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团实践的高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

2021-01-07 18:40从菡芝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团核心职业

■从菡芝,王 婧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自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跃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变革,新的工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新的产业结构等全新的变化对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转向“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1]。在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校课堂内和课堂外都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课堂外的主要平台之一,目前已有研究中针对这一平台的探讨较多都从宏观角度、理论层面进行论述,缺少对社团具体培养机制的分析,因此,本文选取扬州市职业大学微微志愿者社团(以下简称微微社团)的活动案例,在项目管理的框架下探讨具体的活动实践对职业核心能力塑造的影响。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培养路径

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的梅滕斯(D.Mertens)提出,在当时使用的是“关键能力”一词,认为关键能力是具体技能和专业知识之外的能力。尽管不同国家在具体表述和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综合看来,一般认为是在知识经济社会及企业环境变化中,劳动者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保障就业而必须掌握的基础核心能力,强调了“跨专业”的特征。我国一直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先是于1998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国外引进了职业核心能力,进入21世纪后更是在全国高校中倾力推广,期望改变重专业技能而忽视职业核心能力的惯性思维与现状[2]。

高校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部门,在职业核心能力愈发为人们所重视的当下,应主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路径。综合前人的研究,核心能力的养成重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而不在于其结果[3],这一能力在高校的主要培养路径可以归纳为:一是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设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定向课程,增加实践实训课程,将公共课、通识课、实践课与职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相对应,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4]。二是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不只是实践课程,其他课程也应以学生为主体,避免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考核,授课教师通过设置情境、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互动、合作、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沟通合作、问题解决以及创新的方法。三是开发课程之外的其他渗透方式。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最佳场合是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因此除了关注课堂之内的与时俱进,还需要加强课程之外的途径探索,包括各类竞赛、讲座、素质拓展、社团活动等。

在课程与教学之外,“第二课堂”以其育人功能吸引了不少学者对社团活动进行探索,并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能拓宽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渠道,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训项目的真实性。通过社团活动,可以锻炼学生沟通交流、与人合作、知识应用等能力,促进学生发挥主动性且契合职业核心的相关能力模块。总结目前已有的依托社团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基本上仍是宏观理论上的推演,虽有部分学者通过访谈、问卷的形式得出社团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有益的结论,但仍缺少社团活动培养这一能力的具体机制与分析。本文将以微微社团的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为例,在项目管理框架下选取项目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其中,项目时间管理主要衡量活动的各阶段能否按计划完成,需要对活动项目进行把握、估算和分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考量团队的分工合作,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成员会有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沟通管理主要考察沟通的有效性,包括信息处理与交流。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活动案例分析

微微社团是扬州市职业大学职业核心能力项目组下设的志愿者社团,其成立的初衷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接受一定的核心能力课程培训后,通过社团活动的实践将职业核心能力进一步掌握和内化。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是一次微微社团与泰国职业教育集团(Thai Tech Group)来访的泰国学生开展的互动交流,这一活动是扬州市职业大学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与泰国职业教育集团共建的“中泰职业教育交流中心”所组织的泰国学生研学项目中的环节之一,活动的特殊性对参与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团活动全过程案例。

(一)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概述

中泰学生文化交流以“欢乐小伙伴”为主题,旨在让泰国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与中国学生一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包含破冰游戏、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三个环节。整个活动的策划准备、实施开展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共延续三周。

在活动项目的准备阶段,根据微微社团活动管理制度,选拔领队开始活动的组织策划,并招募团队成员进行分工。这一阶段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活动策划、围绕活动策划进行分组分工、物品财务预算等,并报社团指导老师审批;准备阶段的中后期,则主要根据活动策划流程,进行相应的道具准备、场地与设备借用手续办理、物品采购、表演彩排等,领队依据任务计划对进度进行监督。

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由领队带领部分场务、后勤人员对活动场地进行布置,并提前清点活动所需道具和物品。活动正式开始后,破冰游戏、文化展示表演和文化体验三个递进环节推动了双方学生交流的深入,也考验了团队成员在不同分工下应对现场、合力推进活动有序开展的整体配合水平。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清理场地、规整物品、归还借用的设备。在微微社团的每周例会中,由此次活动的领队汇报活动情况并进行总结,公示活动物品清单和支出情况,同时组织活动参与者进行自评和互评,分享活动的经验教训。

(二)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优势

微微社团一直以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和发展为目标,因此采用了扁平化的社团结构与活动项目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Koontz)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是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鉴于此,微微社团首先从社团管理着手,探索打造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社团环境,以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促进形成交流合作、容错纠错、主动创新的氛围,从而鼓励有能力者承担更大的责任,带动能力尚不足者在实践中获得成长。结合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的案例,对于促进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一目标,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活动项目中,社团指导老师作为指导者只对活动策划和经费使用做最终审核,学生是活动真正的策划者、组织者、执行者,活动项目团队的目标是完成活动项目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而非为了加分或是当上“领导”;在团队中领队只是相对能力更为综合、更具实践经验的统筹安排者,成员之间是相互合作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

2.角色任务的多重性

活动项目化是以社团扁平化结构为基础,微微社团设置的4名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社团日常工作和后勤支持,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则以项目为单位,通过公开竞选领队、招募成员,所组建的项目团队跨越了单一行政部门,团队的分工合作均围绕完成活动项目这一目标进行,因此学生的角色将会更加多样化:一方面,尽管已经进行了分工,但参与者在不同的活动阶段具体的任务是不同的,交流、合作的对象也可能不同,能更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活动是即时性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完全被预计,因此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或者在无法独立解决的情况下向领队和指导老师反馈,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能力与经验的增进。

3.经验总结的启发性

项目化管理是对活动的完整把握,在活动结束后要求进行经验总结和自评互评,这是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实践中需要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应从实践中把握,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不是学生参加一次活动实践就能达成的,社团活动的评价管理阶段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建立长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机制。自评互评避免了指导老师的大包大揽,引导学生对活动项目的回顾,启发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通过对团队配合与自身能力的全面审视,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在之后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

(三)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中暴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总体而言较为成功,学生在活动项目实践中展现了一定的职业核心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总结和思考,对于实行项目化管理的社团活动,这些问题是具有一定共性的。为进一步提高依托社团活动培育职业核心能力的成效,基于项目管理框架的三个维度,对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其原因将为高校社团进一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供改进的思路和方向。

1.时间管理维度

时间管理主要考察项目的进度是否按期完成。社团活动项目的时间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能够按时完成,需要对活动进行整体估算、规划进度、确定好各阶段时间节点,以及对项目开展进行监督,掌握并控制进度。在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中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时间节点的把握和重视不足,以致整体规划的进度实际未能严格执行,主要表现为任务拖延、工作人员意识松懈,如活动现场当天部分参与者迟到;二是任务的估算与规划较粗略,只考虑任务完成而缺少检查复核的环节规划,导致准备工作中的疏漏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原定计划的混乱和时间的浪费。

2.人力资源管理维度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考察各成员的任务完成度与分工合作情况。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活动项目在团队组建与管理方面的相关过程,具体是根据项目要求和任务将工作内容分解归类,从而组建团队进行分工,在活动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管理成员的工作情况和合作情况,解决冲突与问题。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一是分工预期不足,有岗无人,在活动策划中只根据活动流程大致标明了需安排的工作,但具体的工作量未能详细预演、预估不足,同时安排人员过于笼统,只知岗位需求而未安排岗位负责人,导致开场前阶段人手不足且难以分工合作,现场磨合耗时且失序;二是对人员的认知不足导致工作低效和人员冗余,主要表现为有些环节安排的人员未能有效推进工作,需倚靠能力较强者临时救场,同时出现能力较强者大材小用、身兼数职的情况。

3.沟通管理维度

沟通管理主要考察活动参与者之间信息沟通反馈情况。良好的沟通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沟通管理应保证项目信息及时准确地生成、提取、传播、处理等,团队内信息畅通有效保证了活动各环节的顺利衔接开展、不同成员之间的工作协调。在中泰活动项目中,定期组织的团队会议与线上交流群保证了渠道的畅通,但在实际的沟通中仍有沟通低效的情况出现:一方面在于主动沟通的意识有所欠缺,导致团队中信息的单向传递,主要表现为部分人员认为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没有反馈和交待,同时管理者也未能及时追踪,造成团队整体性的分割;另一方面在于沟通的技能技巧尚有不足,对沟通对象及其信息需求的识别不够准确造成信息的错漏,主要体现在部分人员沟通、反馈时主次不清,造成问题发现与解决不及时、领队对工作进展掌握不足的情况出现。

(四)社团活动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在项目管理框架下,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经三个维度的衡量,所暴露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团队成员职业核心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一能力的不足最终可以概括为:一是实践经验不足,以致在活动中不知如何运用已掌握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整合中易出现规划和分工混乱、难以处理突发问题的情况;二是技能技巧不足,在活动中知道运用具体的职业核心能力,但在面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时缺乏针对性,因此导致了处理的低效;三是主观能动性不足,对团队构成与项目流程不够熟悉,对自身岗位职责缺乏充分的认识,出现不主动沟通、依赖其他成员、自以为是等情况。

社团活动以其自身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既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平台,也是职业核心能力掌握和运用情况的检验路径。依托社团活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还需针对活动中暴露的不足,进一步深化社团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一是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社团统一引导规划。要摸清社团成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水平、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坚定培养目标,做好日常管理、项目规划等具体工作,创造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氛围,使社团的成员充分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二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社团活动层次性、连续性。要将社团活动按性质、重要程度和所需核心能力的水平进行层次和类型划分,提高社团活动的针对性与核心能力的适应性;同时活动与活动之间应形成连续的阶段,以“活动中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再次于活动中检验”这一职业核心能力的良性实践循环推动参与者不断进步。

三是基于项目管理的学生自我培育。要充分发挥社团的组织优势和学生的互动作用,以社团中较为优秀的成员为锚点,推动社团内学生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和积极影响,提高社团成员的总体职业核心能力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职业核心能力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项,也是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如何培养这一能力是当下高校的重要课题之一。社团作为课堂之外的重要实践阵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平台。文章选取了扬州市职业大学微微社团,以中泰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作为社团活动的典型案例,具体分析了项目管理框架下社团活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机制,并尝试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社团活动培养核心能力的建议。

基于社团及社团活动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仅需要社团本身的改进与改革,高校也应重视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效用,利用好学生社团平台,切实保障社团活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实施路径。高校首先应提高社团地位,推动社团建设,对接教学目标和学分体系,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其次,加大对重点活动项目的支持,保障社团活动的能力培养效果;最后,加强社团指导老师的专业培训,社团不仅要配备指导老师,更要发挥指导老师在实践中的作用。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值得探索和推进的内容远不止于此,依托社团活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社团核心职业
缤纷社团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爱的职业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