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1-01-07 13:06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体育产业校企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国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产教融合也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新的办学理念与体制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对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是地方高校与社会融合,培养适用于当今社会的精准性人才的重要战略方针。通过对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期对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界定及关系梳理

1.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指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生产要求与生产工艺密切结合,在教学课程开设与教学模式上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思维方式,将学校的学习与企业中的工作充分融合在一起,实现高校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企业获得实用性人才的双赢效果。高教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目标与创新措施就是产教有效融合,教育与企业产业相互融合,上升为高教的核心教育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适用型人才的重要发展目标,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基础。

2.产教融合对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产教融合能将学校教育和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职业之间、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得高校可以培养更适合当今职业发展的学生,企业也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此教学方法是目前高校重要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之一,它符合社会对于高校创新办学体制的要求。一方面,该方式对于目前社会要求的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想要达到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也需要产教融合。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如今校企合作时学校热而企业冷的状况,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

二、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特点

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效应在近些年中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当我国的经济形式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时,体育产业经济却一直维持着稳定的上升趋势,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二,地区体育服务业在地区第三产业的占比份额显著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稳定发展的体育服务业对体育产业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调节的作用。当然,区域体育产业也存在着一定瑕疵,虽然区域间的体育发展差距在不断减少,但是阶梯差距分布的现象却是一直存在且从未有所改变。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我国的东部地区在发展规模方面还是有较大的优势,而近些年,中西部地区在发展速度上一直处于领先,这也说明,中西部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体育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上升而发展迅速。以湖南为例,市场对健身指导咨询人才、休闲体育经营开发人才、赛事策划人才、体育品牌经营管理人才等需求量大。将来,体育产业通过科学的指引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体育相关产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创新,将体育产业的分红利润充分释放出来,让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良性快速发展,进一步确保产业高效发展。

三、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设计亟待创新

目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依旧深受传统化教学影响,对于体育生专业技能学习还是按照运动员式的教与练,学生技能提升空间越来越局限。同时,专业教师校内基础课程教学任务也不轻松,没有专门的时间去了解当代学生的年龄心理与发展特点,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接触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至于体育专业教学观念传统老旧,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缺乏创新,体育专业人才稀缺。目前一部分高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与现存的社会现状不能互相融合,学生还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学习任务还是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导思想,学生不能明确其学习目的,专业学科课程开设和教学设计依旧陈旧,与当今社会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互不适用,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活动脱钩,不能真正起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产教融合是否能够良性高质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是教师队伍的素质,高校教师普遍具有观念束缚、思想局限、理论薄弱、经验不足等短板,受传统精英教育、学科教育惯性影响,缺乏企业单位实践工作经历,对学生实践应用指导力不从心。而校企合作中企业导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再加上自身工作繁忙也无法给予实习学生切身实地的指导,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的双师指导实现困难重重,教师队伍素质达不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

(三)课程体系设置亟待优化

体育专业教学设计与体育行业关联不密切,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地方高校普遍倾向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建设,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是理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能力的教学,专业必修课比重较大,非体育类的专业课程比重较少,缺乏“应用型”课程理念建设与设置,也未能根据区域体育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教育部要求地方高校转型改革,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区域生产活动、社会经济服务,然而目前我国在就业压力日趋凸显的社会中学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也没能和区域体育行业紧密结合。

(四)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亟待全面

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产教融合要求地方高校着重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素质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宣传推广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人才。然而目前地方高校还是过多的注重成绩和结果,不看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掌握与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体系难以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五)政策导向性亟待完善

据调查,地方高校教师对学校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的认可度普遍较低,多数认为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政府部门作为高校的投资者,希望高校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发展培养专业型人才,因此教育部针对高校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文件内容对企业提供给学生及教师实践经费问题上有做出明确规定,但鼓励与激励机制并不完善。文件下发后并未得到落实,再加上企业自身发展应接不暇,直接导致校企合作渠道不通畅,企业对于高校教育过程参与积极性缺失,很难投入精力、人力、财力参与人才培养。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策略

现如今高校与社会息息相关,大学生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高校教学实践将越来越直接服务于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区域体育产业特点,以培养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专业型人才为目标。地方高校只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与督促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与方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大学生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1)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契合度。地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在进行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教育实习环节,突出能力应用,强调技能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学科基础”与“企业应用”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与体育企业、俱乐部、健身行业协会等充分合作,联合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实验实践中心、校外实习基地三级平台,校企共同开发体育产品项目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学校与企业以多种途径、多种模式以及全方面的紧密相连的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共享各自文化与成果,达到学校与企业共同办学、共同培养人才以及合作就业的目的。争取行业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提供足够的适合的实习岗位,同它们共建开放式、多功能、多元化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和教师参与各类体育行业交流学习,形成高校老师与学生共同深入企业的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实习实训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工作,提前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真正实现专业与行业的有效结合与对接。

(2)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相关体育行业内引进专项人才来做为产教融合教学的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专业教师等参加集体研讨,针对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现实需求,专业课程的设置构建是针对有效的人才培养为基础的,形成由行业导师负责的体育行业教育与学校专业教师负责的专业技能训练、体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双导师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培养条件和发展平台,从而实现“产教研”+“校企合作”的有效融合。针对有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要合理做好教师素质培养,提升教师整体工作效率,积极引进兼职教师,鼓励校企合作科研课题申报。产教融合首要任务是地方高校须提高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应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结合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目标,对体育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师资配置进行合理优化,提供多方面的学术交流和专业领域的论文研究平台,开拓视野,创新观念,强调终身学习,鼓励体育教师不断完善与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在探索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还能够很好的兼顾课堂教学,以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运动训练能力,培养专门性体育专业人才。

(3)建立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专业布局,形成“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布局与地方体育产业结构相匹配,力求所构建的专业能符合均衡的人才供需结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随时根据产业的要求调整现有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大力支持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将企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培训中,使学生不仅具备必要的体育专业知识同时也拥有较强的行业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要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在如今就业压力日趋加大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社会短缺的健身、游泳、瑜伽等体育专业社会指导员以及健康营养康复师等人才纳入培养方案。根据地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岗位的需求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应该和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此了解目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制定出一种学校、学生和老师以及企业等各方都认同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新模式,并且在此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总结出此模式的经验,不断优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

(4)构建过程取向与主体取向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采用知识答辩、笔试与答辩相结合、撰写论文、教学技能比赛、提交策划书、创新研究成果等多种考核方式。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改革期末测评为过程评价,重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知识的最终掌握,变单一的测评为多元化考评,注重过程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习更具目的性,更能适应社会竞争的需求。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体育实习人才培养考核双评价模式。对学生(实习生)进行学校+行业双主体评价,定期反馈学生(实习生)在校、企的表现,共同监督,时刻进行过程干预指导,完善校企“双评价”制度。使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对象更能符合社会的需求标准,获得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不断增强自身人才培养实力促进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5)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政府保障体系,地方高校提供体育专业人才,企业提供实习场所、资源、设备等硬件资源,政府提供政策的激励和资金的扶持。政策上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大教育经费的保障和投入,既可以提升教师的技能和科研能力也能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密切校企合作,提高社会参与度。鼓励校企项目合作,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在合作项目中,资源共享,双导师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保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确保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面向社会需求持续稳定输出。

五、小结

作为教育者应把当下平凡的教育事业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将获得十足的动力。遵循体育产业发展规律,满足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构建特色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体育专业服务地区区域发展。地方高校应肩负起为国家、民族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重任,积极投身产教融合事业,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产教体育产业校企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