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传统民俗“灯彩”的当代设计应用研究

2021-01-07 17:31陈语苇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天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灯彩扬州传统

陈语苇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扬州的“灯彩”民俗作为传统公共艺术,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与变迁,代表了本土人民的审美与偏好。为了挖掘传统民俗手工艺的文化特征,保留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内涵,我们可以对传统的“灯彩”进行再设计。对扬州的传统“灯彩”进行更新和设计,可以发展更具有全新视觉体验与符号意义的扬州传统民俗,再续传统文脉以及找回传统装饰的内在意涵。

一、传统“灯彩”的溯源

扬州“灯彩”起源于西汉初年,当时奉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诸侯势力日渐庞大,生活奢靡骄纵,扬州作为野心勃勃的吴王刘濞的封地,广纳奇人异士,而广陵灯楼亭台、歌舞行船的繁华多彩也初露头角。

至隋时,隋炀帝三下扬州,所造宫殿苑囿不计其数,处处皆是灯火通明、歌舞达旦之景,扬州甚至可与国都并重。到唐朝盛世,百姓生活富足安逸,民风大胆,常张灯结彩来庆祝佳节,作闹市一景。景福元年时,有言道:“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1]“灯彩”在此时已走进百姓生活中,各式“灯彩”种类繁多。

宋人在元宵佳节也多结索挂灯,供游人观赏。直至金兵入宋,昔日太平不再,扬州“灯彩”才慢慢沉寂下来。直到明清时期,扬州“灯彩”才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甚至更上一层楼。到了清朝康乾时期,康乾二帝六次巡幸扬州,这一时期的扬州聚集了各色奇珍,各类人才、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无数诗篇典籍。

唐代诗人李绅写过一首《宿扬州》,其中一句描写在扬州夜晚从桥上观“灯彩”的盛景,灯火连绵,仿佛直通银河。后一句又写扬州的船只众多,桅杆高得快与星斗比肩。航运的便利让扬州热闹非凡,对扬州“灯彩”影响深远的一是文人,二则是扬州富甲天下的盐商。扬州“灯彩”多灵巧秀美,小巧玲珑,但也有富丽堂皇的大灯。受地域与人文的影响,扬州“灯彩”的风格样式既有文人墨客的雅致,又有民间偏好的富贵明艳,可谓“雅俗共赏”。“灯彩”也成为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

以现代目光来看,“灯彩”即是古代一种规模庞大的公共艺术设置。元宵佳节总与灯相关,而在扬州,素有“交灯”的习俗。而“上灯”则是指从正月十三灯节这天起到正月十八落灯。这里的灯多是指民间“灯彩”。扬州“灯彩”有互动性、公共性。互动性“灯彩”以体型较小和方便携带把玩的提灯、挑灯、牵灯等民间“灯彩”为主,多为拟形灯,即模拟实物形象的“灯彩”。小的拟形灯主要仿花鸟鱼虫的形态,稍大一些的可做飞禽走兽或是人形。这类“灯彩”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较为寻常,纸扎、竹藤之类编织或是在彩纱彩布上拼贴、刺绣、绘画等。公共性“灯彩”则以灯船、观赏灯、玩耍灯等为主。清人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扬州灯船、料丝灯、西瓜灯、宫灯等数种“灯彩”与灯会盛景。其中写灯船一文中说到查悔馀的诗文,以琉璃与珊瑚来比喻灯船的灯火辉煌,明月为之收敛光芒,千队骊龙竞相追逐。岸边水上,一派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2]在观赏灯中,以几何形灯占据主流。此类灯工艺复杂,用料考究,样式典雅,富丽堂皇,以红、黄为主体色彩。在玩耍灯中,大型的用于节日与庆典的灯最具有代表性,这类“灯彩”是人民美好心愿的寄托。[3]它传达了扬州人民对吉祥富贵、国泰民安的祈求。

二、传统“灯彩”的现代审美

太平盛世催生经济与文化的热潮,推动手工业的发展,而遭逢乱世,百姓朝不保夕,何谈这类“奇技淫巧”?由此可见,“灯彩”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隐晦地充当了一种报平安、观太平的意味,可以说是兴则同兴,衰而同衰。因而从时代变迁来看扬州“灯彩”,它对于一个时代的审美来说俨然是直观的代表。

传统的“灯彩”技艺有竹篾编织、宣纸裱糊,或用彩纸裁剪粘贴和颜料上色绘制、针线刺绣等,每一盏灯都是“灯彩”艺人独具匠心的作品,它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愫与审美意趣。而现代“灯彩”也有现代特有的风格。“灯彩”艺术的发展必然向“流行”看齐。从前的“灯彩”多单一,是以火来作光,现在的“灯彩”则更多以电来发光,同时也会并重声、形、色、动,甚至用电来模拟火光跳动的效果,更加方便安全,风格多变。例如,在景区与老街中售卖的小型花灯考虑到其主要受众是幼龄儿童,样式大多是纸质印刷的当下大热的动画形象,或是高明度色系的蕾丝提灯以及纸质彩色无骨花灯。在这个机器解放人类双手的时代,“灯彩”融合现代科技与“快消”式审美,现代的“钢筋铁骨”代替传统的竹片、麦秸、篾丝做的骨架,使现代“灯彩”更加牢固,存在时间更加长久,坚固的骨架也能支撑起更为庞大的大型“灯彩”,创造出更多令人为之惊叹的花灯。但机械式工艺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手工业逐渐没落,机器的固定生产与精密加工提高了“灯彩”的产量,缩短了“灯彩”的生产时间,但与之对应的是千篇一律的式样与审美。

“灯彩”在不同的空间中存在的形式也各有不同。走访扬州大街小巷,在风景区中大型花灯与宫灯并存,随整体环境而各择花色。例如,瘦西湖风景区中的宫灯悬于厅堂、庭院檐下,花样多选用梅兰竹菊与诗书等。街区古道“灯彩”呈大型装置类,也有宫灯与经典款式的大红灯笼。在寺庙中多是红灯笼和佛教样式的小型供灯,以及自己收集或制作的手制灯笼。

扬州“灯彩”属于传统民俗的重要部分,更是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具有传统公共艺术的历史价值,其民间的文化意义明显,更能体现并传承扬州地方文化特色。对扬州传统“灯彩”进行再设计、应用设计,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多元文化交织的新尝试,将传统民俗与当代社会的设计概念、文化概念相结合,即旧民俗换新颜,使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具有新的传承意义,也是对当下公共艺术设计语言的思考与讨论。

三、传统“灯彩”的当代应用

“灯彩”所具有的原始性、神秘性,源于人类对生活美好祝愿的情感的魅力。“灯彩”的传承贯穿古今,现在“灯彩”所面临的考验从工艺的传承转变为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传统工艺要从材料、选择、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一步步舍弃和前进,才能发现并抓住发展现代“灯彩”艺术的新要求。

“符号”就是记号,是有代表性或有意义的标记。众所周知,“符号”不是事物属性,而是一种代替物。[4]传统的“灯彩”是喜事与节庆的视觉符号,也有祭祀与祈福的象征意义;而当代的“灯彩”也可以成为城市、地区的符号。传统的“灯彩”在与现代文化结合共通的过程中,应当抓住一切机遇,联系当下情况。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传统文化与工艺也更为关注。而扬州“灯彩”生长于公共空间,本身具有公共性、可观赏性等特性,与大多数环境都可以融合,从而形成具有扬州特色的文化空间。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于工艺传承和象征化、产业化等方面,扬州“灯彩”应该立于此基础上做加减法。我们可以开发扬州“灯彩”非物质文化景观,扩大“灯彩”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发展。

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鲜有人知而导致无人传承,灿烂的文化就此湮灭于历史长河。扬州“灯彩”要打破静默的僵局,首先就是扩大影响力。扬州“灯彩”可以作为装饰及文创与商家或是博物馆联动,提高其知名度。当下“国潮风”及古典配色的流行,扬州“灯彩”也可以之为参考,推出适配的色系。结合扬州本地特色,推出具有扬州文化内涵的“灯彩”,打破“灯彩”作为装饰品的固有概念,将其融入工业、商业、娱乐等方面,不再拘泥于“灯彩”的观赏性,同时也可以注重在公共空间中的实用性。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灯彩”作为一种人们曾经的照明设备及吉祥符号也将走向全新的道路。科技为古老的事物开发出了许多趣味,而“灯彩”的传承发展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容纳新时代文化,成就新一代特色符号,其象征意义也在逐渐扩大。

猜你喜欢
灯彩扬州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扬州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