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平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切口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伤口侵袭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致使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组织结构受到损坏,引起组织损伤病变的病理反应[1]。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高达8.4%,能引起严重后果,尽早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2]。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的皮下脂肪较多,所以更容易出现脂肪液化和皮下出血等感染现象,不利于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本文对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1.1 年龄
随着患者年龄不断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会随之下降,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机体对细菌的耐受性比较差,从而会导致切口感染。多数学者[3]认为,在腹部手术如腹部癌症根治术中,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时,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确实是影响患者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之一。
1.1.2 肥胖
机体内脂类增多能间接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使肥胖患者抗感染能力较正常体型患者降低。由于脂肪组织的血流量和血容量都较低,供血少的组织容易发生感染。此外,脂肪组织影响手术操作和显露,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感染的机会。
1.1.3 基础疾病
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其他基础疾病,自身免疫力低,再加上手术创伤,容易造成伤口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其高血糖状态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常导致微循环障碍,从而降低了病人的免疫功能,易形成切口感染。
1.2.1 皮肤准备
合理的术前备皮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但不恰当的备皮反而会增加SSI的发生率。不恰当的备皮包括备皮时间不当、剃毛工具选择不当等。目前的术前术野剃毛并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剃毛可造成肉眼看不见的表皮组织损伤,导致术后切口感染。
1.2.2 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情况,洗手消毒不合格也会发生感染,因此手术室人员要严格按照洗手程序洗手[4]。
1.2.3 手术室空气质量
手术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会使患者的切口受到污染,手术接台、参观人数、人员走动、手术室内温湿度等均会影响到手术室内空气质量,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5]。
1.2.4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的长短和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具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间大于3h,会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率,其原因主要是患者组织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过长,导致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大量侵入切口皮肤组织引起切口感染[6]。
1.2.5 术中体温过低
室内温度过低、切口暴露、患者身上无菌敷料湿、皮肤消毒液冷刺激、输入大量未加温液体等均可导致患者的体温降低。体温过低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重蛋白消耗,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1.2.6 术中操作不规范
术中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或手术医生操作不规范,均会导致手术切口感染。此外,皮肤切口保护不规范,也容易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2.1.1 患者准备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帮助积极改善自身身体情况,尽量提升身体各项机能与免疫力,从而提升对手术的耐受性;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合理控制血糖及检测血糖情况。同时,劝导患者术前要禁烟禁酒。
2.1.2 皮肤准备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清洁手术术野。传统的备皮方法剔除毛发容易因操作不当造成皮肤损伤,增加切口感染风险。腹部手术可不备皮,若需要备皮,则在手术前30min执行最佳。手术前让患者使用抗菌皂液进行沐浴、洗发;若患者自身条件无法进行沐浴消毒,则使用酒精脱脂进行消毒处理,关注肥胖患者皮肤褶皱处,进行彻底消毒。
2.1.3 手术环境准备
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保证手术室空气质量达标,并定期进行空气培养监测。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湿度控制在50%-60%左右,且定期对地面用消毒液(1000mg/L)消毒。禁止非手术人员由感染手术室跟随至非感染手术室[7]。两台手术间予以30min层流净化时间,且将时长大于3h的手术靠前安排。
2.1.4 护士准备
目前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中,开腹手术相对较少,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类开腹手术的配合,提前备好用物,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培训新职工,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及手术配合水平。
2.2.1 皮肤消毒
采用含碘消毒液对切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消毒医生站立于患者的右侧,先将消毒液倒入肚脐少许,由腹部中线开始,至上而下,由内向外进行涂擦,涂擦至脐部时注意绕过脐部,消毒三遍后将肚脐内的消毒液蘸干,切勿反复来回涂擦,避免盲区。含碘消毒液消毒1min为最佳消毒时长。
2.2.2 缩短手术时间
术前备齐用物,相关护理人员和医生全面掌握手术的具体流程与操作,准确、快速地传递器械,各专科手术护士相对固定,使之对手术过程配合更加默契[8]。巡回护士技术娴熟,迅速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并根据医嘱进行给药和补液等处理,为手术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缩短手术时间。
2.2.3 加强保温措施
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2-25℃之间,术中密切监测患者体温,维持体温在36℃以上。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对患者保暖。同时使用恒温加热器,温箱或血液制品加温器等加温设备,对输入体内的液体、消毒液、冲洗液和血液制品加温至37℃,防止术中体温下降。但注意部分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代血浆等不能加温。
2.2.4 术中规范操作
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对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严格落实[9]。手术人员应该要严格执行洗手制度,保证手术过程清洁,同时要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部细菌进行培养[10,11]。术中减少人员走动并对参观人数进行严格控制,非手术人员和手术人员之间必须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术中尽量不要翻动患者;手术操作轻柔,尽量避免由于拉钩牵拉软组织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并控制好手术切口的长度与大小,同时避免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才能有效止血。使用伤口保护膜、敷料盐水巾包裹切口、切口保护套等方式保护切口,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针对肥胖患者进行电凝时避免使用电刀,注意调整电刀的频率,避免对患者的脂肪进行反复切割。术毕,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相关规定连接引流袋,且保证引流管与切口接触面的清洁,引流管通畅,防倒流,预防发生感染。
2.3.1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麻醉未清醒时,去枕平卧,且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舌根后坠以及口腔内的呕吐物、分泌物不慎吸入气管导致出现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实施腰麻硬膜外麻醉者,术后平卧6h,并于6h后改为半卧位,减轻患者的腹壁胀力,护士注意患者体位,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术后,护士根据患者情况,鼓励适宜活动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术后康复。
2.3.2 切口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征及伤口是否有渗血、渗液、化脓等情况。每日对切口进行消毒一次,并更换合适的敷料。告知患者保持伤口干燥,若发现伤口敷料潮湿,及时报告当班医生。
2.3.3 引流管护理
做好患者术后宣教,告知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及疗效,注意管道脱落或切勿随意拔管,教会患者变换体位时该如何合理放置引流管以减少管道受到压迫、扭曲打折或脱落[12]。悬挂防脱管标识于放置引流管患者的床头,标记好引流管位置,并做好管道床旁交接工作。加强观察引流管内颜色性状。引流袋应低于伤口放置,以免引流液体回流造成感染。
综上所述,结合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诸多因素,护理人员须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周密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医护配合加强围术期临床护理。如此,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