类虽多,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观存在,并能够被观测,以及都具有质量和能量。史前时期作为实质性元素的物质反映在先民的客观映像中,并在进行彩陶的制作中加以发挥。创作出富有哲学意味的彩陶纹饰。在彩陶纹饰中从来不会缺少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描绘。西北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洮河和湟河流域。居民大多傍水而居。马家窑文化大多以流畅生动的弧线和漩涡为主,有着大量的水纹装饰,其它纹饰(如,卷草纹、蛙纹等),也与水有关联。整体风格上充盈着水的流动感,这是和马家窑居民生活的环境和内容相一致的[10]。可见自然物象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象无形中会参与先民们制作陶器的过程。同时也是这一时期人们头脑中对周围事物的映像在作品中的表现。在现代设计中更要立足于实践。在设计这片浩瀚的海洋中,每一片浪花,每一颗水珠都是设计师所要吸收的营养[11]。在设计创作中立足于客观物象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精神性元素与实质性元素的双重把握。在点滴中牢固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的文化修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以“万物为本”,人与宇宙万物相同都是一个构成元素。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道家的“人与万物合一”观点都是值得设计师去思考并借鉴的宝贵精神[12]。

图片与本文无关

结语

史前彩陶是人类设计意识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史前文明的主要载体。而器物纹饰以其图案多样且富有深刻内涵的特点成为主体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纹饰艺术的源头,彩陶艺术对现代设计具有一定意义的借鉴价值。在设计创作中深深植根于这一原始艺术吸取营养,力求为现代设计作品注入原始艺术单纯、质朴的精神活力。融情观物,设计出有温度的作品。

猜你喜欢
彩陶先民纹饰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雕漆纹饰的修复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