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地狱
——庞德《比萨诗章》中的“泰山”

2021-01-07 11:38刘冠成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诗章庞德比萨

刘冠成

(泰山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一、庞德及其《比萨诗章》简介

(一)埃兹拉·庞德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美国著名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英美意象派和新诗运动的领导者,他的思想和诗歌创作,对于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至深。

庞德被艾略特称作“我们这个时代中国诗的发明者”,在20世纪,很难找到另一位像庞德这样热爱中国文化,不遗余力地向西方推荐中国的诗歌艺术和儒家思想,并将之运用在创作中的文学家。庞德笔下的中国文化,摆脱了传统西方对于中国器物“奇技淫巧”的猎奇心态和“欧洲中心主义”偏见狭隘的刻板印象,已经上升到对于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而且庞德依靠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天才般的想象,进行了创造性的误读,这种“误读”,有些是啼笑皆非的错误,有些却从另一种角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阐释,发人深省。

庞德曾在认真研读法译本《四书》后,发表了两篇文章公开赞扬儒家文化,“他盛赞孔子在追求精神乐趣的同时认同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因而更为博大、开放,优于狭隘的基督教文化”①钱兆明.中华才俊与庞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庞德从来都不是一个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所谓“东方主义者”,在读过理雅各的英汉对照本《四书》之后,庞德非常不满这个译本,因为译者是英国传教士,其中套用了太多基督教的词语,只要有不符合基督教价值观的地方,便要大加批驳一番。为此,庞德自己着手翻译《四书》以及《诗经》。除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佛道两家以及法家经典《管子》,也引起了庞德极大的兴趣,到了晚年,庞德甚至开始研究纳西族文化,这对于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更别说庞德是一位美国人。庞德的代表作《神州集》和《诗章》中处处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因子,从意象的选取到思想内核的表达,无不体现着庞德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但这种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又是错误的,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只属于庞德自己。

(二)《比萨诗章》

《诗章》(Cantos)是庞德的代表作,这部皇皇巨著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类似于歌德的《浮士德》,青年时期的庞德便有了写作计划,经过了几十年的内心探索和外部的风云变化,庞德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如此,《诗章》反映了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其中所包含的东西方各种文化因素,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西方知识分子在“荒原”之上重建天堂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章》与荷马《奥德赛》、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和但丁《神曲》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核上都是相通的,他们都是主人公在人生旅途的中段迷失了自我,穿过一段幽暗的森林,经历地狱、炼狱的考验,最终到达天堂,获得新生的经历。这段“灵魂上升之路”不仅是属于庞德的,更是20世纪欧美知识分子们共同的选择。

《诗章》,这部史诗一般的巨著共有117章,内容包罗万象,根据其内容特点的不同,后世研究者将不同章节分别命名,《比萨诗章》便是其中的第74-84章节。这一部分写作的地点非常特殊,是在二战期间美军在意大利比萨所建立的一所监狱之内。这所监狱全称是USArmy Disciplinary Training Center,关押各类重型犯。庞德于1945年被美军以“叛国罪”的罪名关押于此,半年之后接受审判,但因“患有精神疾病”被送往美国圣·伊丽莎白医院接受精神治疗。《比萨诗章》便是写于这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地狱”之中。

庞德思想成分极其复杂,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只要符合自己对于世界的想象便拿来为我所用,但很多时候只顾得表面相似,却疏忽了本质的不同,最后只落得貌合神离的结果。庞德的亲法西斯主义和反犹思想正是这种想法的体现。由于这种价值观的引领,导致庞德在二战开始前及二战期间做出了一些违背普世价值的事情,歌颂美化法西斯政权,宣扬极端反犹主义,这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正如庞德的精神偶像但丁背叛自己的家乡佛罗伦萨那样,庞德也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和同盟国,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著名的诗人。庞德是一位奇男子,却不是一位伟丈夫。

庞德思想最核心的是西方的新柏拉图主义和东方的儒家思想,其他各种纷繁复杂的思想都是基于庞德对于这两种思想的理解。无论是新柏拉图主义还是儒家思想,都是在强调“秩序”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这也是庞德所最为看中的。由于过于强调“秩序”的重要性,法西斯政权的极权主义和威权统治便被庞德看作是社会管理的范本。庞德亲法西斯主义思想最主要的表现便是他对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领袖墨索里尼的推崇,庞德认为墨索里尼是当时的伟大统治者,比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弗逊还更为高明,拿庞德时代美英两国最近几届的统治者与之相比,都是在侮辱墨索里尼。不仅如此,庞德还将墨索里尼作为孔子精神和思想的继承者。在《比萨诗章》中,庞德这样写道:“而孔子‘诚’的确切定义/传递给西格斯蒙多,/再传递给杜乔、祖安·贝林,或传到罗马外台伯区新娘教堂,/那有拼花图案的基督新娘教堂,/直传到我们的时代/神化的帝王”,①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5.孔子的思想传递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品那里,又传递到了庞德时代的“神化的帝王”,这里“神化的帝王”指的便是墨索里尼。

错误的思想引出了错误的行为,庞德对墨索里尼和法西斯政权的支持使他在二战期间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罗马向美国发表广播,支持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这些广播中,庞德并未谈及“法西斯主义”,只是在广播中论述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内容无所不包,政治、经济、文化,言论煽动性极强,耸人听闻。比如攻击资本主义社会现行经济政治体制和领导人、美化法西斯统治、宣扬反犹主义、屠杀犹太人等等。庞德在广播中的妄语就连意大利政府都怀疑他是不是美军派来的双面间谍。庞德像个被大人忽视想法的孩子一样,跳着脚歇斯底里,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当然,最后也是因为这种表现,庞德被确诊为精神疾病,免于刑罚,被无罪释放。

在墨索里尼被曝尸之后,庞德在意大利拉帕洛的家中被游击队逮捕,匆忙之间,庞德只拿了理雅各译本的《四书》和英汉词典便被带走,最后被关押在比萨美军劳改中心,他在这里被囚禁了六个月,《比萨诗章》便是在这里写成的。

据当时的守卫威廉斯回忆:“庞德的孔夫子书一直跟他形影不离,他读上几个小时,或干坐着梳溜他那蓬乱的胡须,瞧着比萨路上的行人或偶尔的一只白牛”①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263-264.,庞德在笼中岁月中,抬头便能看到亚平宁山脉的最高峰,低头便是《四书》,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将眼前的高山与孔夫子的“泰山”画上等号。“泰山”这个形象在《比萨诗章》中多次出现,成为非常重要的意象,“纽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Richard Sieburth用四个关键词概括了《比萨诗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招魂术’(Nekuia)、‘行为’(Action)、‘泰山’(Taishan)和‘库忒瑞’(Cythera)”,②胡 平.庞德《比萨诗章》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17、18.“Sieburth说,‘庞德把它比喻为泰山,是以此来纪念孔子的故乡’。庞德认为‘泰山在中国人想象中控制着人类的命运,是神圣的’。泰山象征着一种拯救力量和自然秩序。”③胡 平.庞德《比萨诗章》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17、18.在《比萨诗章》中的“泰山”随处可见,“从死囚室仰望比萨的泰山/如同仰望加多纳的富士山”“从泰山到日落/从卡拉拉石头到斜塔/今日秋高气爽/喜迎万福观音菩萨”“如舜在泰山上/在祖宗的庙堂里/如同神迹初萌”等等不一而足,甚至可以说,《比萨诗章》中出现的“山”,除了特指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在指涉泰山。“泰山”成了庞德向往的精神家园,是他灵魂栖息之所,美国学者杰夫·特威切尔-沃斯在为《比萨诗章》作的导读中,便以《比萨诗章》中“灵魂的美妙夜晚来自帐篷中,泰山下”这句诗作为正标题,可见,“泰山”在研究者们的笔下也成了庞德研究公认的文化符号。

“泰山”在《比萨诗章》中有着天堂和地狱的双重属性,这也能证明庞德思想的复杂与矛盾性。庞德基于新柏拉图主义和儒家思想对于神圣和秩序的追求,使他在苦厄之中用想象中的“泰山”重构了自己的精神天堂,当然在双重折磨之下也自然而然想到了存在于维吉尔、但丁经历中的痛苦的地狱。

二、天堂

(一)新柏拉图主义

前文提到,庞德的思想成分非常复杂,有人评价道:“庞德的‘宗教’思想从各种神秘宗教和神秘运动中挑选元素,组成了一团马赛克。这团马赛克似乎是由随机选择的比例拼接而成。”④Demetres P.Tryphonopoulos.The Celestial Tradition:A Study of Ezra Pound's The Cantos[M].Waterloo: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1992:1.但是拨开表层的迷雾,你会发现对其影响最深的莫过于西方的新柏拉图主义和东方的儒家思想,这两种思想,一东一西,共同构成了庞德的价值观,而再深入分析的话,会发现所谓东方儒家文化,不过是恰好满足了庞德基于新柏拉图主义对于世界的想象。

新柏拉图主义大约于公元3世纪产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是古希腊末期最为重要的哲学流派。该流派主要是受希腊哲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双重影响,奉柏拉图为祖师爷,继承并发展了其“理式说”,并且对接下来的中世纪神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柏拉图主义的继承者,新柏拉图主义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式说”,并将之升格为宇宙一切之源的“太一”。“‘太一、理智、灵魂’是有等级的三位一体。第一位的、最高的、首要的或者最终的本体是‘太一’。太一是万物之父,它创造万物,但不是万物中的一个”。①胡 平.庞德《比萨诗章》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27.

新柏拉图主义的三位一体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非常相似,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基督教上帝的三个位格是平等的,但在普罗提诺那里,这三种实体有主次高低之分;第一实体最为完美无缺,第二种和第三种实体则源于第一种实体。绝对的神是所有存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就是神意的意思。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的流溢,在这些流溢物中,有的比较接近本源,有的则远离本源”。②谭立铸.柏拉图与政治宇宙论——普罗克洛斯《柏拉图<蒂迈欧>疏解》卷一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3、138.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理智与灵魂”是存在等级区分的,离永恒的“太一”越近就越完美,“在存在的阶梯上越往下走,就越不完善、繁杂、变化和分散。每后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它的摹本、阴影和它的偶然性。但是,每后一阶段都努力追求较高的阶段,转向它的泉源,从它的先行者那里找到它的目的或目标”。③谭立铸.柏拉图与政治宇宙论——普罗克洛斯《柏拉图<蒂迈欧>疏解》卷一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3、138.

新柏拉图主义所强调的是“秩序”,而且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希腊道德理论都怀有秩序、和谐和调和的理想,人应该服从理性的约束、克己、对待一切事物都守中庸之道”,④梯 利.西方哲学史[M].(增补修订版).葛 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22.所以,庞德和那些“流放者”和“迷惘的一代”一样,都在追求拯救西方社会“秩序”的方法,古希腊的新柏拉图主义正中其下怀。从这一点上来说,庞德后来为何又追求讲求“秩序”的儒家思想就不难理解了。信奉柏拉图主义的庞德此时虽身陷囹圄,但面对着他心中的“泰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穿过“地狱”“炼狱”,使灵魂上升,直达山顶上的“天堂”。

在《比萨诗章》中,庞德多次用“光”这个意象来象征新柏拉图主义对于“秩序”的追求,这来自于新柏拉图主义中的“放射(流溢)说”,神创造万物,就像太阳光照射一般,光放射得越远,真理所接受的程度就越弱。而这种“光”又在儒家思想之中显现出来。比如:

今日秋高气爽

喜迎万福观音菩萨

利纳斯、克勒特斯、克莱门特

他们的祈祷,

神奇的圣甲虫匍匐在祭坛前

他的脊壳上散发着绿光

黎明在神圣的土地上耕耘,让春蚕吐丝

在柔韧的 顯⑤此处为“显”字的繁体,庞德由此字的繁体获得灵感,故保留繁体写法。

在光之光中是创造力

“是光”埃里吉那·司各脱斯说。

如舜在泰山上

在祖宗的庙堂里

如同自神迹初萌

尧的圣灵,舜的

真诚,禹这位治水者的怜悯⑥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11.

利纳斯、克勒特斯、克莱门特都是教皇,然而教皇却匍匐于东方的观音菩萨的脚下祭拜,如同“圣甲虫”一般的模样,这就表明了庞德对于观音菩萨所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崇敬。“圣甲虫”是古埃及文化的圣虫,是太阳神拉的象征。甲虫抱着粪球滚来滚去,古埃及人将这种现象与太阳神每天在天空中巡回联系在一起。圣甲虫也与太阳神拉一样,象征着生命力。这又与中国古代皇帝祭天地的仪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神圣的土地上耕耘,让春蚕吐丝”都是为了新生。①“虫”在基督教中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东方与西方在最原始的文化传统中都有着对于生命力的渴求,这也是人类得以繁衍的保障。这种生命力便是在“光之光”中所体现出的创造力。前文已经提到,《比萨诗章》中所提到的“光”的意象,大部分是在指新柏拉图主义思想,那又是如何与汉字“顯”牵上关系的呢?

(二)儒家思想

在青年时期,机缘巧合之下,庞德与原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东方馆馆长厄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的遗孀会面,从而得到了费诺罗萨先前研究日本汉诗、能剧的手稿,以及一篇题为《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The Chinese Character as the Medium for Poetry)的演讲稿。这篇文章对于庞德的启发非常大,其中谈论了汉语和英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尤其强调了汉语在诗歌创作上的优势,叶维廉在《庞德与潇湘八景》中评论到:“《作为诗歌媒介的中国文字》一文有关文字结构的讨论与分析,尤其是会意字的分析,加深了他利用两个象形元素的并置,放射出来多重互玩意味的蒙太奇(montage)效果,成为庞德后来在他始终高度发挥并大力推展,大大影响了后来美国诗人的重要美学题旨与策略”。②叶维廉.庞德与潇湘八景[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14.在这之后,庞德利用费诺罗萨留下的资料,出版了著名的《神州集》(也译为《华夏集》《国泰集》,Cathay),这为他赢得了诸多美誉,批评家爱德华·贾尼特(Edward Garnet)称赞道:“他译的中国诗是他最出色的作品”,“因为(里面)充满至高无上的美”③郭英杰.庞德《诗章》的互文性阐释[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1.。这部作品出版后,无疑给西方正流行的现代主义文学以及由庞德《在地铁站》所引领的意象主义打了一针强心剂,使人们看到英语诗歌形式和语言转变的另一种可能。同时也看到了西方文化在废墟上发展的一种可能,那就是学习古老的东方文化。

在《作为诗歌手段的中国文字》一文中,费诺罗萨(或是庞德)提出:“但是汉字的表记却远非任意的符号。它的基础是记录自然运动的一种生动的速记图画……这思维图画既由符号唤起,又由词语唤起,但生动具体得多。每个字中都有腿,它们都是活的。这一组字有连续的电影的性质。绘画或照片虽具体但不真实,因为失去了自然的连贯这要素。”④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234.庞德根据费诺罗萨留下来的手稿中的指示,重新发现了汉字有别于拉丁字母别样的意蕴,同时也重新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奥秘。这种方法指引着庞德对汉字及东方文化的解读,而这种解读并没有还原事物的本质,通常只是庞德自我的一种认识。

庞德对于汉字的解读是一种拆字法,“通过对原典结构的操控、汉字字形的分析,在翻译中融入了直接或间接的新柏拉图思想的方式将两者结合,进行创造性的阐发。”⑤宋晓春.新柏拉图主义之光和庞德的《中庸》翻译[J].中国比较文学,2014(2):127-137.比如上文谈到的“顯”字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庞德当时主要依据罗伯特·莫里森的《中英词典》,将“顯”字拆分为“日”“絲”“頁”的组合,并根据柏拉图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在庞德看来,“顯”展示的是太阳照射下,光如同丝线一般流溢于世界之中这一幅和谐的景象。“光”的流溢代表的是新柏拉图主义,而最能体现新柏拉图主义对于光与秩序追求的,是通过一个汉字展现出来的,虽然这只是庞德自己的理解。而这一切,都在“泰山”这个中国古代秩序与神圣的象征物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在“泰山”上,新柏拉图主义之光,这代表着神圣、秩序与创造力的“光”,通过中国古代理想君主“尧舜禹”的形象展现出来。这一刻,“泰山”成了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成了最能代表庞德所追求的“秩序”与“神圣”的最好象征。

三、地狱

上文提到,庞德所信奉的新柏拉图主义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太一、理智、灵魂”三者,其中“灵魂”是最末等的。根据新柏拉图主义的理论可知,“灵魂”有向善的属性,同时又有堕落的属性。所以,人类的“灵魂”必须脱离低级属性,努力向上,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属性。这条灵魂上升之路便是人类努力摆脱身上的“恶”,从“地狱”中穿越,最终上升到“天堂”的过程。而对于庞德来说,他写作《比萨诗章》的经历,正是身处“地狱”,而向往“天堂”。

据美军看守大卫·帕克·威廉斯回忆:“庞德常提‘死囚室’,意指囚禁所谓‘死不悔改’的犯人的6只笼子和60个箱子”“这排笼子的第一只在庞德到劳改中心时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严严实实的铁网构造。这就是伊兹拉·庞德在其中被禁闭了好几个星期的‘猩猩笼子’”“庞德睡在笼中的水泥地上,白天笼顶只遮着一层柏油纸;夜间他被允许在笼中撑起一顶小帐篷御寒”“在笼子后面是‘箱子’,钢筋水泥做的小间,仅够一个人站着或躺下。独自关在那里意味着两个星期只有面包和水”①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263、15-16.。庞德被关押期间的环境恶劣程度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庞德抬头看到的便是“泰山”,是他心目中神圣的象征,也就是“天堂”,而他所处的监狱,便是“地狱”了。自青年时代起,庞德便将但丁视作自己的精神偶像,冥冥之中,庞德也遭遇了与自己偶像相同的经历。Anthony Woodward在他的《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中提到,《比萨诗章》的主题是:“奥德修斯的航行之旅+但丁似的朝圣之旅+光的神话和丰产神话”②胡 平.庞德《比萨诗章》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16.,奥德修斯无所依托的漂泊以及但丁对理想的朝圣,这种心路历程不仅体现在庞德身上,而且在20世纪初期的英美知识分子群体中也多有体现,他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比如,得益于庞德提携的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所写的《尤利西斯》,便是从形式到内容对《奥德赛》的模仿。《比萨诗章》与《奥德赛》和《神曲》最为相似的地方便是它们都有对于“地狱”的描写,而这又与“泰山”的意象分不开。

(一)卡律布狄斯漩涡

“漩涡”意象对于庞德的创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比萨诗章》中,“漩涡”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庞德创作前期所提出的“漩涡主义诗学”,而且是在西方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漩涡”意象,而这又与“泰山”的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作品中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在塔的左边

从两条裤腿间看去

他忘了,结果自己掉了下去

在纳库亚前后有阿尔克墨涅和提洛

卡律布狄斯漩涡

对着泰山的孤寂

女人,女人,她不愿被揪着头发拖进天堂

在地貌上的灰崖下

太阳拖着她的群星

日落西山的人③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263、15-16.

“纳库亚”“阿尔克墨涅”“提洛”以及“卡律布狄斯漩涡”都是影响西方文学两千多年的名篇《奥德赛》中的所提到的重要元素。“纳库亚”是《奥德赛》第十一卷的主题,在古希腊文化中,代表一种招魂术,是能够“召唤亡灵并能问询未来”的巫术。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女巫基尔克的指引下,通过巫术进入冥府,拜会盲先知忒瑞西阿斯。上文提到,Richard Sieburth用四个关键词概括了《比萨诗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招魂术’(Nekuia)、‘行为’(Action)、‘泰山’(Taishan)和‘库忒瑞’(Cythera)”,其中“招魂术”便是代指“纳库亚”。在庞德《诗章》的开头第一章,便是对《奥德赛》第十一卷的翻译与改写。通过这种方式,庞德想要昭示自己创作的目的与野心,《诗章》就如同荷马史诗的《奥德赛》一样,描写主人公经历漂泊与磨难,穿过“地狱”,最后回到心灵的家园,获得灵魂的救赎。在这段诗行中的“他”,指的是穿越“地狱”的奥德修斯,更代指诗人自己。其中的“塔”是指监狱中被庞德称为“看守鸡棚”的哨塔。而“日落西山的人”是指受难的人,不仅指前一部分提到的被绞死的狱友,还指落难的奥德修斯,更指诗人自己。“日落西山”是庞德根据汉字“莫”所引发的联想,暗示落难以及死亡。而“山”这个意象在上文也谈到过,完全可以作为“泰山”的代名词,或者庞德所推崇的“神圣”与“秩序”的象征。“泰山”象征“死亡”,是因为“他”不小心从“卡律布狄斯漩涡”中掉入了“地狱”。

“卡律布狄斯”是《奥德赛》中的一只大海怪,她所代表的是海中能够吞噬一切的大漩涡。上文所提到的Sieburth所说的第二个关键词“行为”,特指“卡律布狄斯行为”。“Sieburth认为庞德用它暗示人的越界的鲁莽行为及其潜在危险性”,由于庞德自己的鲁莽行为被关入监狱,“嘴巴被其父封上/因为他造了太多东西”,①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7.这里所指是澳洲民间传说中的虹蛇神之子旺吉那,他靠给物命名创造了世界,可他造的东西太多了,因而其父封上了他的嘴巴。此处是指诗人自己“祸从口出”。导致自己陷入了漩涡之中无所自拔,而且有被毁灭的危险。这与奥德修斯历尽万难进入地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古罗马伟大的诗人维吉尔在他模仿《荷马史诗》的经典之作《埃涅阿斯纪》中,也写到了主人公埃涅阿斯和奥德修斯相似的地狱之旅:“从这里有一条路通往塔尔塔路斯的阿刻隆河。此处是一个漩涡,泥浆翻腾,深不可测,有如沸鼎,把所有的沙泥都倾注到科奇土斯无奈何里去”,②维吉尔.埃涅阿斯纪[M].杨周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149.可见,埃涅阿斯也是通过吞噬一切的“漩涡”进入的地狱。

而庞德的精神偶像但丁的代表作《神曲》中对于“地狱”的描写也与“漩涡”如出一辙,因为《神曲》中的“地狱”便是漏斗型的大漩涡,这种对于“地狱”的描写直接影响了庞德对于“地狱”的想象。“从整体构型来讲,大漏斗形的地狱式是诗人一个有趣的创造,这种特殊的形状自然使得朝圣者在地狱的旅程在整体方向上是一次下降,以此象征灵魂越陷越深直至万劫不复”③张 岱.符号空间与灵魂治理——《神曲》的想象帝国功能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灵魂堕落的方式与庞德所推崇的新柏拉图主义的灵魂上升的方式恰好相反。《神曲》中但丁在维吉尔的指引下目睹了“地狱”中的种种惨状,穿过了一圈又一圈的“漩涡”,到达了“漩涡”也就是“地狱”的最底层,地心的位置。这是地狱的第九圈,“犹大狱”,这里是罪恶的渊薮,是“地狱之王”琉西斐的处所,琉西斐即堕落天使路西法(Lucifer),即后世所言背叛上帝的魔鬼撒旦。传说上帝造出众天使之后,他带领部分天使反叛上帝,从天堂堕落至凡间,南半球的陆地不肯接纳他,都在避开他,所以地面出现了一道大的裂隙,琉西斐即落到地心深处,身体连接着两个半球。琉西斐是三头六翅的怪物,但丁和维吉尔“抓住那个穿过世界的恶虫的毛”,④但 丁.神曲[M].朱维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241、240.借助“这种梯子爬出这万恶的地方”。⑤但 丁.神曲[M].朱维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241、240.所以穿越地狱的最后一环便是通过最大的恶,借助这个“虫子”的毛作为“梯子”。而“虫子”和“梯子”在基督教传统中又有着十分深刻的寓意。

“梯子”即《创世纪》中雅各所梦天梯,“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说,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⑥圣经(和合本)创世纪[Z].28:12-13.可见,“梯子”能够连着下界与神界,攀登天堂,与上帝沟通。而“虫子”的意象在《圣经》中代表偷吃“禁果”的人,在上帝面前,人如同蛆虫一般无异。而想要摆脱这种低级属性,需要虫子冲破困境,破蛹而出,变成蝴蝶获得新生,借助一双翅膀,飞往天国的灵境。庞德现在的处境无疑与虫子作茧自缚一般,但如何打破这枷锁,借助外力获得新生,是庞德想要弄清楚的问题。“蝴蝶”在《比萨诗章》中也多次被提到:“蝶蛹不是无缘无故地在风中交配/光的色彩”,①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18、72.“阿拉克涅带给我好运气/雅典娜,谁伤害了你?/谁伤害了你?/那只蝴蝶/从我的烟囱中飞走了”。②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18、72.阿拉克涅是古罗马作家奥维德《变形记》中的人物,因纺织技术好,想要与工艺女神密涅瓦比试,结果得罪了密涅瓦,被变成吐丝结网的蜘蛛。密涅瓦即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人类由于自己的各种创造,骄傲自大,想要挑战神的权威,结果最终作茧自缚。在雅典娜这样的神祇眼中,人类的各种技艺不过与那会织网的蜘蛛一样。而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肉体与精神经历一番苦难,获得新生,由虫化蝶,从那“烟囱”中飞出。“在庞德等众多诗人的眼里,这样的生命历程完全可以隐喻循环往复的生命轮回,其中吸食宿主的贪欲和作茧自缚的困境恰似备受煎熬的芸芸众生,而出窍后的灵魂则不再受到物欲的羁绊如同破茧成蝶一样涅槃重生”③郭方云.烟囱、天堂和虫洞——《比萨诗章》的空间穿越语境及其相对论形变[J].外国文学评论,2014,(4):213-214.。而“烟囱”在基督教文化语境中也是灵魂出窍,连接天国的密道。

但丁与维吉尔借助琉西斐这只大虫子作梯子,穿越了地狱最深处,到达了炼狱。炼狱是南半球陆地为了躲避从天掉落的琉西斐而形成的高山,炼狱是现世犯的罪过比较小的人,死后来到这里净化罪恶,为登天堂做准备的地方。但丁与维吉尔攀登炼狱山之后,从山顶进入天堂。所以,在庞德看来,这眼前隆起的高山是通向天堂的途径,是灵魂上升的必经路程。而想要进入天堂,必须通过山脚下的地狱和山上的炼狱的双重折磨和双重净化,灵魂才能进入天堂。“泰山”这座东方的圣山,无疑是最好的象征。

(二)云雾缭绕的“泰山”

在《比萨诗章》中的“泰山”,不只是“天堂”的象征,山顶流溢着“光”,有时候由于光线晦暗,水气充足,造成了云雾缭绕,“云霞明灭或可睹”的景象,而这都被想象力丰富的庞德写进了诗中。上文提到,“光”这个意象用来代指庞德所信奉的新柏拉图主义,“光”在“泰山”山顶上的流溢放射,象征了庞德所追求的“秩序”。而且这个意象在基督教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圣经》之中,“光”总是伴随着上帝的。狄奥尼修斯在那本著名的《神秘神学》第一章节中就探讨了“圣名”,其中便有“光”的一席之地,其中谈到:“它自身充沛地放射出一道坚定而超越的光芒,按比例地启示各种存在,从而吸引神圣的心灵向上,进入所容许的对上帝关照,分享神性,以及与上帝相像。”④狄奥尼修斯.神秘神学[M].包利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3、95.这与新柏拉图主义所说的“光”以及“灵魂上升”如出一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在光线条件差的情况下观察事物,会对世界产生一种不确定性,在那云雾之后,不知潜藏着多少危险,会不自觉地生出恐怖的感觉,但是穿过这层迷雾,你才能到达彼岸,“上升到神秘的《圣经》的最远、最高的巅峰,在那有上帝之道的奥秘,他们单纯、绝对而不可更易,处于隐秘的寂静的辉煌黑暗之中”,⑤狄奥尼修斯.神秘神学[M].包利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3、95.这是一种“神圣的幽暗”。从这些角度来说,庞德写被云雾笼罩,光线晦暗的“泰山”的原因就很好理解了。象征神圣的“光”被遮蔽,使人看不清灵魂上升的方向,就会到达“光”的对立面,灵魂向下,堕落黑暗的地狱。在《比萨诗章》中,这样的“泰山”与“地狱”“鬼魂”的联系随处可见。比如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当大角星从我的烟囱上空走过

极度的电光

现集中于

那个家伙,他偷了一只打不开的保险箱

(插曲题为:军车之旅)

葵的鬼魂 在篷翼上捣乱

咔啦咔……嘟嘟——

造雨

呜呜——

2,7,唿唿——

那在巴吕巴

发萨人! 城市四次重建,

而今在不灭之心中

四道门,四座塔

(南风忌妒)

人群从地下冒出

阿加达,甘那,西拉,

而泰山模糊得如同我第一位友人的鬼魂

他来和我谈制陶瓷;

雾绕山岗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①埃兹拉·庞德.比萨诗章[M].黄运特,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78-79,最后有繁体汉字“何遠”。

在这一段中,非洲、日本、中国,古代、现代,天上、地上、地下,各种元素纷繁复杂,造成了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并行,也直接证明了庞德被关押期间混乱的意识状态。在这种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庞德恍惚间看到了远处被云雾所遮蔽的“泰山”,那模糊的影子使他看到了一些幻象。这一段文字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各种异象与“鬼魂”,“雾绕山岗”之时,就连“泰山”都“模糊得如同我第一位友人的鬼魂”,这是直接将“泰山”描写成了如鬼魅一般飘忽不定的样子。但这种景象并没有使庞德产生恐怖的心理,而是想起了他的第一位友人。这里指的是庞德英年早逝的好友William Brooke Smith,那模糊的幻象之后,并没有预想中的危险因素,反倒使庞德产生了一种亲近之感。这种亲近之感使他想要跨越阳间和阴间的界限,与彼岸的友人再次重温往日友情。“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语出《论语·子罕第九》,是孔子对于古本《诗经》中“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②朱 熹.论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16.句的回答。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是因为距离太过遥远了。孔子却说,你这并不是真正的思念,如果思念到极致,你还在乎距离的远近吗?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庞德在极端环境下,面对云雾缭绕、模糊不清的泰山,已经产生了死亡与解脱的念头,想要追随自己好友的鬼魂而去,“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只是,巍峨的高山是如何使庞德想象成飘忽不定、没有实体的幽灵的呢?在钱兆明《中华才俊与庞德》一书中,记载了著名学者方志彤与庞德通信的经过,庞德在其中与方志彤探讨了自己对于汉字“鬼”的理解:

不知何人把飘忽的幽灵转化成一个曲臂,他可能只是想模仿曲线使其更有造型,δ ム鬼

这样,任何人看到这个字形就明白其指代,即埃及人所谓“一目了然”。庞德在翻译《大学》时,为汉字“鬼”所作注释为:

鬼 这个字符表示幽灵,包含两个要注意的部首。

ム 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这个部首像曲臂。它总是出现在表示能量的合成字中,我认为可以把它看做引导个人的能量的来源。

儿 奔跑的双腿表示快速的运动或至少表达运动的能力。①①钱兆明.中华才俊与庞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5.

德由汉字“鬼”字的部首“ム”想到了曲线的造型,这种造型又类似于希腊字母“δ”,而影响庞德创作的“漩涡”,希腊文为首字母便是“δ”。所以,庞德以此将汉字“鬼”拆分为“ム”和“儿”,而这两个部首,都像漩涡一样蕴含着无尽的能量,同时也像漩涡有着弯曲的造型,这与西方文化传统中对“幽灵”的想象是相同的。所以,庞德在面对着那遮蔽泰山的飘忽不定的云雾时,自然而然联想到了“鬼魂”,而云雾下面的“泰山”也成了众鬼出没的场所,成了庞德眼前的“地狱”。

猜你喜欢
诗章庞德比萨
比萨
平分比萨
曹辛之的篆刻和聂绀弩的诗章
开心比萨
吃太多会胖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那些光辉岁月里的诗章
——向建国70周年献礼全国首届《散文诗》作品音视频作品再创作征集启事
中立
不朽的诗章
庞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