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411000)苏继峰 李文泽 蒋庆详 谭振坤 张磊 黎礼圆
鹿角形结石位于肾盂处,部分性鹿角结石只会填充部分集合系统,而完全性鹿角状结石会充满整个肾集合系统,占据各个肾盏结石的80%[1]。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会反复疼痛,且有尿路感染、尿脓毒症、肾脏功能等严重损害的发生。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疾病的原则是积极将结石清除干净,治疗的方法当前以经皮肾镜取石术为主,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结石性疾病而言,该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取石方法提高取石效率,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有研究指出,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结石疾病,能够将各个肾盏中的结石残留取出,提高取石效率[3]。本文就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在复杂性鹿角形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复杂性鹿角形结石的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5月。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4~70岁,平均(51.20±3.20)岁;其中左肾结石21例,右肾结石20例。对比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5~71岁,平均(51.99±2.89)岁;其中左肾结石22例,右肾结石19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4]: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为完全性鹿角结石,且结石的直径为3cm及以上;患者经STONE评分为8分及以上;患者有家属陪同,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伴有严重心、肺合并综合征;患者耐受力差,不能参与研究。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协助患者取截石位,在膀胱镜的指引下,将5F输尿管导管由患者患侧逆行插入输尿管中,之后经导管灌注液形成人工肾积水,进行导尿管留置后并固定,之后协助患者翻身成俯卧位,在B超的引导下,使用18G穿刺针对目标肾盏进行穿刺,之后放入斑马导丝,沿着导丝用不同型号的导管扩张通道,直至24F(18F~20F)止,将肾镜置入其中,用4代EMS超声碎石机清除结石(钬激光碎石),根据手术需要可以再次穿刺,并进行多通道碎石,手术结束后留置肾造瘘管、双J管(F4.7或者F6)。
研究组在全身麻醉后接受手术,协助患者取健侧斜仰卧截石体位,术者采用输尿管硬镜将斑马导丝置入患侧输尿管,预先留置的双J管拔出(患者术前留置双J管,2周之后被动扩张输尿管(不需要常规先置DJ管),之后将斑马导丝沿着F12/14输尿管鞘置入导丝中,术中密切观察上端位于肾盂输尿管的连接部位,(沿斑马导丝置入F12/14输尿管鞘),将等渗灌注液从导引鞘中灌入后,形成人工肾积水,在B超的引导下将18G穿刺针置于目标肾盏中,成功后将斑马导丝置入,沿着导丝用不同型号的导管扩张通道,直至24F(18F~20F)止,放置标准肾镜,将导引鞘内芯拔出之后,置入输尿管软镜,用4代EMS超声碎石机(用钬激光)清除结石,碎石后检查患肾,无明显可处理的结石后,拔出输尿管导管鞘内芯,经输尿管鞘置入输尿管软镜,对输尿管上段、肾上、中、下盏进行查看,可以在软镜下直接碎石,通过取石网篮将击碎的结石取出,也可以用套石网篮将结石套取送至经皮肾镜可处理的范围内,通过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结束后留置肾造瘘管、双J管(F4.7或者F6)。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以及术后住院时间。②统计并分析两组术后1日、术后2周的取石率情况。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肾内肾周感染、肾集合系统损伤、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n(%)、±s)表示、行χ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 对比两组手术用时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0.11±21.10)min、(8.12±1.01)d,均明显短于对比组的(105.63±21.10)min、(12.11±1.25)d,差异显著(P<0.05)。
2.2 对比分析两组取石情况 研究组术后1日、术后2周的取石率82.93%(34/41)、90.24%(37/41)明显高于对比组的53.66%(22/41)、60.98%(25/41),差异显著(P<0.05)。
2.3 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肾内肾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对比组肾内肾周感染2例,肾集合系统损伤2例,尿路感染4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88%较对比组的19.51%低,差异显著(P<0.05)。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泌尿外科腔镜技术在不断进步,诸如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软性肾镜等技术也日新月异,而气压弹道碎石、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等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经临床实践证明,当前碎石技术中经皮肾镜碎石率较高,且能够用于治疗复杂性的肾结石疾病[5]。
鹿角性肾结石属于复杂的泌尿系统结石,即使采用了多通道碎石术,也会有残余,甚至会出现严重感染、出血等情况,输尿管软镜可以探查肾盏中残余的结石,但是单纯使用该方式清除肾盂、肾盏等处的结石,也会有清除不净、术后并发症多的情况发生,故而有研究将两种手术结合起来,用以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疾病,通过研究结果可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研究结果可知,结石取出率明显提高。传统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先采用截石体位将导尿管置入患侧输尿管,之后灌注冲洗液形成肾积水,再翻转体位成俯卧位进行碎石术,该手术方式不仅会延长手术时间,而且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本研究尝试采取斜仰卧截石体位进行手术,在该体位下可以同期实施经皮肾镜技术以及输尿管软镜技术,在标准通道下能够迅速发挥经皮肾镜的优势,将结石快速粉碎,之后通过输尿管软镜探查肾盏等部位残余的结石。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对比组,研究组术后1日、术后2周的取石率明显更高(P<0.05),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给予患者经皮肾镜手术时,手术过程中需要较大幅度地摆动镜体,以提高结石清除率,但是该项操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患者易发生出血、感染等情况,严重者会有肾盏盏颈、肾实质的撕裂的情况发生,本研究中辅助使用了输尿管软镜技术,减少了肾镜的摆动,也便于探查肾盏等处结石的情况,加之不用在术中再次更换体位,进而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应用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术治疗复杂性鹿角结石患者有着较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结石取出率,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