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阴县实验学校 董莺歌
在小学阶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常需要逆向思维,历年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六年级上册中利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抽象复杂,题型变化多样,这是比、百分数等许多后续知识的学习基础。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就要善借方程顺向思维优势,通过构建模型思想,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将来数学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一直采用算术法解决问题,当出现方程以后,由于受思维定式影响,又因用方程需要写设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过程略显烦琐,所以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到了六年级上册,需要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时,虽然倡导学生运用方程法去解决,但在解方程和检验这两个重要步骤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发现了规律,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也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这完全可以直接用除法解答。学生对此感到兴奋不已,原因是书写字数少,并乐此不疲地运用。但是,由于需要逆向思维,出错率还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建方程法解决逆向思维问题模型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但是模型思想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过程,获得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解决的同时,也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与感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感悟,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
利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恰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契机,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模型思想,并触类旁通解决更多逆向思维问题。下面就以“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为例,谈谈我在借助方程优势,引导学生构建模型思想的几点做法。
分数除法与乘法关系密切,方程法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寻找等量关系,让未知数参与列式,两者的解答思路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再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用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比如教学第38页例5:“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先出示与之有关的分数乘法题目,然后改编为例题,着重引导学生对“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进行分析与理解,使学生发现两题虽然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所不同,但单位“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也是相同的,可以根据它列出方程,大大降低思维难度,让用方程解决逆向思维问题的模型思想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教师充分利用线段图这一有力工具,通过数与形的一一对应,为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提供清晰的直观支持,助力用方程解决问题模型思想的构建。如在刚才例5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画线段图,虽然表示单位“1”的量(爸爸的体重)是未知的,也要先用线段表示出来,并把它平均分成15份,然后用另一条线段表示其中的7份(也就是小明的体重),并把条件和问题标注在线段图上,这样将数量关系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观察单位“1”、815和小明的体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确定等量关系,从而轻松、正确地列出方程来解答。同时,在平时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不懂就画图的良好习惯,防止机械套用格式,逐渐使方程解决逆向思维问题的模型思想深入人心。
在教学中,还要更加关注学生对算术法和方程法的选择偏好,明确不同算法的优劣,在潜移默化中让用方程解决逆向思维问题成为一种首选策略,发自内心地领悟方程魅力。例如:“大象每小时最快能跑35千米,比猎豹速度的12少20千米,猎豹每小时最快能跑多少千米?”如果用算术法解答的话,学生不太容易找到“猎豹速度的12”所对应的数量,而且对“少20千米”这一信息不知如何处理,经常有学生列错算式为:35÷12-20或( 35-20)÷12,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找准等量关系,利用方程解决的话不易出错,对方程顺向思维优势体验更深入。这样,学生就可以顺水推舟运用到解决更多逆向思维的题目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创设情景,合理增加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用方程的积极性。如:“有一粮仓,运走54吨粮食以后,余下的粮食的比原来质量的34少6吨,这个粮仓原有粮食多少吨?”,积累了一定学习经验的学生很容易找出等量关系,并设这个粮仓原有粮食x吨,轻而易举列出如下方程:“x-54=34x-6”,但由于方程两边都有未知数和已知数,如何正确解这样的方程成了“拦路虎”。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帮学生扫清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障碍,使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鼓励学生利用方程去“一网打尽”逆向思维问题,真正将模型思想内化于心。
总之,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充分把脉学情,抓住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这一有利教学时机,借助方程顺向思维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终身学习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