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述评

2021-01-07 03:42:40任睿杨溢
图书馆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儿童服务

任睿 杨溢

(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21世纪,随着“全民阅读”浪潮的推动,人们逐渐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学龄前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起点工程,对普及全民阅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09-2018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指出,我国0-8周岁未成年人处于培养阅读习惯的阶段,阅读能力较低,阅读自助性不强[1]。公共图书馆应“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2]。国际图联在《婴幼儿图书馆服务指南》中制定了图书馆为婴幼儿及其家庭的服务标准,为各国公共图书馆婴幼儿服务工作提供了指导[3]。此外,研究表明,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其大脑发育并提升语言能力。公共图书馆开展学龄前儿童启蒙教育,应受到重视与推广。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研究已有部分研究成果,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服务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归纳总结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现状,可为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提供发展建议。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笔者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检索式采用多个关键词的合并表达:SU=“图书馆”and TI=(“低龄儿童”+“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幼儿”),检索时间为2020年12月22日,勾选CSSCI、中文核心和CSCD来源期刊,时间跨度为2010-2020年。为提高相关主题文献的检全率,对相关主题文章进行了人工筛选,最终选得文献174篇。基于《国际图联0-18岁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主题分类对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得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研究现状。

3 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现状

3.1 服务指南与政策研究

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指南与政策的研究,多关注于国内外指南与政策的解读与对比。部分学者分析了国际政策,如张丽分析国际图联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四部曲之间是相互完善补充的关系,其儿童参与、价值评估、空间价值观很有借鉴意义[4]。方诗雅、范并思对比了《国际图联0-18岁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和《国际图联儿童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提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扩充、数字素养提升、阅读推广活动化的变革[5]。刘海丽等通过文本分析法总结了加拿大儿童图书馆制定的统领地方标准的全国标准、地方标准与法律法规[6]。对我国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如徐阳泰等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规范》,认为儿童阅读保障应基于:建立健全的服务政策、加强服务资源建设、重视特色服务提升、完善服务人才队伍结构[7]。而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指南与政策深入研究的较少,多参照针对未成年人的其他政策开展服务且研究主要基于理论层面,结合实践的研究较少,缺少对服务质量与成效的宏观把控。政策监督、实施与反馈的研究较少。

3.2 服务中的人力资源研究

学龄前儿童服务中的人力资源研究主要包括:图书馆员具备的能力,图书馆员的教育、发展、培训。图书馆员具备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社会意识、团队协作、领导才能等。在图书馆员具备的能力的研究中,王方圆、吕璐等认为应重视人才引进环节,严格选拔图书馆员的标准[8][9]。张纳新提出要提升馆员综合素质,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10]。陶丽珍指出建设专业化馆员队伍,提高服务水平[11]。图书馆员的教育、发展、培训包括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职业发展空间和在职能力培训。应拓展馆员的综合素质,如培养馆员的阅读推广能力、讲解能力、主持能力等[12][13]。肖文超提出:要建立馆员分级制度,提升图书馆馆员职业发展空间、明确图书馆员的工作定位与职责、充分保障儿童馆员的权利与待遇、充分重视对儿童馆员的专业培训[14]。随着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研究的发展,图书馆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也应是研究方向之一,如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图书馆员的价值取向等。

3.3 馆藏建设和管理研究

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馆藏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资源建设、馆藏媒介和载体、信息素养等。吴品璇、孙瑞英等提出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应提供数量丰富且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需求的资源[15][16]。马步遥通过统计分析了公共图书馆馆藏热门少儿图书特征,提出馆藏应基于藏书、重点作者、重点出版社,同时应优化复本和典藏政策[17]。同时,馆藏还可利用数字媒介提高参考咨询服务质量,增强学龄前儿童的阅读体验[18]。近年来,随着学龄前儿童选择的数字阅读逐渐多样,传统馆藏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冲击,但读者对数字阅读的看法各不相同。一方面数字化阅读弥补了传统静态图像的单一化,互动性强,交互电子书比普通电子书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家长担心儿童对其过早接触不利于身体健康和亲子关系[19],因此,学龄前儿童家长偏好为学龄前儿童选择纸质载体的书籍[20]。在学龄前儿童信息素养的研究中,蔡韶莹通过网络调查等方法分析了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数字素养教育,提出幼儿园儿童信息素养教育应完善图书馆网络和数字基础设备、制定数字素养规范框架、打造数字素养教育品牌等[21]。随着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与管理的发展,馆藏建设和管理政策应有别于笼统的指南政策而单独全面的提出,策划馆藏管理办法与制度规范,统一管理路径,同时,也可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馆藏的创新结合研究。

3.4 馆内活动和社群延伸活动研究

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馆内活动和社群延伸活动的研究成果较多,较好地描述了本领域活动开展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阅读推广、亲子阅读、特殊群体服务以及多方合作服务。

3.4.1 阅读推广研究

阅读推广指推广主体通过一系列媒介活动,对阅读客体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增强阅读兴趣的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中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主要分析了推广的方式方法、特色案例、合作模式等内容。如张玉通过对德国公共图书馆幼儿阅读推广服务分析得出阅读推广要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为出发点,阅读推广普及化,活动分级化、模块化[22]。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推广主要以绘本阅读推广为主。为保证早期阅读推广的质量,应开展家长阅读推广的培训。如早期阅读推广讲座、婴幼儿培养教育经验分享家长讨论会等[23]。我国公共图书馆也积极借鉴了英国Bookstart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自身服务创新与图书馆的发展[24]。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可采取如下策略:包括科学采购绘本、细分读者开展阅读指导、加强阅读推广专业团队建设、多元合作(幼儿专家、新媒体团队、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幼儿园等早教机构、馆际合作、博物馆、展览馆、演出剧院、儿童作家、书店、文学出版社等)、活动多样(书籍交互、手工制作、音乐律动等)等[25-27]。

3.4.2 亲子阅读研究

亲子阅读是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阅读。黄敏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亲子阅读活动为例,表示亲子阅读活动有利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28]。亲子阅读研究主要涉及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知、亲子阅读推广形式等。如康超群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到家长对绘本阅读推广的基本认知,提出公共图书馆应提供优质绘本、成为亲子绘本阅读的指导中心和推广中心[29]。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形式可包括亲子阅读会、多主题故事会、家长阅读指导讲座等。如陈思航指出亲子阅读会的组织可以分为话剧表演式、讨论式、辩论式、朗读式、体验式等形式[30]。家长阅读指导不仅可以通过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幼儿园,由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幼儿园落实学龄前儿童阅读举措,使家长群体有意识参与孩子阅读、丰富亲子阅读内容。

3.4.3 特殊群体服务研究

特殊学龄前儿童包括残障学龄前儿童、乡村贫困学龄前儿童、流动学龄前儿童、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等。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特殊学龄前儿童服务的研究主要包括服务策略与措施的提出。林宜榕等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阅读服务理念,关注残障儿童的阅读需求,重视儿童阅读活动城乡发展的均衡性,满足少数民族儿童地方文献需求[31][32]。要增强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对儿童阅读重要性的认知,重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提供公益阅读服务,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机制[33]。刘蔓以自闭症儿童为例,表示应加强多方合作,提供专业的服务团队、空间、文献资源,并辅助家长心理疏导站等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服务[34]。关于贫困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服务,可从贫困家庭入手,强化贫困家庭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强化代际阅读援助,刺激阅读的内在需求[35]。此外,推动政府主导的乡村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体系构建,建立规范化的阅读推广人志愿者团队和服务机制[36]。

3.4.4 多元合作服务提供方式研究

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与社会力量合作模式有多种,如政府机关+图书馆+企业、图书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图书馆+企业、其他方式(如图书馆+教育机构/妇联/志愿者团队/家庭)[37]。宋琳琳实地调查探究了社区图书馆读者活动,指出社区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应分级、形式出新、注重家庭参与、开拓扩展社会职能[38]。陈颖仪探讨了深圳罗湖区家庭图书馆运营模式,表示图书馆与家庭合作可以更好地引导家庭图书馆特色化发展,提升家庭图书馆效能、读者体验、服务质量并强化其内驱力[39]。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总分馆的模式改变了办馆理念,引入多元合作的管理运营模式,同时通过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了服务范围[37]。

综上,在相关服务活动研究方面宜采用多元化理论视角,丰富和挖掘服务理念与活动精髓,优化服务体系。

3.5 服务空间设计和场所创建研究

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保持安静的时间较短,因此在空间设计和场所创建时应遵循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心理状态,根据年龄阶段的特征表现科学设计图书馆空间,此举不仅有利于学龄前儿童服务的开展,还有利于培养学龄前儿童公共空间意识。我国公共图书馆对学龄前儿童空间设计和场所创建的研究集中于区域划分、主题馆、基础设施建设。黄育雅、吴品璇等提出要根据年龄分级、分众开展阅读服务,建设符合儿童认知的馆舍布局[40][20]。为满足多年龄段儿童阅读、活动等多方面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开设了不同主题的图书馆,探索了其空间设计等资源建设,引发了实践探索[41]。居勰归纳了我国儿童英文图书馆服务,指出英文图书馆阅读功能区的设计可包括亲子阅读区、儿童表演区、玩具休闲区、作品展示区、英语角和多媒体欣赏区等[42]。宗何婵瑞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了广州图书馆馆中馆——小河马玩具馆开展的玩具服务,提出应提高服务传播效果、增进情感体验、引导读者的实质参与[43]。此外,我国图书馆空间建设也关注到了特殊人群服务,如自闭症儿童等[34]。还提到了优化阅读空间,动静分离,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排架考虑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与特点[44]。我国公共图书馆对学龄前儿童空间设计和场所创建的研究已有成效,现阶段还可以在空间设施设置规范、基于“以人为本”的空间资源获取的便捷性方面加以完善。

3.6 服务营销与推广研究

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营销与推广主要包括服务宣传和志愿者服务。通过新媒体途径(如各类新媒体平台、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博客等[42])提高图书馆服务传播效果、强化服务综合宣传与推广、不断扩大读者群体。石静提出基于项目管理的志愿者服务要坚持多方合作,设立激励机制与特色服务,长效管理形成稳定的服务队伍[45]。营销与推广是学龄前儿童服务至关重要的环节,但目前开展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深耕这一领域的研究,如基于图书馆未使用者视角的营销策略、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营销问题整改等。

3.7 服务评估和影响研究

服务评估和影响的研究主要包括政策推进和图书馆实践评估。徐阳泰等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解读,指出应强化少年儿童服务质量评估效能,主要体现在明确定量标准、保持服务质量、优化标准、确保服务质量[47]。李雨蒙等通过对广州市幼儿园4-6岁儿童阅读开展情况得出阅读反馈与评估机制不完善,应完善学龄前儿童阅读评估体系[20]。此外,王国强等对苏格兰公共图书馆编程教育分析得出图书馆教育模式评估应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评估教学效果,有效监控教学质量,吸取经验[46]。服务评估和影响可在现有的研究上进行细化,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评估计划制定的理论与模型、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利用、评估改进方案的实施等。

4 现有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4.1 现有研究局限

4.1.1 学科交叉研究不够深入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发现1980—2008年,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理论的探索阶段,该阶段的研究主要聚焦学龄前儿童服务的概念、内容以及阅读推广活动。2009年后,该领域逐渐受到业界关注,理论研究随着成果的出新,扩展到了服务政策、空间建设、宣传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此外,研究方法、理论逐渐融合其他学科,涉及到儿童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但大多研究还是以某一学科为主,多数是借鉴某一学科的某一理论或代表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视角较为单调。存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不够深入、外缘视角研究没有深入拓展的问题。

4.1.2 研究范畴需要拓展

目前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服务提供者视角,基于馆藏建设、馆内活动和社群延伸活动开展,如阅读推广活动、多元合作开展等。而对服务的研究需要从参与服务活动的多方多角度入手,如对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而言,接受服务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对于该服务的认知、接纳态度、使用行为与后期影响等在现有的研究中较少涉及,而这些服务研究较为重要,对该服务研究的完善影响较大。同时如何将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纳入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整体之中也需要加以考量。

4.1.3 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

研究理论在应用过程中,显现出与服务应用实践不对等、理论滞后于实践的不足,如针对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政策指南不够细化、标准化,基层单位标准无章可循、指南出台缓慢、落实困难;对服务质量与实施反馈重视不足,服务内容与读者需求脱节;多元合作缺乏创新意识,活动效果无持续性跟踪;学龄前儿童分级阅读体系不完善,读者盲目阅读;家庭亲子阅读不受重视,阅读推广效果弱;面向特殊学龄前儿童的服务理论匮乏,指导性不强等。

4.2 未来研究展望

4.2.1 基于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

任何一种服务研究都要针对服务对象的心理、行为进行服务设计和实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也要针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选取合适的读物资源、设计合适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活动来进行。进行基于心理学、行为科学与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第一,基于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学龄前儿童照料者的心理视角进行探讨,如学龄前儿童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研究、学龄前儿童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家长对服务营销与推广偏好等。第二,基于行为科学的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行为、阅读行为和交互行为等的研究可为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4.2.2 基于社会学的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社会学的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影响因素研究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从宏观方面对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综合考察,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民风民俗等对于该项服务的影响,从而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第二,在微观层面对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服务效能的关键因素,如相关文献资源的建设、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课外活动支持、服务评估与影响等,针对这些关键要素在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有可实施性的服务实施方案,解决相关服务的难点。

4.2.3 基于教育学的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社会教育创新研究

公共图书馆具备面向少年儿童的社会教育职能,基于教育学的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研究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第一,可将教育学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学校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学校教育职能相结合,研究公共图书馆如何与学校与各类培训机构合作,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渗透信息素养教育、科技素养教育等。第二,公共图书馆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如利用各类讲座、阅读推广活动、培训、展览等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对学龄前儿童产生的积极影响,图书馆如何利用教育职能创新阅读推广的方式,从而来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的发展。

4.2.4 基于儿童哲学的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指导研究

儿童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儿童哲学提出的意义主要是为儿童提供思维、推理的哲学训练,引导儿童进行推理、概括、探寻以提高思维的多样性和思想的连贯性,推进儿童的思维进步。近年来,儿童哲学实施于幼儿早教,在幼儿园、儿童福利院等机构进行实践与推广。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可基于儿童哲学的指导开展服务研究。从认识论、知识论、构建论去分析绘本中隐含的儿童哲学问题。通过不同的绘本讲授方式,如绘画、戏剧演绎、辩论赛、手工制作、游戏去促进学龄前儿童对绘本中各方面哲学问题的循证,可研究基于儿童哲学的绘本阅读推广对馆员与学龄前儿童产生的交互影响,研究图书馆馆员在基于儿童哲学的阅读推广中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4.2.5 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智慧服务体系构建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服务成为大势所趋。图书馆智慧服务是利用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服务平台,智能的、全方位地收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轨迹和服务数据,进行读者画像,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其阅读偏好与服务需求,进行对应的信息资源建设与读物推荐,设计与实施合乎其使用习惯的在馆服务与在线服务。可从如下方面探索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智慧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一,从公共图书馆智慧学龄前儿童服务体系的独特要素进行分析,如学龄前儿童阅读习惯、家长的支持力度、技术应用的适度性等。第二,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智慧服务的平台架构,要从图书馆方的技术能力和儿童及其家长的技术接受能力两方面统筹考虑。第三,从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智慧服务内容的科学设计与实施着眼。既要体现出新技术的优势,又不能失去儿童服务的特色。

4.2.6 地域间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比较研究

各国家、地区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由于多种原因存在服务差异,可以开展比较研究。第一,开展国家之间的学龄前儿童服务比较研究、国外优秀案例的实践研究等。第二,结合我国地域特征开展学龄前儿童服务对比研究。如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东西部地区在基础条件、思想观念、社会条件和服务现状方面差距巨大,要结合东西部地区的不同政治、经济与文化条件来研究该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服务问题。当然,比较研究要基于具体的数据支撑开展,如《中国图书馆年鉴》与《中国文化、文物与旅游统计年鉴》等权威统计资料上的官方统计数据,也可以通过问卷调研、访谈、田野调查、民族志等方法获取一手研究数据。基于以上数据对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服务资源配置、服务模式设计、服务技术支撑与服务效能评估等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猜你喜欢
图书馆儿童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飞跃图书馆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去图书馆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