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届运会4年一个周期,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在“十四五规划”新时期,如何总结经验规律、开拓创新、科学的保障运动员顺利成长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综合体育运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运动生理生化、运动营养、运动心理、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等),并结合运动队的训练实践,多角度、多层次对青少年运动队届运会周期备战工作进行研究,探索青少年运动队备战届运会“科医保障模式”。
身体机能监控包括生理、生化两个方面工作,通过监测生理、生化某些指标来判断训练对运动员机体刺激程度、机体恢复程度和探讨引起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的原因,为预防运动疲劳和损伤、运动员机能状态调整、制定训练的计划安排、提高训练效果等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监控主要采用最大摄氧量(VO2max)、团队心率和血乳酸三个指标。方案细则:每隔3 个月及冬训、夏训前后进行VO2max 测试,纵向比较,为阶段性训练效果评价和训练计划制定提供参考;并确定运动员最大心率和无氧阈心率,为单次训练监控或对抗性比赛提供参考。单次训练或对抗性比赛监控采用团队心率测试系统和血乳酸指标,从准备活动开始监测,强度为最大心率的80%;测试训练或比赛中、后即刻及半小时后血乳酸值,监控强度及身体机能恢复情况。
结果有效评价阶段性训练效果和制定训练计划。VO2max的遗传度较高,为93.4%,通过后天训练可提高20%-25%,可训练性相对较小。阶段性训练前后对比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训练后有一定提升,说明阶段性训练效果良好,训练计划制定科学合理。VO2max 是衡量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优秀运动员通过一个届运会周期的训练培养后能达到什么水平?可为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通过对20 名(男子10 名,女子10 名)国家青年队手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水平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优秀青少年男子手球运动员相对最大摄氧量水平(ml/kg/min)为69.607±4.565,其中最高值为75.042;女子相对最大摄氧量水平(ml/kg/min)为56.170±4.616,其中最高值为64.608。此外,进行有效训练和比赛强度监控。通过对6 名主力队员(守门员除外)某日常训练课的心率监控情况,心率基本在70%最大强度以下;队内对抗比赛的心率监控情况,80%最大心率强度以上的达到了30%左右,明显高于平时训练,真正比赛中应该会更高。队内对抗比赛的血乳酸监控情况,赛中(中场休息即刻)血乳酸平均为6.38±2.62mmol/L,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存在差异,底线最高,边锋其次,其他位置相对较低;赛后(即刻)血乳酸水平为4.27±1.39mmol/L,相比赛中的剧烈对抗,血乳酸水平有所下降;赛后半小时血乳酸水平为2.45±1.67mmol/L,恢复正常水平,说明运动员适应对抗比赛强度。以上结果表明,青少年手球运动员比赛强度在80-90%最大心率,血乳酸水平最高在10mmol/L 以上,赛后半小时可恢复正常水平,不同的位置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日常训练参考标准。团队心率监控系统和血乳酸测试可以作为手球等集体项目的日常训练监控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对运动员训练强度的监控上,能够及时让教练员了解监控的每位运动员的即时强度和整堂训练课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以及训练后身体机能恢复情况。
生化监控主要采用血红蛋白(g/L)、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容积(fL)、血尿素氮(mmol/L)、肌酸激酶(u/l)五个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容积为运动性贫血判定指标,血红蛋白<120(女子<110)、红细胞压积<36、红细胞平均体积<86,判定为运动性贫血[1]。血尿素氮为衡量运动量指标,肌酸激酶为衡量运动强度指标。方案细则:每隔3 个月及冬训、夏训前、中、后进行生化指标监控,对运动员进行阶段性身体机能监控,确保运动员身体机能正常;单次高强度上量训练前、后及调整期结束后进行生化指标监控,评价训练效果和运动员身体恢复情况。
结果有效进行阶段性身体机能监控。通过对某阶段性训练后运动员的生化监控结果,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和血尿素指标均正常,说明运动量的安排科学合理,运动员能承受当前运动量。部分运动员肌酸激酶偏高,可能运动强度对于个别运动员过大或有运动损伤的风险、甚至出现运动损伤,此时应适当调整训练强度。生化监测可有效监控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并为训练计划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有效评价单次高强度上量训练效果。通过对单次高强度上量训练生化监测结果,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和血尿素指标均正常,运动量的安排科学合理;肌酸激酶指标全部超标,经询问,运动员未出现伤病,调整期后各指标恢复正常,说明该次上量训练效果良好,运动员得到训练,又未出现伤病。生化监测可有效评价单次高强度上量训练效果。
营养调控主要包括赛期(赛前、赛中、赛后)营养品补充、日常训练营养品补充及运动性贫血的营养品补充三方面:
手球是一项对抗性强、攻防转换迅速的运动项目[2],比赛时能量消耗巨大,营养品补充对维持高水平运动和促进机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赛期营养品补充类型:赛前半小时补充能量泵,快速供能,促进机体进入比赛状态的速度;赛中补充葡萄糖复合固体饮料和多维矿物质泡腾片,一袋加一片与500ml 水冲调饮用,补充运动中消耗的糖和流失的电解质,提高运动耐力、防止抽筋;赛后半小时补充乳清蛋白固体饮料,促进机体蛋白合成和肌肉生长;晚上睡觉前服用1 粒玛咖压片糖果,减少肌肉分解、消除疲劳;早晚各一粒番茄红素软胶囊,随餐食用,消除自由基抗氧化,修复损伤肌肉细胞,提高免疫力。
日常训练营养补充主要以糖、电解质为主,训练中、后补充葡萄糖复合固体饮料和多维矿物质泡腾片,一袋加一片与500ml 水冲调饮用,以补充运动中消耗的糖和流失的电解质。
运动行贫血的发生率在青少年中较高,尤其是青少年女子运动员。手球项目攻防转换速度快、对抗激烈,随着运动强度、运动量的增加,手球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概率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训练状态。运动性贫血的营养补充主要以Fe 包衣型压片糖果、康比特比特铁两种营养品为主。具体服用方法:Fe 包衣型压片糖果一天一粒,早上随餐服用;康比特比特铁一天三次,每次1 粒随餐服用。服用周期:8 周以上,直至运动性贫血指标达到正常水平。
通过对一个届运会周期(4年)的伤病统计,结果显示,手球项目主要发生伤病部位有踝关节、膝关节、腰背部和肩关节,占比超过百分之七十;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有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挫伤,占比超过百分之六十。
运动损伤的预防主要包括日常预防性训练和赛前的贴扎预防两方面:
1.日常预防性训练
日常训练期间每月一周、一周五次,利用晚上时间对易发生运动损伤部位进行预防性加强训练,晚上不影响正常训练,又是在一天训练结束后运动员疲劳期,更易实现干预训练效果;赛前一个月,每周 3-5 次。
2.赛前的贴扎预防
赛前进行伤病统计,包括伤病已康复队员,对有伤病的或者曾经有过伤病的部位,比赛期间采用肌效贴、弹性绷带等进行贴扎预防。
青少年运动员心智还不成熟,心理波动较大,特别是大赛前。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针对赛前运动员心境状态进行监控测试。方案细则:采用POMS(心境状态测量问卷)量表对运动员赛前一个月的心理状态进行监测分析,每周1 次。POMS是一种研究情绪状态及情绪与运动效能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工具[3],根据POMS(心境状态测量问卷)量表测试结果,可以准确的了解到队员的心境状态,并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心理辅导和干预,消除队员消极情绪。
运动员常见心境状态问题有怯场(不自信)、赛前焦虑、过于紧张、过度兴奋。主要原因有某场比赛或某阶段训练表现不好、实力不够或性格内向;主力队员,得失心很重、性格开朗、体格高大强壮,急于表现自己。解决途径:以私下聊天方式进行鼓励,如表扬其某场比赛某个进球很棒,告诉他队伍需要他的优异表现;集体开会的时候让其代表发言、赛前单独进行强化训练,让其感受到自己到重要性;赛前活动准备接力呐喊,缓解紧张情绪;赛中教练员控制节奏,引导队员一分一分打,不可急躁,给队员树立“打出水平,输赢无所谓”观念;作为典型进行“批评教育”,如某场比赛表现不佳,过于冲动,引导其稳步前进。结果问题得到改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本研究通过几年的探索,根据专项特点、综合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运动实践,从身体机能监控、营养调控、运动损伤防治和心理监控四个维度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攻关与服务体系,初步探索了青少年运动队备战届运会“科医保障模式”,进一步完善了“训、科、医、管一体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体系。提高了运动队科学训练水平,从而为届运会取得佳绩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