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通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2021-01-06 16:45袁向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融通教师应初中语文

袁向东

摘 要:本文基于大语文教育观念,确立融通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优化。通过课内课外一体,促进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教学环节的融通,完善语文教学流程。推动教学活动一体,使听、说、读、写互为渗透,从而实现初中语文内在教学生态的完善;致力于跨学科融合,推动语文学科和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等融通,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与学校其他活动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外部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生态。通过多元融通,解放初中语文的教学思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活力。

关键词:融通 初中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9.035

随着初中语文学科改革的不断推进,狭隘的语文观已经开始转变,大语文观逐渐为更多的教师接受。融通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理念转变和解放的产物。何谓融通?简单来说就是融合通达,融合是手段,通达是目的。融通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应基于新的教育生态积极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转变,建立起与融通背景相一致的教学生态,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内部生态和内外部环境的融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笔者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为例,谈一谈融通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一、课内课外一体,教学活动一体,重构初中语文内在教学生态

融通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首先应基于内部教学生态,积极推动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一体化、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一体化,重构初中语文内部教学生态,不断完善初中语文学科内部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聚焦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一)课內课外一体,完善语文教学流程

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在课堂,对于课前和课后教学环节关注程度不够,造成了“肚大两头尖”的现象,语文教学流程缺乏完善性。融通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确立课内课外一体思想,打通课堂和课前、课后等教学环节之间的通道,构建完善的语文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引领学生自主建构

课前预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进行充分铺垫,降低课堂教学难度,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通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关注课前预习,并给学生课前预习以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

《春》一课的课前预习,我采用学习单的形式,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抓手,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春》课前学习单

【诗文之春】“春”一直为古代文人所喜爱,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请调动语文积累,写一写以春为对象的诗文。

【知人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作品往往是作者有感而发的结果,结合课文注解,查阅资料,了解《春》一文的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并结合散文阅读学习,说说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一睹为快】《春》是一篇经典散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春,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并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圈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通过学习单,引导学生完成基本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感悟散文语言特质。

2.课堂学习,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融通背景下,教师要立足于课堂主阵地的价值定位,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交流和互动应体现出承继性,扣住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春》一课,从交流学生课前学习单入手,引导学生交流“春”的诗文,介绍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内容感知上完成几幅春景图的概括,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导读环节,抓住“春草图”搭建支架。然后,学生按照“春草图”赏读思路和方法,分小组赏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等。最后,剖析文本结构思路,明确“盼春”“绘春”和“颂春”的结构,选择优美的语言进行赏析。

课堂教学重在一个“导”字,为学生的课后延展性学习搭建支架。

3.课后延伸,促进课堂内化吸收

课后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机延展,主要包括总结归纳和反思,以及进行延展性的学习活动。有效的课后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化与吸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创造演练机会。

在进行《春》一课的教学时,我开展了以下几项学习活动:根据《春》的内容和结构,设计一份思维导图,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以“多彩的春天”为阅读主题,自主选择课外写春的文章,比较它们的异同。

(二)教学活动一体,听说读写互相渗透

语文教学是否有效,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关。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解教学,显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基于融通背景,积极推动教学活动一体化,使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设计《春》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多重教学活动:以“说”开篇。在课堂导入环节,从学生交流写春的诗文入手,较好地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春”的情感,为解读《春》进行铺垫;

“读”占鳌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包括课前自读、课堂听示范朗读、学生范读、集体朗读等,强化学生的语言感知,以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垫。同时,穿插“听”的活动,在学生范读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文本画面想象出来,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写”出精彩。在赏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五幅春景图,开展小练笔活动,学习、模仿其中一段写景图,选择自己身边的一处美景,多角度写景,做到融情于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最后,配合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当然,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孤立的,而应基于教学流程融通的视角,有机地穿插听说读写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融合中达到通达之境。

二、跨越学科融合,实践活动融合,优化初中语文外在教学生态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外部生态来看,教师应基于融通背景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语文学科专属领域向其他学科领域融合,通过跨学科融合和实践活动融合,实现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促进各个学科之间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使传统语文外部教学生态得到较好的优化。

(一)跨越学科融合,实现协同育人

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不同,然而,学科之间并非绝缘的,而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使得跨越学科融合具有可能性。教师应基于融通背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跨学科教学思想推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改变学科之间割裂化的教学做法,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1.语文学科与人文学科融合

语文学科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因此,语文与初中其他人文学科的融合具有可行性。教师应基于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积极推动语文学科和人文学科,例如与历史、道法等学科的融合,在学科融合中提高语文学科的育人效应。

以《春》一课的教学为例,围绕课文主题思想,我进行了适当的延展,围绕“自然”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结合《春》的学习感受,谈一谈“绿色生态”的时代意义,围绕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建议。

通过拓展延伸,使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认识,也使学生通过延展性学习活动,认识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人类、自然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生长。

2.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融合

语文学科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元素,这些元素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推动语文学科和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借助艺术学科深化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同时在融合中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学科的独特魅力,在学科融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协同发展。

以《春》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我注重语文学科和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课文朗读环节,我改变传统的朗读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理解,自主选择一首配乐。学生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不仅需要深入理解文本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而且需要进行必要的情感迁移,选择合适的音乐体现出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欣赏一幅春景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春景图理解,感受到作者从多个角度描写春景的写作方式,我设计了一项“绘春”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春景图,给这幅春景图配上一幅图画,并从该段文字中选择一段文字或者根据文本自己撰写一句话。学生在配置图画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借助图画语言将文字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实践活动融合,实现全面发展

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融合,而且也给学生创造了语用训练的机会。融通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基于语文教学内容,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扩大语文实践活动的效应,在活动融通中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春》一课所在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散文语言优美,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具有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开展散文阅读非常必要。为此,围绕《春》经典散文阅读,我结合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围绕“经典阅读”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并给学校“经典诵读”设计一份主题活动方案,对活动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明确。通过融合实践活动,将语文教学融入学校活动中,借助学校实践大平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应基于新的教育环境,打破传统思想束缚,确立融通思想,并基于融通背景积极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转变。初中语文教学的转变应进行系统化设计,既要聚焦内部生态,又要基于语文所在的外部生态,有层次地促进语文教学融合,实现课内外、听说读写一体化,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发挥实践活动的优势,开创更加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新生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珍《學科融通助推初中语文教学》,《西藏教育》2020年第4期。

[2] 李丹《浅谈国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通》,《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第6期。

[3] 文朝华《灵性与理性的融通——初中语文写作核心素养的塑造》,《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7期。

猜你喜欢
融通教师应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