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秦安县第二幼儿园 温惠娟
为了深入了解家、园两者开展协同教育的现状,我们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发放了200份的问卷,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6 份。现将调查结果做出说明。有85%的家长愿意主动参与幼儿的教育工作,有70%的家长认为对幼儿的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共同参与,有80%的家长愿意成为幼儿园的志愿者,有90%的家长非常愿意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家园沟通和家园共育,有85%的家长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家园沟通和家园共育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过程由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参与会对幼儿的发展更有利;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虽然重视幼儿的教育,但因为工作忙等种种原因表示参与到协同教育中的可能性比较小;还有极少部分的家长表示孩子的教育只是幼儿园的责任。同时,对于家园沟通方式的调查分析显示,在家园联系栏、QQ、微信、家委会、家长会、面对面等沟通方式中,家长最倾向于微信,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受广大家长的喜爱。传统的家园沟通渠道通常包含: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接送幼儿入园时沟通、电话和短信和家园联系手册等。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等网络工具成为家园沟通的重要渠道。而这种渠道在家园合作中不仅便捷简单且更具时效性和及时性,更能起到更新家长育儿理念、促使家长科学育儿的重要作用。针对上述调查,我们建立了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设置家园联系卡,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情况。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教师对家庭的指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形成了正确的育儿观念。
由于笔者所在幼儿园长期致力于家园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结合每一个节日的主题教育活动,不定期地举行家长开放日;通过互联网定期及时地发布幼儿在园活动等相关动态信息,让家长更多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课程教育活动。幼儿园用“互联网+”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通过前期的研究,笔者已经实现了将课题研究的初期成果进行推广交流,例如,充分利用“互联网+共育”的模式进行园级交流研讨,推广本研究成果,为其他幼儿园的家园协同教育工作起到了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构建“互联网+”思维模式,有利于对“互联网+”背景下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有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在教育逐渐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互联网+”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蓬勃发展的幼儿教育也与时俱进,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了诸多积极探索,构建了“互联网+幼儿教育”的新式教学形式。在研究初期,笔者从“互联网+”角度突破,以互联网资源广泛地应用于家园共育之中,通过案例研究不难发现,相对传统的家园沟通和共育模式,互联网可以使家园共育的方向逐渐迈向趣味化、高效化、全面化的新趋势。这对后续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模式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更好的交互性、更快的信息流、更为精准的沟通,这些都能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日常情况。互联网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使幼儿成为教学主体,家长和教师双方会以更多的精力关注幼儿,从而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育奠定基础。随着笔者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越发感觉家园共育合作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幼儿教育方式,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中由于家长、教师或者幼儿方面的原因而出现的种种问题,改进了幼儿教育方式。互联网使教师与家长的交互性更强,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例如,幼儿园班级微信群的建立对于教师开展教学和了解幼儿家庭情况是一重要的辅助工具,同时,家长可以在不浪费自身时间的前提下对幼儿园或者教师提出相关建议。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可以及时发布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园中教学制度的更改和幼儿管理措施的完善。班级微信群的设立增强了园中信息的透明度,此外,班级微信群的建立增强了家长在家园共育模式中的参与感,让家长明白亲身参与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理论结合实践,搭建了家长与教师的交流论坛平台,方便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中和家庭中遇见的难题,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教师将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都存在的问题或者现象发布到论坛中,可以让更多家长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解这方面的问题。幼儿园所设置的家园互动论坛,也是家长提出有关自己对幼儿教育方的看法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收到任何不同的声音并及时进行解答,让家园共育的根基更牢固,沟通更贴心。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模式,最终的受益者是幼儿,从幼儿本身出发,关注幼儿成长,以幼儿健康快乐发展为最终目标是我们研究的最大价值。
1.构建微信讲堂,强化家园教学的必要性
教师构建微信讲堂时,可以针对幼儿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更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家的碎片化时间进一步整合,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幼儿在家长以及教师的微信课堂教学内容的指导下,将得以全面发展。
2.利用公众号,开展幼儿科普教学
通过公众号,可以实现与幼儿家长随时随地地开展对幼儿的知识教学。教师可以实现对幼儿教育的有效管理,利用高效的教学模式,促使家长以碎片化的时间对公众号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索,既帮助他们加深了对幼儿教学知识的了解,又能够节约有效的学习时间,实现高效率的幼儿教育模式。公众号包含幼儿园针对当前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的教学内容,可以弥补微信课堂的不足,帮助学生快乐学习。
第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活动缺乏有效指导。这将导致幼儿园、家庭共育即使开展起来,也会因为缺乏统一、连续、有计划的方案和步骤阻碍其有效性的提高,未达到预期目标或与预期目标有所偏离。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活动的实施需要配备专业的人员、丰富的资源以及有效的组织。第二,对教育主体的认知不明确。家庭对于幼儿教育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认为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责任应该在幼儿园身上。家长即使参与到共育活动中,也对自身作用和协同教育的认知不足。家长认为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部分家长对于幼儿园提出的合作、共育的理念和做法并不积极响应,只是被动地完成了任务。幼儿园则认为家长有义务和责任与幼儿园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工作,这种矛盾导致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已经在无形中打了折扣。
未来幼儿教育的趋势逐渐走向“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本文研究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虽然笔者在之前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深化研究,在下一个阶段的研究中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开发的有效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一定要立足于本园实际,体现本园特色,符合本园的社会文化背景,以促进本园幼儿的发展为目标,解决的是本园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探索家园共育活动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为家长普及家园共育的概念,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参与共育过程,都需要广大幼儿教师在下一个阶段研究探讨出具体的指导策略。首先,我们会从家园共育的协作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因为建立家园共育管理制度是保证家园共育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也是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其次,教师可尝试将家委会成员与幼儿园相关课题组成员合并成立“家园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鼓励家长群策群力,参与和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以此将家长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为日后家园共育的深化开展做好铺垫。因此,笔者会在今后尝试使用这些方法的同时严格论证其可行性,避免让形式大于内容,以确保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