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1-01-07 19:23何栋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沙黄河流域降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

栏目主持人:何栋材(天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主持人语: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8.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多姿多彩、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黄河流域覆盖全国34.84%的耕地面积,聚集着全国30.13%的人口,贡献了26.50%的GDP。黄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西北高原与东部渤海的重要生态廊道,更是横跨东、中、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和能源基地,对维护国家和区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生态安危事关国家盛衰与民族复兴。然而,由于开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当前黄河流域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流域发展不协调、城市群发展不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以及南北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本期《学报》专栏收录的三篇文章分别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聚焦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研究。王莉霞副教授的《基于SPI指数的甘肃省不同自然气候区干旱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一文,对甘肃全省特别是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和陇中陇东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泾河流域57年来以降水为指标的区域气候干湿变化及未来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多年SPI指数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该区域干旱程度在减轻,湿润程度在增加;而陇中陇东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泾河流域多年SPI指数呈下降趋势,反映出该区域气候干旱程度在加剧。该研究成果与学术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黄河流域干支流区降水—河川径流响应关系进而分析河川径流—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关联响应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重要自然科学基础。刘强博士的《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一文,是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在黄河流域的应用与研究实践,作者基于1958~2019年河龙区间的降水、径流和输沙等监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降水变化是导致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的次要原因,而人类活动是导致中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重要学术观点再次证实了人类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共同构成了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郭勤华副编审的《黄河宁夏段水系湿地湖泊生态文明析论》一文,对数千年来黄河文明或自然或人为形成的宁夏段水系支流湖泊湿地进行描述,对黄河宁夏段水系湖泊生态环境存在水资源多维开发不足、支流水系存在污染、黄河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的建议和措施,全文浸润着作者对黄河文化的挚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开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专栏,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聚集一批优秀专家学者,提携一批学术新人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研究,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学术参考。望学界同仁惠赐佳作,共兴专栏,为黄河长治久安、人民安居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水沙黄河流域降水
渤海湾连片开发对湾内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大型水利枢纽下游水沙变异特征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Cloud seeding
走在创新最前沿——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