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儿童造型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究

2021-01-07 09:28重庆市合川区久长街小学杨儒鸿
天津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形体绘画儿童

重庆市合川区久长街小学 杨儒鸿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见到这么一种现象: 一个小学生到毕业的时候,笔下描绘的形象依然只是几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几根凌乱的线条,如果让他们给爸爸、妈妈画像,那么表现出来的人下肢似竹竿,眼睛在额顶,看画后让人别有一番感想。面对这样的画面,笔者联想到了小学语文学科:学生一年级入学时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汉字的基本笔画,到六年级的时候,他们能写记叙文,有的能写散文,甚至还有写小说的学生。数学从最简单的个位加减法,到毕业时能用方程公式计算有一定难度的工程问题、追击问题等应用题,接受的内容在不断地变化、更新,知识在不断地升华。而这种绘画的表现形式还停留在原地,这种高龄低化的绘画现象绝非个别。当然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但从我们美术教师的角度又该作出一些什么样的思考?

一、对儿童画的认识存在误区

儿童喜爱绘画,这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低幼年龄段的儿童,他们将绘画视作一种游戏活动,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得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但儿童是在不断成长发展的,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认知水平的提高,生活经验的丰富,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儿童画,认为儿童绘画只在于培养他们的绘画情趣,让儿童表达那无拘无束的热情,儿童画就应该是这种形象扭曲,与现实、客观世界完全脱离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长期发展,致使有些人形成了一种误解:如果进行技能技法的训练,就会束缚儿童的手脚,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故对那些“天真无邪”的作品,无视年龄大小,一律倍加赞赏。久而久之,学生技法观念淡薄,他们害怕甚至厌恶技能技法训练。

二、缺少过渡阶梯,为高年级教学留下缺陷

儿童绘画的发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涂鸦期、图式期和写实期三个阶段”。低幼儿作画最明显的特征是表现心知结果,画随心转,随心所欲。在他们的笔下,房屋是透明的,太阳是红色,也可以是紫色。这种象征、意象表现期大约从3-4岁开始,以后逐年成熟,到9~10 岁左右进入写实期,如果再沿着以前方式发展,就有根深蒂固的危险。也就是说:儿童进入写实期以后,应有一个从图示到写实期的过渡,引导他们冲破一条强大的低龄绘画的封锁线,由于这条“封锁线”在儿童最敏感的时期,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有效的内容和方法,花大力气加以突破,提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难设想:一个只会用涂鸦符号作画的人,何以促进其对中外艺术品有良好的欣赏能力?何以促进其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可现实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个重要时期,给学生进入高年级后留下一时难以弥补的缺陷,甚至是空白。由于缺少向高一年级绘画攀登的阶梯,所以学生到高年级时,笔下的形象依然是头重脚轻、歪歪斜斜。虽然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缺乏表现物象的基本技能,从而造成兴趣的消失。加强造型技能训练,并没有与“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体系背道而驰,也丝毫没有重弹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老调,而是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的真正体现,是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怎样进行技能训练,这要根据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已有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来进行。

三、实施策略

(一)观察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基础

观察是绘画的第一步,没有观察便没有绘画。儿童对身边的事物常常“熟视无睹”,缺乏对对象的仔细、深入的观察,形象具有明显的“样式化”“概念化”的特点,安排他们作画的时候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它们的形状和特征。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形体开始观察,慢慢过渡到生活、自然中的人和事,由一般性观察过渡到对细节的深入观察。除了用眼睛外,还可以借助鼻子、耳朵、嘴、手这些感官获得体验,明确观察任务。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能比较主动、积极地去观察,而且也会观察得更细致。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意义重大。

(二)线描写生能有效结束学生随意绘画的习惯

写生是学习绘画的一种主要手段,是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通过写生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与绘画能力的必由之路。儿童受我国传统绘画的熏陶,对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容易接受。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多进行线的训练,非常有益。开展线描写生练习,能有效地结束过去儿童随意性绘画。

(三)素描是提高儿童造型能力的途径之一

素描是造型训练的基础课,其练习过程需要眼、手、脑并用,是通过头脑的内隐活动。用手进行外化的表现,从对直观形象的观察经过思维活动又回到对直观形象的表现,这一过程需要视觉认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开展少儿素描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精心考虑,安排儿童感兴趣的形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及认知特点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诱导。整个教学过程是儿童在能动的感知中积极练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局限于掌握某种技法,一味地模仿和重复的练习过程。

在开展线描写生造型训练的基础上,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线条相对稳定,画面较以前简洁,对透视有了基本了解,理性思维在作画过程中明显增强,处于眼高手低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中,常表现出对画面中的一根线都要反复修改。这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动力,加强用直线造型的训练,分清臂、肘、腕、指各部分的用力方法,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结构的形体意识。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逐步向理性深度发展的阶段,既要巩固学生的原有热情,又要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可选择一些结构简单、透明的玻璃器具作为表现对象,如:玻璃杯、鱼缸等,让学生直接感受物体的空间形态。注意平面圆、方形在空间的透视变化的感受、理解,强调观察、比较,本着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克服被动心态。由石膏几何形体明暗变化的观察到深色物体明暗变化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物体明暗变化的感受能力,注重学生对物体内部结构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用几何形体概括物体结构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对形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开展造型训练,促进了学生对绘画兴趣的发展,他们对美术活动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对物象的表现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促进了学生其他兴趣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形体绘画儿童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留守儿童
鸡霉形体
六一儿童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六·一”——我们过年啦!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