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赣抚平原灌区发展方向

2021-01-07 12:34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水价用水水资源

付 捷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南昌 330096)

0 引 言

灌区于1958年5月开工建设,1960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62年历史。东、西干渠总长100.2km,宛如铺展在赣抚大地上的绵延巨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水资源在农业占用比例呈下降趋势,环境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比例却在逐年攀升,灌区改革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1 灌区建设与管理概况

1.1 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

灌区自运行以来,历经多次升级改造。其中,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于1997年启动,累计完成投资4.08亿元,柴埠口、焦石、天王渡、岗前、王家洲等5座水闸被鉴定为病险水闸,除王家洲防洪节制闸以外,其它四座水闸均已完成除险加固,完成投资6067万元。解决了关键骨干工程“病险、卡脖子”等问题,有效遏制了灌排效益衰减,夯实了灌区发展基础。

1.2 加强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有序推进

灌区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专业人员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灌区的专管机构分成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省赣管局”)、县(市、区)管理局(站)和乡(镇)供水站三级。

2018年12月起,省赣管局及各县(市、区)赣管站局先后通过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考核验收,省赣管局达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一级标准。

1.3 抓好项目储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2020年1月,我局组织编制了“十四五”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7月份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审查,已报请水利部复核,项目可望于明年开工建设。

2 赣抚平原灌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不强

传统灌溉方式占据较大比例,与现代农业耕作措施结合不紧密,无法很好地契合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尤其是在一些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上使不上劲。大力推动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对现存的灌溉方式、灌溉水源与灌溉设施布局进行优化、改造和升级十分迫切。

2.2 灌排设施建设标准不一致

自1997年启动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病险水闸改造,每处工程需要不断的加固、续建、配套与改造,无法以统一标准、一次建成、长时间使用,维修养护费用大。大量的田间渠(沟)系,因缺乏有效的资金、技术支持和行政监管,农田高标准率低、生产集约化率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

2.3 用水矛盾加剧

灌区实行按亩收费,节水意识差,加上灌区群管组织不力,造成上游大水漫灌、浪费严重,下游无水可用,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协调管理难度大。

2.4 化肥农药流失和面源污染

不合理的灌溉使水利用率不高,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84,致使灌溉后排水量增加,加之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导致农业源头污染问题加重、土壤质量下降、水质污染风险等级上升。

2.5 工程管理还比较粗放

通过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以来,省赣管局及县(市、区)管理站(局)的工程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改进,但与水利部提出的工程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

3 赣抚平原灌区建设管理建议

3.1 提高灌区支撑保障能力。

赣抚平原灌区已基本形成了可靠的水源和引、输、配水渠道系统和排渍道、田间排水沟道及圩垸系统的灌溉排水区域。灌区现代化就是将生产、生态、生活和景观相结合,城镇和农业与工业发展相统筹,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形成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灌区。

从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来看,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商品化率不高。必须以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来增强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和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定不移走灌区现代化建设路线,巩固现代农业基础,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1]。

3.2 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获批立项之后,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力争建一个工程,成一处精品。

3.3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区干渠工程水价基本上实行政府定价,具备条件的可通过供需双方进行沟通协商,按照有利于促进节约水资源、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和产业正常发展的原则协商定价;灌区末级渠系应该逐步推行协商定价。供水价格逐步调整,力争3-5年内供水水价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之后适时动态调整。

探索实行分类水价。结合用水地区实际情况,对农业、工业、生活、环境等用水类型进行分门别类,在最终用水环节实施分类水价。根据使用水量、生产效益、产出价值等,分别合理确定水费价格,例如产出价值较高或需水量大的养殖用水可以高于其他用水类型。探索建立以城补乡、以工补农的价格机制。

完善水费征收机制。用水实行计量收费,骨干渠道中全部实现斗口及以下供水计量,末级渠系需根据管理需要进行细化计量单元。建立农业水费合理分摊机制,农业水费可以向用水户计收,也可以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支付规模按区域农业用水量与运行维护水价水平确定。

3.4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守护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2]。

3.5 推行水利工程养护购买服务模式。

在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方面,要大力探索创新购买服务、管养分离等多样化的运营管护方式,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4 结 语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灌区管护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管护效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灌区管理单位直接承担的灌溉工程维护养护等事项,按照合理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资质的社会力量或事业单位承担,通过合同约定等方式由管理单位向其支付费用。

猜你喜欢
水价用水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基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灌区终端水价测算及分析
节约洗碗用水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佩:为半干旱地区集聚水资源
中国各城市水价都在涨
中国水价改革的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