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河北工程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邯郸 056000)
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工业化生产离不开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1]。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2018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其他工业过程产生的CO2增量为2%,总量约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2%[2]。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等多个国际会议的召开,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气候变化高度引起了各国的重视[3]。直至2015年12月,《巴黎协定》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通过。我国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中明确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4]。
蔡博峰早在2011年通过对比国际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清单,分析城市排放清单的编制原则、指南,对比国家清单与城市清单的差别,通过分析清单编制的模式和尺度范围,提出国内城市清单研究的困难和建议[5]。此后,蔡博峰通过对比北京市和纽约市,结合国际和我国城市的基本现状,确定了适应于我国城市的排放核算清单[6]。
本文以2017年邯郸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获得的工业企业数据为对象,主要包括各企业和设施的燃料消耗数据,通过实地调研,核算邯郸市各区县、各工业部门能源燃烧排放和过程排放涉及的工业CO2排放量,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准确把握关键排放源,确定减排目标,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提出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方案,推动城市向清洁能源和低碳化方向发展。
邯 郸 市 位 于 河 北 省 南 部,114°03′—114°40′E,36°20′—36°44′W,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辖6区、1市、11县,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是四省交界的内陆城市。邯郸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因此钢铁行业是邯郸的工业支柱产业,且工业能源消耗以煤炭资源为主。
由2017年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一般工业企业采用《IPCC 2006》推荐的、自下而上、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中方法2,排放因子通过《省级指南》提供的各能源类型的地位发热量、含碳量以及主要燃烧设备的碳氧转化率确定。
计算公式为:
式中 :Ee是工业源能源的 CO2排放量 ;Ai,j,k是各行业排放设施的各种能源燃料的消费量;i是能源部门中的行业;j是行业中的各企业;k是企业中设备消耗的各种燃料类型;CFi,j,k是各行业排放设施的各种能源类型的低位发热量;CCi,j,k是各行业排放设的各中能源类型的含碳量;COFi,j,k是各行业排放设施的各种能源的碳氧化率。
过程排放则参考《IPCC 2006》《省级指南》以及各行业CO2排放核算指南,分行业分产品,进行核算。
通过获取的数据,进行分企业、分行业、分工业部门的CO2排放量的核算,计算得到2017年邯郸市工业CO2排放总量为10 816.21万t,其中能源燃烧排放9 513.81万t,占工业总排放的87.96%;工业过程排放1 302.40万t,占工业总排放的12.04%。其中,涉及29种燃料消耗,34个工业部门,以及5种过程排放。
根据各区县CO2排放贡献率的比例,将邯郸市各区县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是武安市,是邯郸市工业CO2排放贡献最大行政区划,CO2排放量为5 574.17万t,占总排放量的51.57%。第二梯队是涉县、复兴区、峰峰矿区、冀南新区、丛台区、磁县、肥乡区,CO2排放贡献率大于1%的行政区划,共有7个,总排放量为4 883.20万t,占比45.18%。第三梯队是其余12个行政区划,排放量均小于1%,总排放量为352.28万t,贡献率为3.27%。邯郸市各行政区划的排放量及贡献率见表1。
表1 邯郸市各行政区划工业CO2排放量及贡献率
综合分析发现,邯郸市工业源CO2排放主要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6大工业部门总排放量为10 209.29万t,贡献率为94.39%。这一现象充分说明邯郸仍旧是以钢铁、非金属矿业制品业以及煤炭加工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城市。
对于工业CO2排放贡献率第一的武安市,其主要排放来自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大工业部门,占武安市工业CO2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77.60%.、9.38%、3.83%、3.40%,总贡献率为94.21%。研究表明,武安市是邯郸的主要的工业区,以高排放的重工业为主,且高排放行业的主要能源消耗是煤炭。
对于第二梯队中的7个区县而言,工业CO2排放前二的部门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汽车制造业为主。其中涉县、复兴区的工业CO2排放主要来自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两大工业部门,总贡献率占其区域的90%以上。冀南新区、丛台区的CO2排放来源于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占其区域排放的97%以上。此外峰峰矿区、磁县的第一排放工业部门虽然市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但其贡献率分别为61.69%、33.63%。由此数据可以看出,邯郸市区域工业CO2排放贡献中,工业部门之间的贡献差距较大,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平衡,以高排放的工业为主。
对于第三梯队的12个区县而言,其总工业CO2排放量仅占邯郸市工业CO2排放总量的3.27%,工业部门更为多元化,这些区县在追求工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以低耗能高产值工业为主。
在CO2总量核算的过程中,其不确定性主要来源是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数据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以下几点:①数据本身,数据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可能随着产品的市场需求、政府部门政策的实施而产生变化,②排放不仅仅来自于能源消耗,还有过程排放,在计算过程排放时,无法确切地估计过程排放量,只能通过相关能源消耗、产品产量来进行估算;③有一部分能源被用作原辅材料,并未真正燃烧。
而对于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一是能源消耗品质的不确定性,在进行核算过程中,含碳量、热值仅是参考《IPCC2006》《省级指南》等各个文件选出来适合于该燃料类型的;二是来源于企业生产锅炉、窑炉设备的不确定性,不同设备其碳氧转化率有差别,且差别较大。
综上所述,在处理不确定性时,尽可能提高调研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同时各排放因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进行实地检测,有助于获得更为准确的排放清单。
(1)2017年邯郸市工业CO2排放总量为10 816.21万t,其中能源燃烧排放9 513.81万t,工业过程排放1 302.40万t,总涉及30种燃料消耗,34个工业部门,以及5种过程排放。
(2)邯郸前三大排放区县是武安市、涉县、复兴区,其主要工业排放部门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其区县工业总排放之比高达90%以上
(3)在CO2总量核算的过程中,其不确定性主要来源是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排放因子的不确定性。
(1)邯郸应加快工业产业转型,由高耗能产业转向低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对于原有的支柱产业,更应该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技术创新。
(2)在今后的研究中不仅要定性地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更应该定量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这样才能建立出更为准确的排放清单,从而为今后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切实有效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