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街小学 盛艳玲
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字、词、句子的含义,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让语文教学的效果得以提高。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天性爱玩,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中可开展童话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还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其中,童话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童话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童话中语言的魅力。因为童话中有许多的童话角色,这些角色有生动、趣味的语言,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丰富联想以及逻辑思维,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
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故事有着丰富的情感,语言较为简洁、生动、形象,表现出了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同时,大多数童话带有夸张的色彩,学生会感受到童话故事的奇妙美。在意境上,学生能够通过童话故事感受美好的意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只有在对学科充满兴趣时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而童话与儿童的天性相符合,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任何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爱幻想,童话一般是虚构的情节,符合学生的这项心理特征。同时,语文课本中每一个童话都带有一定的幻想色彩,能够让学生将不寻常中的事物、人物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与植物、动物实现“对话”,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童话与其他的文本不同,其具有特殊的故事情境。因此,若教师想要更好地进行童话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童话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童话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运用以下的方法。
第一,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多媒体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能够将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结合在一起,满足学生的视觉、听觉的体验。以部编版二年级上第22课《狐假虎威》为例,教师可在上课之间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狐狸的狡猾。接着教师可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说“这个成语是借着别人的威势来吓唬别人。”
第二,教师范读,将学生引入到童话中。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听童话故事,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为学生朗读童话,让学生进入到童话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故事情感。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发音正确,语音流畅,同时也要饱含感情。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感受童话中主人公的性格。
第三,重视实践活动。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及延伸,如邀请学生上台表演,重现故事情境,可在其中配有各种角色和旁白。以这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交流。
童话故事是源于现实生活的虚构作品,有着虚实结合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童话教学中根据文章的线索,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思维。语文课本中的童话故事具有夸张、幻想、想象等特点,在童话中,有张嘴说话的植物;有直立行走的动物;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魔法等,这些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和谐而又虚构的世界,对净化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要求教师在童话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故事画面进行自主想象。
以部编版《丑小鸭》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可问学生以下的问题“同学们,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进行积极地思考,在学生的心中,他们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此时学生会有许多种答案,如一些学生会说“因为丑小鸭的妈妈本身是天鹅。”还有的学生会说“因为丑小鸭不断地努力,最终实现了自身的目标。”还有的学生会说“因为丑小鸭有魔法,把自己变成了白天鹅。”此时教师不应急于纠正学生的答案,而应带领学生阅读通篇文章,让学生到课本中去验证自身的答案,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童话的特点是具有故事性,童话故事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童话故事是以剧本为基础的,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这过程中,教师可简单布置一下童话故事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在阅读了许多次童话故事后,会对童话故事中的情节有深入的了解,此时教师只要给予学生简单的指导,让学生对表演的全局进行自主把控,使自身的表演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另外,教师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也会更加了解学生的性格,或者是发现学生在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改正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把握全文。
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可爱的小蝌蚪、慈爱温柔的鲤鱼妈妈、善良热心的乌龟大叔、青蛙妈妈,让学生模拟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这样能够让学生认识小蝌蚪的身体如何发生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在表演后,会对真正了解到无论是人类还是大自然的其他动物,都是父母最宝贵的存在,我们在尊敬父母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独立,照顾父母的道理。
处于小学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可让学生复述课文,以此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复述童话故事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复述课文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将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复述,学生要对课本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掌握,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能力,对课本中的情节进行扩充。在这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如让他们根据课本中的故事、插图来掌握童话故事的线索等,提高他们复述故事的质量。
以部编版《亡羊补牢》为例,教师在让学生复述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时间顺序,如“一天早上”“第二天早上”,再让学生关注课本中的插图,是几只羊在栅栏中,其中栅栏已经坏掉了。学生在知道文章的思路后,会知道文中四个角色是“羊”“狼”“放羊人”“街坊”,学生会进行这样的复述“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羊丢了,原来是羊圈的栏杆坏了,此时街坊劝他把羊圈修了,但他没理会,第二天早上,羊又丢了,他终于把羊圈修了,而羊也没有再丢。”
童话故事吸引学生之处在于一方面有着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这些情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另一方面,这些童话故事有着简洁、幽默的语言,这些语言带有很强的韵味性,能够体现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的鲜明形象。此时,教师在童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中的精彩语言进行品读,让学生对其中的词语、句子进行深入地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以部编版中《巨人的花园》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关注这样一句话“我有许多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的”,并让学生思考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学生在品读之后,能够理解这句话说明“巨人”的思想已经产生了变化,“巨人”的花园也发生了变化,以此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利用童话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让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