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刚 张敏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追求。结合《愚公移山》教学实际,分析与概括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 《愚公移山》;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9-0104-03
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追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作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实现这一目的,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以《愚公移山》教学为例,谈一谈这方面的实践与体会。
1 网上查阅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往往都蕴含着时代特点、作者情感和态度等知识,如果学生不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就容易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因此,背景知识渗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目的是拓展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灌输”给学生,既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背景知识,也难以充分发挥背景知识的作用。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从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自主获取相关的背景信息。
如《愚公移山》這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的是愚公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学生由于受生活经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仅靠自己阅读和教师分析,很容易限制思维,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寓意。教师课前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一定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分组查阅寓言的概念、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愚公移山对后世的影响等资料;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对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概括后发到班级网站上,让大家进行评价和共享。
一组对寓言的概念概括为:“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篇幅短小、语言精悍、意义深刻等特点,常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说明一定的道理。如愚公移山就是通过讲述愚公挖山不止而最终感动天帝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勇于改造自然的气魄和毅力,说明了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就能克服任何困难的道理’。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八仙过海、杞人忧天、歧路亡羊、朝三暮四等。”
二组对课文的时代背景概括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环境比较宽松自由,以形成了各种学术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常运用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愚公移山》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三组对作者的简介概括为:“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是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列子及列子弟子著作的汇编,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原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张湛搜集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此文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
四组关于愚公移山对后世的影响概括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创作国画《愚公移山》来表达国人坚决抗日的决心。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发表闭幕词《愚公移山》,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习近平多次强调‘让我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并大力褒奖‘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华罗庚作为著名数学家也有诗赞愚公:‘巧算偏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日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以上网上学习活动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 发挥电子白板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信息技术的一种新形式,除了兼有传统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之外,还有书写、投影、擦除、拖拽、放大、旋转、遮挡等诸多功能,因而更符合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
2.1 运用电子白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在这方面,电子白板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为教师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但有些课文,特别是文言文,由于其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往往使学生因语言文字障碍而缺乏兴趣,因而更需要在上课开始就能引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迅速激发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导入时,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软件中的Flash课件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视频,以促进学生在欣赏画面和品味乐曲的情境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2 利用电子白板引导朗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由于涉及通假字、异读字、生僻字等多种因素,因而更需要通过朗读来促进学生理清思路、发展想象、升华情感。教师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和交流。跟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语气等朗读技巧。交流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问题、找出不足、纠正错误。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朗读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认为以下句子在节奏上需要注意:
方/七百里;惩/山北之塞;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投诸/渤海之尾。
认为以下句子在语气上需要注意: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担忧的语气);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讥讽的语调);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语调);何苦而不平(坚定反驳的语气)。
2.3 利用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促进学生自主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在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个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通过板书解析、讲练结合并辅之以挂图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还不容易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而运用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可以在生动、简洁的环境中使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以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句的意思;难点是分析人物形象,辨析寓言的意义。可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以下步骤。
2.3.1 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重点字词句 就是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及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将疑难字词句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最后请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讲解,并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把有关疑难字词句的含义写出来,如有不同意见,台下学生可上台,利用白板的涂擦功能进行修改。如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三声,意思是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译为聪明。如词类活用:“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原意是险要、险峻,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指险峻的大山;“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指装土石的筐,名词,而句中用作动词,意思是用箕畚。
2.3.2 运用电子白板展示人物形象 就是在白板上展示事先设计好的愚公与智叟的形象及对话,如愚公白须飘飘、扛锄挑担、语气坚定,智叟神情悠闲、态度傲慢、语气嘲讽。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视听结合,加深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感知,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故事的寓意。
2.3.3 运用电子白板展示问题 就是在白板上展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问题一:愚公和智叟各有什么特点?愚公究竟愚不愚?
问题二:今天还需不需要愚公的精神?
问题三:学习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和启示?
对于上述问题,可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讨论,以便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多元化理解。
问题一,学生讨论后概括为:“愚公是个不怕困难、目光长远、乐于奉献、信心坚定的人。和智叟相比,其特点是具有大智慧,而智叟是小聪明。大智慧志向高远,小聪明急功近利;大智慧德才兼备,小聪明有才无德。因此,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问题二和问题三可经过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必要时教师可以补充。如讨论问题二时,可用幻灯展示林县人民建设红旗渠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精神。
3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课后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后辅导不但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过去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无法有效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而互联网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因而能使课后辅导得到加强,提高课外辅导效率。如班级微信群是目前流行的一个网络平台,教学本课以后,可通过这个平台,引导學生模仿本课的对比手法写一篇小故事,或根据课文中人物的对话自编一个短剧进行表演。针对有的学生提出“搬山如此艰难为何不搬家”“愚公移山破坏生态环境,适合提倡吗”等问题,可发布到群里让大家交流讨论。这种课后多向互动,既能增强彼此间的感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为构建学生自主化学习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尊重语文教学的特点,同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运用,就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护宝.浅谈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30.
[2]马金铸.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J].祖国(教育版),2013(1):174.
[3]钮晓萍.巧用电子白板 轻松优化语文课堂:例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9):79-80.
[4]张芙蓉.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素质教育,2016(10):18.
[5]王亚慧.优化阅读情境构建创新课堂[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4):17.
[6]何良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2(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