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及教师实验素养的培养对策探讨

2021-01-07 08:45福建省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黄舒芬
天津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液体分子

■福建省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黄舒芬

当前,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阶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仍然是薄弱环节之一,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工作,成为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努力提升演示实验的效果,提高自身的实验素养,带领学生高效学习理论知识,使他们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物理知识。

一、坚持生本教育理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设置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物理实验过程。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想真正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及培养的实验素养,物理教师首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教学内容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演示实验,为物理课堂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到演示实验当中,满足他们的实际学习需要。

例如,在开展“光的折射”教学时,教师先演示实验:往装有清水的大烧杯中竖放或斜放一根筷子,要求学生分别从杯子的上方俯视与从侧面正视筷子,使其观察后叙述现象,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促使学生发现无法运用已有的光学知识作出解释,从而诱发求知渴望。接着,教师演示课本图2.4-1所示的折射现象,介绍实验装置,包括光源、水槽和水等,解释什么是折射现象,引出问题:光线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到水面上,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传播?假如改变方向,是向界面还是向法线偏折?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明确观察目的与对象,讲解几个基本物理概念:入射点、入射角、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角和法线,在演示实验的辅助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想方设法增加实验

在任何教育阶段的任何学科教学中,教材都是一切教学计划与行为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关系到各项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与质量。针对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来说,为更好地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教师需以固有的教材内容为依托,想方设法增加演示实验的数量,选择那些简单易于操作、本质联系明显、生动有趣的实验辅助教学,从而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化与直观化,促使学生拥有更多体验亲身实验的机会,从而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这里,以“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为例,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水坝与潜水员的图片,设置问题:水坝为什么要上窄下宽?潜水员为什么到不同深度时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学生知道是液体压强,从而激起学习兴趣。接着,教师提供以下器材: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水槽等,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演示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注意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鼓励他们分组讨论后演示实验,如:往塑料瓶中注入水,在侧壁不同高度用锥子扎上小孔,发现水从小孔中喷出来,证明水对侧壁有压强,还发现下面的小孔比上面的喷得远,说明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随后师生一起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锻炼学生的实验技巧。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模拟演示特殊实验

中学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科目,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多样。演示实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手段,不过以往演示实验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而部分实验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或者学生无法直接看到实验变化与现象,因此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这时,中学物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模拟演示一些比较特殊的实验,将微观的物理现象变得宏观化,产生准确、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

比如,在学习“看不见的运动”过程中,教师谈话导入知识:我们已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这些微粒是如何排列的?是密不透风,还是存在间隙?是运动还是静止?分子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力?学生可以自由地畅想和回答,预设:固体、液体的分子可能是一个挨一个挤在一起,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分子可能是静止不动的,而液体和气体具有流动性,它们的分子可能是运动的。接着,教师演示实验:在量筒中加入5mL左右的水,再在量筒中加入酒精至10mL的位置,摇动量筒底部,混合酒精与水。要求观察混合后总体积不是10mL,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酒精与水混合后分子运动的视频,使其发现分子间的空隙会被填充,从而助推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注意指导学生观察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从仪器拿出一直到演示的整个过程,都会带给学生多个方面的刺激,不过刺激有本质与非本质之分,也有主次之分,要求学生观察的现象并非都是大开大合,有的不够明显,有的甚至稍纵即逝,因此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对此,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演示实验,适当地改进或重组物理实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观察与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原理、定理和概念等。

例如,在“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中,教师先展示剪刀、起盖器等实物,引领学生结合教材中出示的各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演示杠杆:切纸的铡刀和指甲剪,启发他们了解杠杆的特征,顺势介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定义。接着,教师设疑: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与探究,最后拿出杠杆与钩码,演示杠杆平衡的实验,提出问题:如果大、小物重分别为F1和F2,距中间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F1、F2、L1、L2四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使其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和猜测,让他们利用所给器材,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实验,锻炼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结语

在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充分认识到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与价值,以提升个人实验素养为基础灵活施展教学艺术,将物理知识由抽象变得具体、枯燥变得生动;将研究的物理现象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认真观察和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液体分子
液体小“桥”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分子的扩散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层层叠叠的液体
臭氧分子如是说
基于OSG与3DMAX的中学物理实验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