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市黄山实验初级中学 李慧云
■山东省邹平市梁邹实验初级中学 刘 亮
在学校日常工作和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应试教学和素质教学两者的比重权衡上,学校过于重视应试教学带来的效果,对班级管理工作和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投入足够的管理经费、不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导致优秀传统文化、优良道德品质等对学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德育得不到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上只是单纯地说教,这种方式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未免太过于枯燥无味。用“灌输式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德育和班级管理,照本宣科,不进行师生互动,学生自然对德育方面的学习没有兴趣。
此外,目前部分初中班主任自身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积极性不高,设计管理方案和组织活动时敷衍潦草,对于德育知识不能联系实际作具象化理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不能把文化知识内容和德育内容有效融合,学生对家国大爱这种抽象的情怀不能感同身受,很快便对教师所讲内容失去关注。
初中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要的措施便是学校和教师转变管理观念,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重视起德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德育的投入。具体表现为:开设专门的德育课堂,专门安排德育教师为学生授课;定期组织德育活动,例如传统文化征文活动、思想道德感悟演讲活动等;邀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优良道德人物或者法制人物开展讲座。只有学校首先呼吁重视起德育,学生才能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班主任教师不能只是通过口头方式进行德育,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例如创新教学方案,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可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实际经历用心设计课堂教案,从问题的提出到师生的互动讨论再到问题解决,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教学逻辑体系,把学生当作德育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把德育融入日常行为中。
以民族精神的学习为例,通过引入民族英雄,如黄继光的“舍身为革命”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观念的转变意味着教师要转变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同于其他学科,思想道德文化、理想信念方面的学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的认识人各有异、不拘一格。教师要做的是在学生似懂非懂的时候及时进行引导,为学生铺垫文化背景,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联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问题的提出者和疑问的解答者,动脑思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如何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案的创新,如何培养学生接受能力和共感能力,才是教师应当关注的德育中的正确价值导向内容。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管理的要求也是能够有效实现管理效果的手段。如果只是空讲理论,学生不想听,也记不住;教师教得累,没效果。例如,在管理过程中,引入社会热点话题,比如针对“小悦悦事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遇到这种事件,是该帮还是不该帮?”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只有面对这种实际社会问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再以“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话题为例,班主任教师首先要向同学们解释,不要过度相信网络传言,助人为乐作为传统美德理应大力弘扬。从法律上来讲,在监控设施较为完备的现在,扶起老人不会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从而激励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能帮则帮。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让学生通过模仿其外在行为来调整自身行为,接受思想道德、文明行为的熏陶。正如《论语》所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讲述榜样的力量。班级管理不是让学生形成一个易于控制的整体,而是在智育之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包括但不限于人品、德行和传统美德教育。除了在管理中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之外,学校还需组织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本人在活动中锻炼培养综合素质。例如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参加集体组织活动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再如看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基于地缘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塑造传统文化学风、培育学生文化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精神文化进步,因此课外教学不可或缺。
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体的信息化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入初中课堂。多媒体以其交互性、多维性、集成性的特点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将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认知方式结合起来,变革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把枯燥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较之前单一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可引进多媒体教学方式。例如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播放学生打架的视频画面,警示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也鼓励大家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制止,主动营造班级友好氛围。此外,在信息时代,能否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也是班主任能否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班主任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视频资源,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视频等,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除了课堂教学这一直接途径之外,家长的课下协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和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对学生直接影响大,如果家长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文明守则,那学生自然会在家长的有效影响下规范自身的行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收效甚微的情形下,家长的文明行为可以有效带动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补充作用。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培养乃至社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通过德育促进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同步发力,让素质教育真正渗入初中生的成长历程,塑造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