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浩,高 燕,张 晨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形态文化、精神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总称,其主要包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当今中国文化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核心,引导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对红色文化的自信,就是指在对红色文化高度自觉基础上,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坚定认同,对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高度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坚持红色文化自信,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守,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决定的。“在中国,不同道路之争,其深层体现为不同文化之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走出来的。它秉持历史唯物主义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深刻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的挫折与教训,摒弃了各种错误的道路选择方案,将“两个一百年”、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道路凝聚着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刻而厚重的思想内涵,承载着这一红色文化深层而强烈的精神追求。
对道路的自信,源自对文化的自信。“当前讲文化自信,就是要对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自信,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有坚定的自信”[3]。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与价值观念为精神内核,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心理支撑与价值引导标杆。红色文化自信是强化道路自信的基石和源泉,缺乏红色文化自信,中国道路会失去实践的动力和创新的勇气,道路自信也将从此逐渐消解。
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先导力和渗透性,对制度自信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体系。这里的“一定历史条件”,自然包括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精神等文化形态。社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引导,社会制度的巩固,离不开信仰、信念、道德等文化要素的激励与维护,可见,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制度的产生与存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思想理论和价值追求上直接源自红色文化。没有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的红色文化这一精神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失去发展动力和道义支撑,更难以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因此,红色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础。
理论,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依据日积月累的经验,有意识地提取和概括出来的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的系统化的结论。而文化同样是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产物。文化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更离不开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因如此,某一时代的理论和文化在其来源上存在同一性,它们都是该时代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尽管理论和文化都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解释和把握,但是,在实践中产生并用之指导实践的理论并不是盲目的、随机的,而是充分彰显了人的主动性、目的性和方向性,而文化表达了人的情感、态度、理性和精神,这恰好为理论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内在引导和规约。
文化对理论的作用,主要通过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渗透来达到,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主体与核心,它产生、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实践,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集中体现文化的人民性和社会主义性,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因为该理论,“一方面在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毛泽东思想为其直接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和主旨,无不包含着红色文化的思想质素和精神颗粒,因此,坚持红色文化自信将极大增强理论自信的真理性和解释力,不断扎牢理论自信的思想根基。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形势下,西方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渗透,不断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此,我们要积极应对,持续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驳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念,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创造的革命文化,弘扬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红色文化自信,筑牢国家安全的文化屏障。
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作为软实力,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同等重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依靠文化自身的价值。只有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被坚定认同,并被执着地践行和弘扬,即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身的价值才能不断彰显,充分实现。因此,文化主体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对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国际文化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文化要释放国际影响力,在世界上掌握真正的话语权,不仅要充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还要足够重视红色文化的价值。
革命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主体,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激情澎湃、舍身忘我、舍小家为大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为科学信仰和正义事业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伟大品质、“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伟大斗志和不甘人后、顽强拼搏的伟大意志,无论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无不镌刻着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宣示了民族自尊、自立、自强。所有这些,就是我们对革命文化充满自信的底气。也正因此,革命文化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极重要的宝贵资源,坚定红色文化自信是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强劲动力。
作为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高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旗帜,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国内,凝民心、聚民力,引导文化强国,展示当代中国的思想面貌和奋斗精神;在国际,重共生、促发展,反对文化霸权,凸显崇尚和平、和谐、包容的中国品格和中国气质,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对一个国家而言,政治安全首先是国家政权的安全。政权安全的威胁来自诸多方面,但就其危险性和破坏性来说,意识形态的作用尤为严重。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搞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无论革命也好,反革命也好”[5],还因为,一旦服务于某一政权的特定意识形态被颠覆,该政权将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快被彻底地瓦解,因此,搞好意识形态安全是保障政治安全的关键。
当下,虽然我国经济和军事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但与西方相比,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因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是弱势, 甚至处于被西方主导的境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扩张和文化殖民,实施舆论控制、思想操纵、政治观念置换、价值观念收买,大力在中国人头脑中植入政治转基因,竭尽所能地消解、重构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妄图通过文化渗透来摧垮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动 “颜色革命”。对于这一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时曾严正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6]。为挫败西方的政治图谋,我们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尤其需要强固对红色文化的自信。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思想引领,以创造性地改造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以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公平、正义、共富、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为理想追求,具有极强真理性和感召力,是先进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清晰的思想认知。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坚定红色文化的理论自信和价值自信,积极回应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和挑战,深入、彻底地揭露和驳斥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民主社会主义等充溢着文化霸权主义的有害思潮,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说服力、亲和力与认同感,坚决捍卫我国的政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