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霞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 214200)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个行业和机构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应用好信息技术是相当有必要的。自“十四五”规划以来,加强教育事业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五育”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全面树立,为教育勾勒出了一个现实蓝图。化工原理作为化工类专业课程之一,对于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化工原理课程在课堂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教学实践上的问题,这是由化工原理内容和性质决定的。可通过化工实验,全面、系统地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然后掌握每个单元操作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进行化工原理课程的深入学习。但在具体的化学原理教学实践中,老师往往侧重于概念知识与内容讲解,缺乏援用例子、借助实验来讲解化工原理课程的操作,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对于化工原理课程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不高。基于此,要切实地改变这一现状,让新技术来助力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促进。
现阶段职业学校为了推进学生的就业,一般偏重于实验类或者操作类课程,对于理论课程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在这种背景下,造成了学生对化工原理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到位,学生化工理论知识的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化工专业的全面学习和深度掌握。由于化工原理理论课时设置过少,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往往只关注速度不关注质量,这种“畸形”的教学实践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知识与内容,而且也不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化工原理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因而在化工原理课时的设置中,应该尽可能地科学、合理。
职业学校在课程的结业考试中,一般是通过写论文或者做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为考核的方式,只要及格了,就可以修到这门课程的学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没有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在化工原理的学习中依然存在着死记硬背的现象。同时老师在化工原理课程的讲解中,往往照搬课本知识与内容,借用课堂,单向地将化工原理知识与内容传授给学生,这种单向度的授课与高中的教学形式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化工原理的课堂教学实践工作。
目前流行在职业学校的一个错误的看法就是课程的学习,关键还是需要掌握具体操作和技能,不然在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时是没有任何的竞争力的。不可否认,操作和技能确实很重要,但要是以此为借口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那也是得不偿失的。理论知识是支撑这门专业的核心和基础,一个人专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的掌握情况,良好的理论素养可以增进一个人在这个专业的长远及可持续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在当前的职业学校,学生在化工原理课堂的学习中,明显存在着投入力度不强、学习意识不高的问题。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化工原理的学习远不如化工实验来的有价值和有意义。这就让学生在化工原理理论的学习中,热情、兴趣以及动力不足,这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化工原理的深度学习和系统掌握。
现阶段职业学校虽然在新技术设备上有了一定的投入,教学的设施设备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职业学校却对新技术的利用不充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第一,老师认为化工原理的教学主要在于相关化学原理、特征、性质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只要将化工原理的知识与内容讲解到位就可以,认为新技术是教学辅助设备,不会对化工原理课堂教学实践产生实质性的效果;第二,部分老师由于年龄问题,对于新技术设备不会操作,因而在化工原理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新技术的存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职业学校中,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到位、不充分。
随着互联网、5G宽带的高速发展,让信息共享和实时互动成了可能,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线上教学已经成了教学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而在职业学校,要切实地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推进中,应该互联互动,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路径,让学生既可以在线下的固定化工原理课堂中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线上录制好的视频进行高效、方便地学习。线上线下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之中,因而老师需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周密部署,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资源划分好,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化工原理的学习与掌握。
在当前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浪费严重的问题,同时在化工原理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对于外部的教学资源引用和链接的实践不足,未能将教学资源充分地挖掘到化工原理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这就要求老师在化工原理的课堂教学中,充分链接教学资源,老师可以链接一些教学视频、图片等,丰富化工原理教学内容。比如老师可以在网易公开课、哈佛公共课视频、化工教学网站或者等网络平台和化工学习软件中链接教学资源,将先进的、优秀的教学资源及时展示给学生。本来化工原理课程内容相对理论一些,学生在化工原理的课堂学习之中,容易产生困倦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为了规避这一问题的产生,老师可以利用新技术,连接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化工原理的课堂教学尽可能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互动性,这样才会真正地帮助学生形成化工原理学习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原本化工原理的课程教学就很枯燥和乏味,通过利用新技术,可有效地打破这一困境,让学生以更加活跃的姿态参加到化工原理的学习之中。
现阶段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操作技术的提升,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工作。这就要求老师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要瞄准主方向,构建化工原理课程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对化工原理的全面、深入学习。老师在化工原理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可以利用新技术媒介,通过互联网平台掌握目前最新的化工原理课程的评价指标,从而也将化工原理教学进行指标的量化和操作化,然后老师根据化工原理评价指标对学生化工原理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状况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重修考试、指导,直到学生掌握了化工原理理论知识与内容为止。目前学生不重视对化工原理的理论学习就是因为职业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评价以及考核指标,这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松懈和不重视,因而通过构建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驱动老师和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视。
教学实践的中心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因而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中,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另外,长期以来职业学校贯彻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化工原理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要敢于打破教学常规,另辟蹊径,创新化工原理教学的方式和路径,从而切实地提升化工原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而老师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推行精细化、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也可以将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和素材,进行化工原理相关课题的备课,然后利用新技术将整理和汇总的结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法将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全部的学生分享结束之后,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决定出那个小组的学生讲解的最好,然后给予适当的奖励。
新技术背景下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是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这就要求老师要慎重地考虑,适当适度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化工原理的课程实践教学工作,从而驱动学生回归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之中,帮助学生形成化工原理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及可持续性的发展。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化工原理课堂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