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娟 张 言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1]可见,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而作为现代化国家建设最大的“潜力股”,乡村文化振兴同样不容小觑。近年来,随着乡村物质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凸显,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乡村文化氛围的塑造提供了坚实的根基,同样,文化需求的增加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着力点。为此,党和政府对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协调性作用愈发关注,相继出台的系列政策皆可见其重视程度,例如,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行成常态化工作机制”[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提出,“国家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图书……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3];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提出,要“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制,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4]。从上述文件中不难发现,有关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始终在乡村文化振兴规划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服务性、公益性以及平等性的价值追求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知识的普及、乡风的建设以及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但是,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还是相对缺乏的。其中,陈子君(2020)对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基层图书馆多元并存的角色转换结构进行了分析,点明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基层图书馆角色转换之间的关联性[5]。张晓东(2020)以乡镇图书馆为基点,对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6]。王春梅、王虹(2020)等研究了农村阅读贫困形成的原因和表现,指出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对发展农村阅读进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7]。郑卫光(2020)认为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振兴文化建设中找准定位能够有效提升机构价值[8]。萧子扬、叶锦涛(2020)认为要从多维度、多视角出发,探索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契合和可行路径[9]。综上可知,学术界对公共图书馆构建乡村文化振兴“天然”平台的研究虽重在路径探索,但缺乏对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逻辑与实践的深入研究,对基于地域文化差异视角下群众的获得感以及价值诉求的实践探索同样有待深入研究。伊犁州作为我国边境多民族地区,于2017 年底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坚持国家标准,彰显区域特色”,积极探索伊犁“一体多元”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致力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而为新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作为区域内主要的文化窗口之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图书馆在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效日益突出,怎样更好地凸显公共图书馆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闪光点”将成为未来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主要“借力点”。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一的乡风文明建设目标是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核心点,在助力乡村产业、生态、治理、生活方面具有极大的精神联动作用。乡村的建设困境虽源于长久以来物质水平的桎梏,但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根源于文化的落后。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灵魂,其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10]。因此,作为包含乡风文明建设目标的乡村文化振兴应立足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素养的塑造,就这两点而言,倡导免费和平等理念的公共图书馆无疑是乡村文化发展最合适的助力平台。公共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与乡村文化协调性发展需求相辅相成,其身为文化粮仓的职业优势是搭建乡村文化振兴的传播载体和精神摇篮的基础,而其传播载体的职业能力是发挥文化粮仓和精神摇篮作用的重要媒介,最后,公共图书馆精神摇篮功能的职业理念是其能够实现文化粮仓和传播载体作用的核心依托,由此可见,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索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理念与乡村文化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契合点。
首先,公共图书馆能够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文化粮仓。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每一个时期的文化特色在文字的记录下都变得有迹可循,文字的存在,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字记录的集大成者,无疑是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重要殿堂,同样,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再教育、再分配者也能够无差别地为农村人民群众提供所学所需进以解决“文化温饱”问题[11]。具体可以表现在:第一,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农民群众提供知识引导;第二,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其充实的数字资源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数据支撑;第三,为实现“书香农村”的时代呼唤,公共图书馆致力于贯彻落实总分馆制,在阅读书籍的有效供给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对于符合农村群众生活发展需求的优质书籍,公共图书馆可以真正实现“所需皆所愿,所求皆可得”。
其次,公共图书馆能够成为乡村文化振兴文化粮仓的传播载体。要建设书香氛围浓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营造良好文明的阅读环境,必须以公共图书馆充裕的馆藏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普及功能,坚守图书馆的教育使命担当[12]。通过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和社会影响力大力进行阅读宣传及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使党和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服务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文化成果由全民共享。其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能够为农村基层服务点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进而健全乡村服务宣传网络格局,使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活动真正传播到每一位农村群众的身边,实现文化信息的普惠共享;其二,公共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充分扩大其社会教育职能的受众面,依据各地农村群众需求丰富教育实践路径,为信息相对匮乏的乡村地区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和指导;其三,在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与现代化宣传媒介的有效联合能够为文化的宣传服务拓宽输送渠道,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
最后,公共图书馆能够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摇篮。乡风文明建设启于精神,重在自觉,在“书香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与基本理念皆可借助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传播路径来实现。具体原因有三点:第一,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以区域性为落脚点,对于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有深度理解,在塑造乡村文化生态文明的建设中能够实现“以文化人”,塑造农村群众认可的文化氛围以激发其精神底蕴;第二,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中,要求图书馆以实现全民阅读为职业准则,以为全体公民提供终身学习的公共场所为社会责任。因此,为实现“以文育人”,公共图书馆在培养农村群众的文化自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民所接受的优秀文化熏陶皆是公共图书馆助力构建文明乡村的积极成果;第三,作为文化信息的汇聚者、发散者,公共图书馆肩负着政府文件精神发布渠道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其必须树立好担当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的意识[13],在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路径上有选择地为乡村的生态文化传统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以文培元”,构建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旋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与规范作用,良好的公共图书馆制度能够在最大范围内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14]。目前伊犁州图书馆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党建引领、服务效能规划、增强社会建设、落实保障机制等各个方面。伊犁州图书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持续推进顶层设计规划,能够充分将理论研究落实到实践探索之中,进而有效推动开展乡村文化振兴。
3.1.1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
以党建引领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基层党员干部凝心聚力为民服务的保障,也是汇聚基层民众核心聚合力的源泉。伊犁州图书馆致力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修养与自律意识,进而为伊犁州构建文化安全防线奠定坚实基础。
3.1.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制度规划
要在高水平、高质量的时代要求下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以农村群众的普遍获得感与幸福感作为衡量和提高服务效能的基本准则。在伊犁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制度规划方面,首先,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建立特殊群体服务工作机制。其次,各县(市)图书馆已基本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常态化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最后,各县(市)配合州创建办建设文旅云平台项目,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
3.1.3 推进社会化建设
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能够充分优化乡村文化振兴的资源配置结构。为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建设,首先,伊犁州各县(市)特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内容的相关文件,例如,霍城县政府与霍城惠远古城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提升政府购买的支持力度。其次,在文化志愿服务方面制定了相应文化志愿者的管理措施,实现推先选优。最后,积极培育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出台相关方案政策以促进文化消费。
3.1.4 落实体制机制建设与服务保障
要将制度化建设成效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成效里,伊犁州政府“长”于规划,重在建设,具体表现为:第一,伊犁州各县(市)已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实施重大文化项目的综合效益。第二,各县(市)已基本建立以效能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并纳入绩效考核,例如,伊宁县制定《伊宁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9 年度考核细则》。第三,各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已纳入预算,例如,新源县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坚持“文化润疆”[15]。为实现伊犁州乡村文化振兴,该地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价值导向,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基础定位,以满足群众需求为追求目标,让文化先行,在公共图书馆建设基础上同步采取加快落实完善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水平、探寻汽车图书馆服务路径、注重数字化建设共享等措施,为乡村文化先行开辟道路。
3.2.1 落实完善总分馆制
公共图书馆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依据《伊犁州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目前,伊犁州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已基本建成。截至2020 年,伊犁州直三市八县现有公共图书馆11 座,部颁二级馆4 个,三级馆7 个,藏书量总计206.11 万册;乡镇(街道)文化站115 座,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50个,目前州县有馆、乡镇(街道)有站、村(社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伊宁市为例,该市有19 个乡镇街道,建设了19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单独设置有9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均在480 平方米左右,为各乡镇配备了电脑、桌椅、音响等文化器材。同时,伊宁市全市有164 个村社区,统筹建有164 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均在200 平方米左右。可以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为基层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总馆同等条件下的文化服务与书籍资源,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2.2 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水平
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的实践平台,它承载着传承乡土文明、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职责[16]。在伊犁州图书馆的建设中,各县(市)基本都已建立农家书屋且管理规划日趋完善,例如,伊宁市图书馆基层图书流通站共有6 个图书流通点,共建了144 个农家书屋,东风工程点达到全覆盖,藏书均在2 000 册以上,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就近看书难”的问题,同时,图书馆公开《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3.2.3 县(市)配置流动服务车开展流动图书馆服务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了切实服务至“最远一家人”,为部分偏远不便的潜在读者提供馆外文献资源服务,需要公共图书馆开展流动车服务。伊犁州公共图书馆为了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各县(市)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借助公务车、租车等形式开展流动服务不少于40 次,力求更大程度上缩小城乡文化建设的“硬件”差距,为乡村“软件”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核心依托。
3.2.4 实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
为实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伊犁州图书馆立足免费开放服务以及普惠性原则,成功申报实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致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伊犁州巩留县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统筹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依托图书馆构建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力求数字化阅读实现全覆盖,实现信息共享。
公共图书馆作为推进知识信息普及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可以充分借助其平台宣传优势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在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中,要为农村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必须加快开展各类县(市)联合活动。
3.3.1 予“读”于少儿,让公共图书馆成为启蒙乐园
幼儿时期培养阅读习惯十分关键,伊犁州巩留县图书馆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享有更多的学习资源,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在世界读书日积极开展以“捐赠爱心、文化扶贫”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活动,为扶村队的阔格尔森村、奥夏干德村、核桃村每个扶贫家庭的孩子进行了配书。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巩留县图书馆开展了“温暖进农家”活动,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更好的读书条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助力文化扶贫入万家。
3.3.2 寄“兴”于少年,让公共图书馆走入校园
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先要认识到乡村学校存在书籍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伊犁州图书馆为促进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各县(市)经常开展送图书、送信息进校园活动,其中,伊宁市图书馆借助全民阅读活动走进巴彦岱镇苏阿拉木图小学,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系列“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手抄报比赛活动,让农家书屋成为少年儿童的精神乐园和第二学习课堂,丰富了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生活。
3.3.3 助“读”于弱者,让公共图书馆聚焦弱势群体阅读需求
这既是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难点,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为此,伊犁州各县(市)公共图书馆依据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奎屯市图书馆准备了老花镜并设置了盲人阅读点;霍城县图书馆建有未成年人阅览室(区)、盲人阅览室(区),配置并及时更新儿童读物、盲文读物、试听读物及相关配置;察布查尔县图书馆通过加大流动图书服务、鼓励实施错峰开放等措施满足残障人士、农民工等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保障特殊群体同样拥有丰富的乡村文化生活。
3.3.4 借“阅”于大众,让公共图书馆成为农村群众文化获得感的源泉
按照《伊犁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要求,伊犁州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文化惠民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读书活动,深入到基层农户家庭中,结合“全民阅读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书香乡村万里行”“文化科技卫生下乡——书香进万家”“把图书馆带回家”数字阅读推广等活动,给资源缺乏的乡村带去最新的书籍,使村民足不出村也能找到他们喜欢的书籍,在营造“品书香”的氛围中提升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的获得感。
2017 年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20 年实现文化与旅游双向深度融合[17]。2018 年4月8 日,文化和旅游部的正式成立则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层面彰显了文化与旅游双向合力发展的决心,全新的发展理念无疑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3.4.1 打造“文旅云”数字服务平台
伊犁州形成了《伊犁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关于引导和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伊州文体广字〔2018〕98 号),打造“文旅云”数字服务平台,提供了全州文化、旅游服务以及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场馆基本信息、活动发布状况,以覆盖全州的公共数字文化和旅游服务网络,满足大众一站式、全方位获取公共文化、旅游信息及资源的服务要求,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库,各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站式的文化资源服务。
3.4.2 聚焦“文化+旅游”,彰显民俗特色文化
伊犁州图书馆通过举办系列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旅游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结合旅游景点的建设发展,为文化走向基层、走进农村提供坚实保障。如察布查尔县图书馆积极开展“引客入察”工程,以群众文化、旅游胜地为结合点和主阵地,助推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元素融入全域旅游,开辟新型文化旅游空间,利用特色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旅游活动,有效丰富了农村阅读推广活动的内涵。
3.4.3 致力建设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伊犁州作为多民族融合发展的聚居地,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巩留县为充分挖掘、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联合当地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驻足农村的旅游活动,举办了中国旅游日“相约巩留、拥抱春天”乡村旅游系列活动以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诗和远方”系列图书活动,充分利用旅游人气推广阅读,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推介当地乡村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从而推动该地文化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其整体旅游形象和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在加强基层职工队伍建设上,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的措施,通过举办“能力提升培训班”和聘用优秀文化人才的方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必需的服务要素,即人力资源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服务要素之一是该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抓手,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保障。
3.5.1 举办“培训班”,提升基层人员业务素质
伊犁州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地级)支中心,承担州直八县三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通过举办“伊犁州直基层图书馆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选派业务人员赴基层公共图书馆培训以及定期对“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进行业务指导等方式,为提高基层图书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协助各基层图书馆创建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新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3.5.2 聘用优秀文化人才,加大阅读宣传推广
人力资源建设能够为公共图书馆推进乡村文化活动的日常开展、维护与监督提供人员保障,伊犁州图书馆聘用优秀文化人才,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先后走进察布查尔县锡伯古城、霍城县、巩留县等基层图书馆,使基层文化工作者对于弘扬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为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宣传提供更加专业的规划和指导,实现乡村文化阅读的标准化和个性化,让文化“种”在村居。
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提到:“要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按照“四有”要求来看,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质无外乎是对乡村现代文明建设目标的追求,在构建乡村现代文化体系的进程中,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归结于人的发展与需要[18]。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依旧面临着硬件设施薄弱且服务效能不佳[19]、缺乏整体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规划、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够[20]、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空心化[21]等问题,为此,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目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共图书馆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目标之间的内在联动关系,协同规划公共图书馆的职业核心追求与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两者有效融合。
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22]。乡村文化生态是农村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历史传承与精神创新中逐步形成的,在此基础上,以区域划分布局建立的地方图书馆在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保存、传承与推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17 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23]。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农村文化同样必不可少,公共图书馆对于农村文化生态的守护不仅是其职业要求,更是对农村群众“精气神”的凝聚。当前,我国农村物质化建设水平飞速提升,但同时也看到我国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缺失严重,很多乡村传统文化丢失了载体。为此,要培养公共图书馆的承接和依托作用,具体路径探索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公共图书馆对农村文化资源的探索力度,收集地方文献;第二,公共图书馆自觉组织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挖掘农村口头传述的原生态文化,借以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第三,组织符合地方民众生活习俗的文化活动,弘扬民俗精华;第四,吸引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提高群众的积极性、自发性和创造性,重塑新时代农村文化脉络;第五,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建设模式,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提供信息化储存方式。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农村文化脉络要塑,地方文化精魂同样要铸,收集地方文献、保护特色文化、弘扬民俗精华,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都有相关规定。首先,对于乡镇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而言,其空间特点更有利于其与社会力量结合发展。其次,针对目前农村青少年的阅读现状,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与教育单位的资源共享,能够有效充实图书馆馆藏,扩大服务群体。最后,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与“经营性”的文化产业相联合,以公共文化滋养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不仅利于建设农村公共文化空间与资源,也能够拓宽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资金渠道,实现合作共赢。伊犁州图书馆在整合社会力量方面以文旅融合的创建点为主要依托,例如,新源县开展的图书漂流点活动,在那拉提景区有条件的民宿设立了20个图书角并定期配送图书,但对于社会资源的开发和融合,伊犁州图书馆无论是从制度规划还是实践路径来看,依旧亟待完善,对于总分馆制建设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书店、企业资料室等社会力量的融合力度还有待提升。为此,具体建议如下:第一,以“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为抓手,依据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产品;第二,依据特色文化品牌,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进行资金融合和推广,实现乡村经济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的互利共享、合作共赢;第三,深刻把握乡村特色人文资源,落实“旅游+”的文旅融合模式,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嵌入乡村旅游区域,取得“1+1>2”的产业融合叠加效应[24],实现诗与远方同行;第四,公共图书馆要借助与高等院校以及书店等社会力量联合共享的图书资源扩大馆藏,为乡村中小学建设提供学习指导以及管理建议,助力提高乡村文化教育质量,着力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塑造阅读风尚。
根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 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相差14.8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在实现数字化阅读方面已陷入瓶颈期[25]。以伊犁州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来看,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规划与管理依旧欠缺科学的管理经验与办法,在此基础上,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的乡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其数字化建设任务可谓艰巨。因此,公共图书馆要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触手可及”,有必要加强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力度,就实践而言有以下路径:第一,加快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及其对基层乡镇的公共文化覆盖率及效能;第二,整合适用于手机端服务的数字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便利性;第三,加强图书流动站建设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社会化合作,建设图书流动点;第四,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合宣传平台,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一系列自媒体文化宣传阵地,向读者推广文献资源并开展文化活动宣传教育;第五,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云智能平台,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共享优秀的文化内容,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一站式文化服务;第六,持续开展基层业务培训为基层工作者提供技术帮助,进而普及电子信息使用技能,提高数字化设备使用率,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在如今农村建设水平整体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6]。伊犁州图书馆以其实践再次验证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机构,要推动职业规划向基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倾斜,致力于提高服务效能进而延伸其社会服务效益,不仅要发挥公共图书馆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联动作用,更要“因地投书”,加快实现公共图书馆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体制融合。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建设要依于农村群众,更要助于农村群众,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最终价值追求。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这既是新时代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赋予公共图书馆的新使命,也是新阶段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全力推进全民阅读,让善读之风深入民族骨髓,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