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深度学习理念,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展才华

2021-01-07 15:11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第二实验小学林金秀
天津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深度文本语文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第二实验小学 林金秀

深度学习是基于浅层表面的形式主义学习而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深度学习的策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这个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这正是语文学科属性的完美展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将语文教学停留在表面的字词句教学中,缺乏长远的教学目标,这不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精神成长。

一、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深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挑战欲。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它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并能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探究文本思想。挑战,就要有一定难度,每个学段的学生需要的任务难度不同,难度从低到高应该具有梯度性。任务驱动教学需要经历唤醒和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出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感到乐趣和成就,而且任务设计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策略,要使学生能在任务的每个阶段都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例如,在《落花生》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充满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任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展开,“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安排了几个任务,如果你们可以顺利完成挑战,闯关破门,那么我就会给予你本周闯关大王的封号,谁想得到这个封号?一起努力吧!”学生们热情高涨,“任务一,谁能给大家快速讲述这个故事?任务二,谁能找到文中的中心句?任务三,列举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在这样的挑战和诱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都可以得到足够的保障,这也为深度阅读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深度学习中,只有学生乐于迎接教师的挑战,教学活动才可能继续下去,教师应立足文本与学生心理,设计好任务实施的计划,让学生在强烈的参与情感下阅读文本,思考内涵,感悟品质。

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此,只有学生经过了自己对于文本的思想沉淀才能再次审视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使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都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追问、生成提问、学生自主提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深度学习中自愿完成任务。例如,在《将相和》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依从学生的内心实际,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了解文本中人物的思想特征。“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与历史亲切对话,在文章中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人格特征。你们有没有兴趣与老师一起重温那段历史?”学生挑战欲被激发,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廉颇和蔺相如谁的官职大?官职大的人为什么要忍受别人的羞辱?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对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在教师连续的发问中,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了深入的了解,理解力和感悟力都可以获得提升,阅读渐入佳境。当然,思考需要问题的指引,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层递性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能逐渐深入到思想最深处,从而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践。

三、注重实践,引发学生体验乐趣

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候不再困惑。就小学语文学习而言,听说读写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而这些能力如果不应用于实践,那么语文学科教学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和意义。深度学习具有发展性,故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实践力为目标,让学生主体在语文课程活动中不断进步。例如,在《四季之美》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文章中共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景,“同学们,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优美的词语,它们营造出来的一种意境令我们神往,在感叹美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四季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未改变,但是你却没有发现它竟然是如此之美。今天,老师就留给大家一个任务,今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或者去自己家周围的公园或者田野里,观察你身边的季节美景,写出季节的典型景物,用美好的语言去描述它!”这样的实践活动带给了学生别样的体验,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在附近的田野、公园中的找寻着季节的美好画面,由此观察能力、审美情趣都在无形中获得了提升。为此,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感悟生活的美好,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不会只停留在赏析几句优美的句子了,而是在思想上获得了与文本精神极大的认同感,这将是语文深度学习的关键。

四、深度感悟,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深度不仅仅是知识的迁移,更是思想的深化和内省,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最大的成就应该是思想品质的发展,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的时候,就是精神与之产生共鸣的时候,那么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小学阶段,深度学习尤其必要,可以锻造学生的品质,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和感悟的习惯。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取深度学习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篇文章中,渗透着一种民族责任感,有的教师会认为小学生年龄还小,社会责任对他们而言太过苛刻,其实这是教育的误区,在这篇文章学习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正是这样的少年担当。“同学们,圆明园曾经那么宏伟,今非昔比,它如今废墟一片,在阅读完文章,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会这样?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能为我们的国家发展做些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探究中,学生开始有所迷茫,“老师,我们也这样有用吗?建设国家不是大人的事情吗?”立刻就有同学开始质疑,“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你现在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做人之道,你们就是在积蓄力量,社会变得美好,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学生,我们同样需要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了发展,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开始产生社会责任意识,在问题的思考中获得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正是深度学习的效果。其实,深度学习中,教师更应该看重学生的思想品质,更应立足学生的心理实际,鼓励学生尝试从未经历过的体验,在思想上引导他们,使其积极乐观向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质疑,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助力,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出文本中的思维之火,点燃每个学生热切学习的心,以他们的精神需求与发展作为教学的依据,让他们的自主性更强,学习意识更浓,让他们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战胜自我。在深度学习中,教师关注学生主体的思考和感悟能力,让语文课堂因深入的学习而更有韵味,学生因深度学习而更聪颖和美好。

猜你喜欢
深度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深度观察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