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磊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词于2015年11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将思政课打造成铸魂育人的“金课”、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抓住“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调整供给的结构,使各要素配置最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增长。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有效供给和教育实效的有机融合。从这个层面上看,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运用到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索价值和意义。
相对于需求侧而言,供给侧实现了需求和供给的总体平衡,推动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联动,经济增长既保持中高速又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优化投资结构,通过增量改革来促进存量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提高产品供应质量;促进消费以进一步成为生产力;通过优化消费结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深化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加法与减法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正视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加快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1.筹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高职院校纷纷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坚持马院姓马、信马、用马,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发挥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2.优化高校思政课授课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3]。针对过往“大班化”的思政教学模式,通过内部挖潜、外部招引、专兼结合等模式,加快思政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向“小班化”模式转变,不断强化课堂课后教学理念交流互动,有效强化学生思想动态的有效掌握,努力使思政教育由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课后、学习生活有效融入模式转变。
3.壮大思政理论与实践队伍。高职院校积极打造思政“名师”“金课”。不断加强思政教师的选拔考核,制定思政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名师”培育计划,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不断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努力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药效”突出,“包装”时尚,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堂”,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真理可用、管用、耐用。
尽管从国家层面和高职院校方面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目前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视投入与实际成效之间有较大反差。
1.高职学生学习态度有待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效性相对欠缺,一定群体中存在“混个三年直接毕业的想法”越来越突出,对于思政教育学习,一部分学生中存在“学了没用,60分万岁”的错误思想,对于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实质仅满足于知晓,不求学懂弄通。
2.高职学生相对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少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就是初中和高中时的政治课,大学里的“思政教育”课只是简单的知识重复,没有必要认真学习。他们认为高职就是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更愿意把本就有限的学习专注放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于“思政教育”只求能顺利过关即可,思政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欠缺,学习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4],充分体现党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律的深刻把握,不仅适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其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和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何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理论、实践、学科、环境。供给侧视域下的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需要政府和高校、社会、学生个体等多方有效协调与配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与方针加持下,向高职学生供给“适销对路”、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产品”,努力实现教学相长、互学互进。目前,高职院校运用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原理和思维模式,启动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主要目标是通过紧紧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抓好相关教学成果的转化落地,加快落实理论成果教学形式、实践平台、创新载体的探索尝试。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供给客体的能动力问题。这里的供给客体是指高职学校的学生,供给主体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探索新模式,形成更加灵活、科学的运行机制,才能激发出更大活力。供给主体需要通过思政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供给客体多层次的新需求,构建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体系。供应主体完成了从旧的发展模式到新的发展道路的探索,创新发展者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可否认,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同样导致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制度改革与制度供给相对滞后,引发多重矛盾叠加形成的深层次结构问题。供给主体必须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协调”理念,拓展思政改革的维度,全面、系统、协同推进思政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供给主体要通过改革促使形成制度、工作队伍、理论、实践等供给结构合理化的体制;通过深化改革,明确思政教育在方向维度、价值维度、认知维度、方法维度方面的综合把握和有效供给;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基础上,改革和探索思政教育的新载体、新形式、新平台和新亮点,占领思想教育和舆论主阵地,努力提升思政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源动力,确保高职学生在学习中明确方向、受到启发、获得感悟,更好地走好成长成才之路。
人类为了自身需求而向生态环境极力索取与自然生态供给的极端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这样的运行机制严重影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思政教育发展上,选择需求侧的高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盲目跟从社会上的热点和话题,没有系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关注事项进行精准供给,造成资源供给量虽大但效果不佳,资源闲置浪费严重,需求侧的发展模式在思政教育方面同样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推进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方面,关键就是要在进一步强化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平衡,加快建立供给侧课程、教育资源管理机制,让新理论、新实践等创新发展成为供给客体发展和满足需求的驱动力,推动思政教育“产品”与高职学生自主“消费”有效融合、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运行。
我国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是改革开放,是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实践形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改革举措向更大范围、更新领域推广和覆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为高职学生提供丰富、普及的教育资源和服务。高职院校首先要不断学习丰富和深化中国思政教育理论体系,参与各类专家库;其次,要注重解决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线上线下联动问题,网络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动能、新空间、新活力,打下新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40多年实现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实现的发展飞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收入差距扩大、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逐步显现,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还显得较为突出。同理,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有发展不均衡、差距较大的现象。本科教育由于重视度较高、思政工作队伍水平、学情都普遍高于专科教育,思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效果较好。从这个层面来看,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中的共享理念,在思政教育改革方面要强化各层次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获得相关教育资源、师资队伍保障等方面都具有同等机会,加快建立对全省高校全覆盖的思政教育共享平台和数据资源库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确保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团队都能够向全省各层次高校延伸扩展,在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水平的基础上,推动最新、最优、最准的思政教育成果供给高职院校、高职学生。
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首先高职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要树立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引领,通过改善环境来熏陶和感染大学生的人格;其次,思政工作者作为供给主体要强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方向,努力提升思政工作者理论水平,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应该从供给方式视域出发,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语言,既要具有理论支撑的理性力量,又要具有情感传递的感化力量。首先要进一步发挥好课堂教学、在线平台、青马社团、社会实践等形式和载体,努力引导广大高职学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其次,要强化思政教育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效延伸,及时了解高职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状况、最普遍的思想动态和最直接的困难和诉求,从中找寻到学生思想深处的实质问题,及时回应和有效纾解高职学生在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扰,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引领同学们坚持正确方向。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供给内容出发,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因人而异,以问题为导向,从高职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选择思想政治“产品”。一方面,要在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研究活动,推动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最新思想切实转化成高职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的共识和行为实践上的遵循;另一方面,要帮助每名高职学生走好入学入校第一步,耐心细致帮助同学们建立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并指导所有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善于正视和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同学们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最终实现为高质量就业提供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指引。
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应该从供给环境视域出发,强化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引领,通过环境的改善和建设来熏陶和染化大学生的人格。把思政教育、道德培养、法治塑造等融入到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通过创新、务实、有效的载体和形式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基本理念,将严管理、细服务、实教育等渗透到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全过程,努力引领高职学生正视自身肩负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争做不愧于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人。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研究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始终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任务,正视和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探究在新时代加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和现实方法,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带动力,不负韶华,勇担使命,努力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