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教融合发展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021-01-07 17:20李芳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产学产教校企

李芳威

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已被众人所熟知。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持。然而,中国产教融合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相关的制度法规还不健全、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度不够、产学结合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产业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受到阻碍、社会产业框架尚未建立等。解决这些问题,发挥产教融合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我国产教融合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产业结构与市场主体的变化,倒逼教育必须进行实质性改革,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

产教融合的概念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它强调了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把产学结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步。要求制定目标计划,整合教育,发挥重要产业在办学中的作用,使产业深度参与办学,建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促进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建立需求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高等教育、产业改革和经济发展。2019 年2 月,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发布,指出要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等方面,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提出重点建设培育国家急需产业领域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多种方式参与教育,深度参与“引企入教”改革。2019 年9 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积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经过近五年的艰苦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培育了上万家产学结合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结合型企业体系和联合推广政策体系。2020 年,国家发改委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部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申报工作,截至12 月,全国已建立了800多家产学结合企业,并试点了21个产学结合城市,产教融合之路迈向了新台阶。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了对技术和熟练人才的需求,迫使政府、企业和学校更加重视教育和生产的融合,科研工作者开始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017 年,胡昌荣用“五位对接”一词概括了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路径,将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1]。2017年,顾绘将产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归纳为动力机制、互动机制、共享机制和考核机制,认为对企业和教育的深度整合而言,后一阶段至关重要[2]。2018 年,李梦卿认为当前我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把握内涵、健全机制是重中之重[3]。2019 年,黎青青、王珍珍通过对内涵、政策演变、模式和发展路径的分析,建议对产学结合的微观系统和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4]。2020年,古光甫提出政府应该立法和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学校应积极对接企业的发展需求;发挥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积极推动专业技能培训[5]。

二、国内产教融合研究综述

我国的产教融合发展时间并不长,是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逐渐发展起来的。从上世纪90 年代党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开始,政府部门一直在探索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相应学者也在此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各自的观点。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世界发展大趋势,我国的产教融合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关于产教融合的内涵,2013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产教融合”一词,强调“要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秦斌将产教深度融合的内涵概括为产教一体,校企互动。要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证书与职业资格、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紧密结合[6]。曹丹认为不能将校企合作等同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被动的,而产教融合是主动的[7]。陈友年,等认为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深层关系,也是职业学校与产业之间提高培训质量的深层关系[8]。孔原指出产教融合应该在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进行有效融合。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是政府指导市场的有效手段,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和企业沟通[9]。吴思,等提到生产和教育的融合是重新建立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参与下进行的高级培训。“教学”不仅与特定公司的“产业”对接,而且还与整个行业的“产业”对接;“融合”不仅是学校与公司之间的“合作”,而且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10]。

(二)关于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

产教融合的模式多种多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产业集群模式。霍丽娟认为,建立多维协同的行业——教育整合生态系统需要遵循知识生产新模型的特征,着重于社区建设和未来的行业——教育整合,并突出行业教育集成网络集群的优势[11]。郑彬总结了广东五种产教融合模式,即与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深圳模式、展示校协合作的广州模式、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顺德模式、强调将学校和社区联系起来的珠江三角洲模式以及以产业园作为产教融合载体的园区模式,依托集群产业基础,推动产学合作创新发展[12]。郑彬通过研究发现应鼓励院校与集群中的先进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激励集群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能更好推动区域产教融合的开展[13]。戴素江,等基于专业、网络、资源、服务、反馈等五个方面,探索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开放式互动交流机制[14]。

(三)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目前,产教融合困难重重,主要包括政府参与不足、合作的形式单一、师资力量弱、制度不健全等。蔺小清,等认为当前生产与教育的整合存在“闭门造车”现象,实际的教学目标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内容形式过分单一,缺乏对建立有效的教育体系的研究。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的质量[15]。郑丽丽指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校企合作的内容简单,形式匮乏,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学校缺乏办学特色,课程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与现实脱节。特别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学过程理论性过强,缺乏规划指导,“双师型”专业教育团队建设过于薄弱[16]。刘潇提到将公司与教育联系起来会遇到诸如机构发展和教育不足、供需平衡与公司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等问题[17]。

(四)产教融合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文件,以加强相关单位和教育机构的密切合作。但是,对于如何有效促进企业和教育的融合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也集中在了“融合”问题上。李晓通过创设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劳动制度环境,解决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无法适应企业需求等问题[18]。曹晔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产教融合发展历程,为后期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19]。

三、国外产教融合研究综述

(一)关于产教融合的内涵研究

KLINGSTROM A 认为,生产和学习的转变是一种将教育与生产结合起来的认知体验。它的特点是生产和教育相结合,学校和机构相结合,服务于社会[20]。WHITTLE J 和 HUTCHINSON J 认为,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依存,学校与产业部门相互依存[21]。因此,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思考产教融合的概念内涵。

(二)关于产教融合合作机制研究

SIEGEL D S,WALDMAN D A,ATWATER L E,LINK A N 研究发现,在将生产与教育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倾向于选择那些可以长期提供支持的公司,而不是单纯寻求短期利益的公司[22]。GROLLMANN P,RAUNER F 通过绝大多数案例研究,发现学校和机构可以从生产和教育的融合中受益,主要是公司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培训成本[23]。SENDOGDU AA和DIKEN A分析企业和学校双方都存在着对产教融合政策理解的困惑,即企业和学校对产教融合缺乏长期的了解,双方的利益不能得到满足,合作的概念不能被接受,放慢了产学结合的政策实施进度[24]。TELLER R 和 VALIDOVA A F 研究发现,除了实践能力问题外,还存在诸如公司、大学和研究管理系统缺乏创新的问题[25]。LAINE K研究发现,学校提供的专业不能满足公司的需求,并且公司偏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此,学校应该开设符合企业需要的课程,并依靠企业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场所和实习机会,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产学结合的预期目标[26]。

(三)关于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KENZHEGALIYEVA 和 MAKHABBAT 对德国和哈萨克斯坦实施的“双重元素”培训进行了全面研究,回顾了从简单的“单一元素”培训到“双重元素”培训模式过渡的关键问题和挑战,通过激励、决策、实施和协作策略评估哈萨克斯坦两年职业培训计划的优势[27]。

(四)关于产教融合问题的解决

ROSSI F 通过研究发现,在公司和教育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只有通过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才能让参与者利益最大化,实现受益并实现最优,才能促进高校与行业之间的发展[28]。LINDEL P,LOFSTEN H 表示,大学和行业都认为有必要实施生产和教育的结合,但是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参与,生产和教育的融合将无法正常运行[29]。BAETHGE M,WOLTER A 回顾了德国的研究工作,并坚信德国工业的繁荣与德国全面的国家预测系统密不可分,这对实施专业发展培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30]。

四、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发展态势良好。随着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改善和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下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仅仅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来满足。到目前为止,国内开展了大量对产教融合领域的研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了深化和拓宽。学者对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教融合的内涵研究。从定义概念上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予以区分,突出和强调“教学”与“产业”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

(2)产教融合的现状研究。大部分学者都是基于学校平台或某个领域平台描述产教融合开展的状况。

(3)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产教融合的格局没有形成、政府提供就业机会不足、企业参与的动力不够、机构与学校合作的形式单一、校企合作中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4)产教融合的发展及对策研究。国内外研究更多集中在产教融合的模式和有效途径以及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上。共同点都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搭建平台,鼓励多方参与,促进学校和企业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目前,理论研究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深入,学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实操创新,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上,需要政府牵头树立示范,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支持,特别是通过请国家试点、产教融合项目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产学产教校企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产学”融合教育模式探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